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才竞争力研究
2017-05-12任天昕宋建兴
◎任天昕 宋建兴
甘肃省人才竞争力研究
◎任天昕 宋建兴
本文结合当前人才发展趋势,建立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把人才评价总目标分解成:发展力、流动力、风险担当力和创新力四个部分,从不同角度反映甘肃省人才状态,描述人才情况,并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
人才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在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人才具有相对性、时间性和空间性。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对人才给出了这样的定义: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本文参考人才发展研究的最新成果,结合当前人才发展趋势,建立了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把人才评价总目标分解成:发展力、流动力、风险担当力和创新力四个部分,描述甘肃目前人才情况,以便对全省人才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并为全省组织人才工作提供评价指标和数据库支持。
构建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
为了尽量准确、科学地反映出甘肃人才竞争力水平,定量描述人才的各个方面,根据系统论的思路,建立了三级指标体系,将人才竞争力这个目标逐层分解,使其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通过具体指标的量化,再逐层汇总得到总体指标值,各层之间也能从不同角度进行对比分析(目标值选取中等发达国家人才平均水平为参考值,见表1)。
人才竞争力评价
为清楚地反映甘肃人才发展变化,本文选择了2011-2015年各指标的实际值,并以2015年全国平均值为参考,通过对四个方面21项指标进行解读,厘清甘肃人才发展趋势及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对比差距。
表1 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
1.人才发展力稳步增长
近年来,甘肃人才发展力各项指标稳步增长,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出甘肃在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入方面的投资与积累不断加大(见表2)。
■ 雪浪征帆 陈宝林/摄
2.人才流动力较弱
目前,人才流动已经成为趋势,国家间、地区间人才的流动存在不平衡性。甘肃人才流动力指标总体在进步,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一定差距,人才处在流失状态(见表3)。
3.人才风险担当力快速提升
甘肃人才风险担当力发展很快,尤其体现在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方面。近年来全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创业创新,人才风险担当力虽然基础不高,但进步快,效果显著(见表4)。
4.人才创新力稳步上升
近年来甘肃人才创新力稳步上升,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各项科技产出保持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化显著(见表5)。
甘肃人才竞争力的相对优势
1.人才竞争力全面增强
甘肃省委、省政府自2010年起实施了领军人才工程,制定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甘肃工作的意见》等多个吸引人才、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发挥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博士后工作站及留学生创业园的人才优势,使其在带动产业和学科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全省人才竞争力全面得到提升,各项指标全部保持较快增长,部分指标超过全国水平。
2.人才供应潜力、发展力较好,创新力在西部有一定优势
2015年甘肃人口总负担系数为33.19%,比2011年的35.23%下降了2.04个百分点。就人口年龄活力而言,甘肃享受了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人才供应潜力较好的“人口红利”。人才发展力指数是指达到目标值的程度,完全达到为100,大于100表明已超过目标值。主要反映教育、医疗与卫生方面的情况。甘肃人才发展力指数为94.97,接近目标值。人才创新力指数位居西部第三,有一定优势。
3.教育、科技领域具有相对优势
R&D活动人员科技论文数指标是甘肃在人才竞争力体系中最好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甘肃万名R&D活动人员科技论文数6293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倍多,高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6%左右的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甘肃2015年为9.54%,比2011年提高了1.7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目标值。年人均教育经费2492元,比2011年增加961元,年均增加13%,增长很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5元,也高于目标值。万人吸纳科技成果金额,也超过全国水平和目标值。
表2 全国和甘肃人才发展力指标对比
表3 全国和甘肃人才流动力指标对比
表4 全国和甘肃人才风险担当力指标对比
表5 全国和甘肃人才创新力指标对比
表6 西部十二省市人才竞争力指标统计
人才竞争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人才竞争力综合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甘肃人才竞争力综合指数指数67.82(见表6),位居西部第六位,与宁夏、四川和新疆处于同类水平。甘肃人才发展力最高为94.97,依次为人才风险力66.24、人才创新力59.12,人才流动力最低50.04,各项指标与目标值100均有一定差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竞争力较弱。
