APP下载

基于第三方调查的资源节约集约公众参与研究

2017-05-12阳/梁巍/李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7年4期
关键词:创建活动认知度集约

■ 刘 阳/梁 巍/李 楠

(1.国土资源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北京 100812;2.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实验室,北京 100812)

基于第三方调查的资源节约集约公众参与研究

■ 刘 阳/梁 巍/李 楠

(1.国土资源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北京 100812;2.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实验室,北京 100812)

基于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参评县(市)创建活动第三方调查,运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重点研究参评地区的公众参与性指标测评情况。研究发现:社会公众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社会认知度和满意度总体较好,近5年来,社会认知度略有下降,公众满意度提升明显。提升社会认知度和公众满意度的建议:(1)创新宣传形式,提高公众知晓度;(2)畅通参与渠道,提高公众参与度;(3)转变发展理念,提高公众认可度。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三方调查;公众参与;社会认知度;公众满意度;宣传

国土资源工作支撑各行各业,影响千秋万代。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措施[1]。为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以下简称“创建活动”),以此为平台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格局,并引入第三方调查机制,了解参评县(市)社会公众的认知度和满意度。本文从第三方调查入手,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对策建议,为各地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建活动,提升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提供参考。

1 调查背景和调查意义

1.1 调查背景

创建活动是国土资源部开展的一项国家级达标评比表彰活动,制定了一套涵盖国土资源管理主要业务工作的指标标准体系[2],以地方党委、政府为主体,每届评选出一定数量的地区,授予“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荣誉称号”。目前已开展三届,共评选出427个模范县(市)、24个模范地级市,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指标标准体系中设置了两项公众参与性社会效果指标:“社会认知度”和“公众满意度”,在三届评选过程中对参评的536个县(市)开展了4次(2011年、2012年、2015年、2016年)第三方调查。

本文以2016年开展的针对第三届模范县(市)第二批次参评县(市)的第4次调查为例。此次调查范围覆盖了全国28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含北京市、海南省和西藏自治区)的133个参评县(市),每个县(市)样本量为150个,共完成样本19950份。

1.2 第三方调查和公众参与的概念

第三方调查又称为公正调查,指两个相互联系的主体之外的某个客体,称之为第三方,以公正、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根据有关法律、标准或合同所进行的调查活动[3]。本调查委托独立于国土资源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第三方机构——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调查,以确保客观、公正地了解真实的民意信息。

“公众参与”主要是指公众在公共事务的决策、管理、执行和监督过程中拥有知情权、话语权、行动权等参与性权利,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立场、意见和建议,能够合法地采取旨在维护个人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动[4]。“公众”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以是否包括政府代表进行区分[5],本研究所指的公众参与是广义上的,包括了政府代表、企业和普通居民。

2 调查内容、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2.1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行业、职业、职务等;二是社会认知度指标,包括各地群众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的知情和参与情况、对创建活动的了解程度等;三是各县(市)公众满意度指标,包括各地群众对当地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现状与相关工作的满意度、对创建活动开展情况的满意度等。

2.2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包括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当地企业负责人或员工以及当地居民三种类型,样本比例分别为33.7%、32.2%和34%。

2.3 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重点调查和随机抽样相结合,以及电话调查的方法。重点调查是通过对重点样本的调查来大致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抽样调查是指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人或单位作为样本,通过对样本的调查研究来推论总体的状况。调查对象一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

电话调查是利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omputer 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ing System,简称CATI系统)进行电话访问。CATI作为一种现代统计调查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访问造假、入户难、问卷回收率低、调查费用高等问题[6]。CATI的适用范围包括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委托的、针对居民的社情民意调查[7]。

调查以被访者的亲身经历、主观评价和真实感受为依据,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被访者设计调查问卷,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再根据标准进行数据汇总和指标评分,得出“社会认知度”和“公众满意度”指标得分(表1)。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调查结果

总体来看,社会公众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社会认知度和满意度总体较好,从变化趋势上看,社会认知度略有下降,公众满意度明显提升,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宣传渠道和方式较以前更加多样化。

3.1.1 “社会认知度”指标得分情况

2016年“社会认知度”指标样本平均得分为2.61分(5分满分制)。有55.17%的被访者知道国土资源部开展了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59.49%的被访者知道当地政府参与创建活动并进行了必要宣传,表明总体上公众对创建活动的认知情况较好(图1)。其中,政府工作人员得分为3.95分,企业人员得分为2.65分,普通居民得分为1.25分,但与2011年首届、2012年第二届参评地区的调查结果相比,社会认知度呈现出波动性,并略有下降(图2)。

表1 公众参与指标评分标准

图1 2016年社会公众对节约集约创建活动的了解程度

图2 2011、2012和2016年不同类型人群的社会认知情况(单位:分)

3.1.2 “公众满意度”指标得分情况

2016年“公众满意度”指标样本平均得分为7.68分(10分满分制),从各项内容得分情况看,均处于“一般满意”1满意度在调查时按照“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5个层次进行统计。水平,但已很接近“比较满意”水平(图3)。与2012年第二届参评县(市)调查结果相比,普通居民的满意度呈上升态势,特别是对当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总体的满意度提高了2.51分2已统一换算成10分值。,升幅较大(图4)。

3.2 结果分析

3.2.1 按区域分析

从地区分布看,东、中、西部地区4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级行政区;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个省级行政区;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省级行政区。本次调查中,北京、海南和西藏没有县市参评,新疆兵团划入西部地区。的社会认知度无明显差异。其中,中部地区的公众满意度最高(2015年),西部地区则相对较低,但与2012年相比,西部地区的公众满意度升幅较大(图5)。

图3 2016年社会公众对当地国土资源利用及管理各方面情况的满意度(单位:分)