从分项指标西部位次来看,甘肃人才创新力指数位居西部第三位,人才发展力指数位居第九位,人才风险担当力指数位于第九位,人才流动力指数位居11位。人才创新力指数在西部有相对优势,其余三项位次靠后。而西部人才竞争力在全国相对较弱,甘肃在全国位次会更加靠后。
2.人才持续流失
从人才流动的原因看,宏观因素有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发展、专业更新、经济发展要求和人才竞争等。同时,制度性的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主要的制度性因素有户口和档案功能的弱化、人才对现有工作稳定性的预期下降以及人才吸引政策等。从人才个体的选择行为来看,人才的求职意愿与收入、福利待遇及工作条件密切相关。收入水平是人才去留的关键因素,争取专业对口、发挥个人潜力、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改善人际关系是影响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
人才流失在西部已持续了很长时间。西部人才流失有共性,但每个省、市又有其自身的原因。西部人才流动力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3家,实现目标值的有2家。甘肃位居第11位,流动力指数50.04,全国平均水平88.04,差距较大。全省R&D从业人员2015年为40787人,比2014年流失1000多人。
3.人才环境处于劣势
从甘肃人才事业发展的情况看,国家产业化计划项目经费、R&D经费外部支出、R&D经费课题支出、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大中型工业企业获取和技术改造费用等指标,甘肃在全国排位均靠后,总量小,显现出科技平台弱势。在人才产业平台建设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规模以上企业利税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指标,依然处于弱势。在人才生活环境方面,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居民年末人均储蓄余额等指标,在全国排位靠后。薪酬是人才求职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过低的薪酬造成甘肃企业人才的大量流失。而医生数、医院床位数等医疗卫生环境指标依然靠后,显现了较低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的劣势。
加快人才发展的思考
1.加强人才的培养及使用
(1)实施创新人才制度。优秀的人才加上好的管理制度能产生有活力的生产力。从本质上讲,人才的竞争不仅是国家之间、省、市之间人才资源的争夺战,也是人才制度之间的较量。因此,甘肃要紧密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背景,进一步完善甘肃人才制度建设。一是更新人才观念,进一步提高人才的社会地位。二是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改善人才竞争的制度环境。三是健全人才激励保障体制,建立一套“人才优先”的福利待遇政策。
(2)优先保证人才投资。提高教育投资(正规教育和继续教育投资)、科技投资(科学研究经费的投资)、待遇投资(工资、津贴和住房等投资)与引进人才投资(迁移)等。建立政府引导、用人单位为主、社会力量补充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引导性投入和科技基础条件的公共投入。
(3)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从甘肃实际看,人才结构表现为人才紧缺与浪费并存,产业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全省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瓶颈”。大学生就业难导致的人才浪费也反映出现行的教育制度弊端。必须紧紧围绕企业发展,坚持把准确把握产业和企业需求,作为增强人才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首要前提,组织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对企业人才需求、技术难题和人才工作进行深度摸底。借助科技、教育、人社和组织等多部门力量,建立人才相关调查制度,强化对人才资源统计结果的分析研判,明确紧缺人才引进培养重点和工作努力方向。
(4)坚持“以用为本”的人才观。改善人才使用的土壤和环境,强化科研、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才创业平台的结合,鼓励和扶持产学研结合,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博士生流动站、硕士生实习基地和科研成果转化技术中心的建设,给人才搭建发挥才干的平台。
2.多措并举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1)优化人才环境。人才发展环境是人才赖以生存、成长和发展的外部因素,其构成包括多个维度,涉及事业环境、安居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及政策制度法制环境等。吸引留住一流人才,重点是搭建人才集聚发展的事业平台。一个城市、一个省能够吸引人才,其根本在于能够给予人才好的生活、好的机遇以及与成功更近的距离。甘肃应加快环境改造,加大地区宣传,改善自身形象,促进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积极向外界展示甘肃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为人才引进做好各项准备和宏观保障。
(2)产业集聚吸引人才。产业集群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必然伴随着人才的聚集,同时,产业集群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才的集聚。甘肃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业为牵引、专业为需求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用人单位主体作用,鼓励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和个人等有序参与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清除人才流动障碍,提高人才横向和纵向流动性。实践证明,加强人才链和产业链的衔接,才能达到人才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实现人才作用发挥和产业发展的双赢。
(作者单位:任天昕,甘肃省统计局;宋建兴,甘肃省经济研究院)
C812
: A
10.13561/j.cnki.zggqgl.2017.05.023 ■ 编辑: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