图4 2012、2015和2016年居民对当地国土资源各方面情况的满意状况(单位:分)32012年的调查中未设置“信息公开情况”项目,因此无该项得分;其他4项打分标准相同,已统一换算为10分制标准。

图5 2012、2015和2016年各区域普通居民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满意度(单位:分)

按照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东北7大行政区划 进一步细分,华东地区的社会认知度最高,其次是华北和华中地区,华南地区较低。华东地区的公众满意度较高,华南地区相对较低,与2012年相比,西北地区公众满意度有较大升幅(图6)。

3.2.2 按被访群体分析

按被访者构成分析,从性别看,男性被访者的社会认知度和公众满意度均高于女性;从年龄看,社会认知度和公众满意度的高峰值主要集中在36~55岁;从职务看,政府部门领导、企业管理者的社会认知度和公众满意度更高。从行业看,采矿业人员的社会认知度和公众满意度明显高于制造业、服务业及其他行业人员(图7)。

3.2.3 按宣传渠道分析

从信息获取途径看,公众主要通过电视和网络等途径了解节约集约创建活动,不同人群的选择途径相似。被访者了解相关信息的首选途径为电视,选择比例达到52.63%;其次是网络,选择比例为45.78%;再次是广播、短信、微信、发放宣传材料等其他途径5该项目在调查问卷中为多项选择。(图8)。

3.2.4 按参与意愿分析

从参与意愿看,仅30.97%的公众表示曾亲身参与过与创建相关的活动,但有84.57%的被访者表示将来可能或肯定会参与当地的创建活动,说明公众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关注度较高,参与创建活动的意愿较强。

4 对策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社会公众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现状,特别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明显提升,这与深入开展创建活动,不断加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工作力度是分不开的。但5年来普通居民对创建活动以及国土资源相关工作的认知水平没有明显改善,认知程度、满意程度仍有待提高。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图6 2012、2015和2016年细化分区域普通居民对当地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现状的满意度(单位:分)

图7 不同行业的企业工作人员对创建活动的知情情况(单位:%)

图8 社会公众对节约集约创建活动的了解途径(单位:%)

4.1 创新宣传形式,提高公众知晓度

充分利用创建活动的平台,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宣传。用好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作用,发布简洁、有吸引力的宣传内容。充分利用公交、地铁、户外广告牌等宣传渠道,增加“接触”机会,增进公众对节约集约的认知。通过制作公益广告、宣传片等方式,使节约集约形象化、具体化,便于普通公众理解。针对不同人群的媒体接触习惯,采取差别化的宣传方式,如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可印制双语的宣传册;在农村、山区等信息获取不便的地区,可发挥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力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接地气”的宣传形式,深入一线开展宣传。

4.2 畅通参与渠道,提高公众参与度

持续推进决策公开,在相关政策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将政策解读与政策制定工作同步考虑、同步安排,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和政策吹风会进行政策解读。做好政务和信息公开,完善监督机制,邀请公众参加听证会,开展民意调查和回访,建立长期稳定的认知调查机制;对于公众监督的接待、接收、核实和处理,要明确工作部门和人员及相应权限,并向公众说明。

4.3 转变发展理念,提高公众认可度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新资源观,坚持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依法行政,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和监督力度,提升资源节约集约管理能力。用好创建平台,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实行更加严格的节地标准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引导用地用矿企业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定期发布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创新做法和典型案例,让公众有更多获得感,有效提高公众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节约集约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1]韩海青,苏迅.建立完善土地和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3):4-6.

[2]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新一周期工作安排和新修订的指标标准体系(国土资厅发[2014]35号)[Z].北京:国土资源部,2014.

[3]贵静.第三方调查与公民参与[J].人民论坛,2011(8):76-77.

[4]戴雪梅.和谐社会与公众参与问题研究[J].求索,2006 (8):66-68.

[5]王君仁,许庆福,毛美桥.试论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5):18-20.

[6]钱雪亚,陈志.社情民意CATI调查质量控制[J].中国统计,2010(10):54-56.

[7]邓国华.CATI——一种卓越的现代统计调查技术[J].统计与决策,2007(19):90-91.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Initiatives relating Intensive Economical Use of Resources Based on the Third-Party Survey

LIU Yang, LIANG Wei, LI Nan
(1.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Center of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812, China; 2. The Laboratory of Intensive Economical Use of Rural-Urban Construction Land, Beijing100812, China)

Based on third-party survey, by us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focuses on public participatory indexes evaluation of regions which participating the evaluation on intensive economical use of land resources. The study has found that the social awareness and satisfaction on intensive economical use of land resources is good generally. In the past 5 years, social awareness fell slightly, while public satisfaction improved signif i cantly.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measures for improving the social awareness and public satisfaction. These include: developing new forms of publicity, and raising public awareness; encouraging the public to attend through offering the free paths of participation; as well as transforming the idea of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public approval degree.

land resources; intensive economical use of resources; Third-Party Survey; public participation; the social awareness; public satisfaction; publicity

F062.1;F062.2

A

1672-6995(2017)04-0051-05

2017-01-13;

2017-01-19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项目(121106000000150019)

刘阳(1984-),男,河北省衡水市人,国土资源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助理研究员,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面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创建活动认知度集约
托幼园所教师卫生保健知识认知度的研究分析
PICC置管患者置管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十佳工作品牌 “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活动
牢筑节约集约“高压线” 严守国土资源“生命线”——玉环县成功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综合护理干预改善未婚人流术患者避孕知识认知度效果观察
春风吹来尽芳菲——鄂州市审计局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爱,是一曲温暖和弦——记漳浦地税“寻找最美家庭”创建活动
大数据告诉你湖南人如何“打年货”
集约转型 小城镇发展之路
兰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