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作文教学
2017-05-11周仁
周仁
[摘要]作文作为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能很好地反映语文“听、说、读、写、用”这五大基本能力。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是广大师生头疼的问题,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教,久而久之,作文成了老虎,谈虎色变。基于此本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 写作范围 批改 阅读
一、引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原因
作文作为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能很好地反映语文“听、说、读、写、用”这五大基本能力。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是广大师生头疼的问题,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教,久而久之,作文成了老虎,谈虎色变。在我看来,作文会落到如此地步,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对作文的本质认识产生了偏差
何为作文?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和学生必须弄清楚的问题。说得通俗一点,我认为作文就是讲话,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讲话,即使哑巴也会通过手语或书写讲话,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会不会写作文的问题,试问哪个人不会讲话?有人统计,我们一个人平均一天讲的话如果用字写下来不会低于20000字。但为什么学生总觉得不会写作文,没什么好写的呢?这是因为我们觉得这不能写,那个也不能写,人为地极大地缩小了写作范围。
(二)缺乏好的写作环境
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和普及,人们的社交方式越来越便捷,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交流方式极大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拉大了人们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我们的交流变得随意而且肤浅,我们的交流变成了炫耀的平台。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写作这种最初用于表露心情和交流的方式显得格格不入。
(二)过于强调写作技巧
课堂上,一些老师纯粹为了提高考试成绩而大量地教授所谓的写作技巧,让学生们觉得写作也跟骑马射箭一样,只要掌握技巧就够了。殊不知,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会毁掉孩子原本最天真最本质的写作愿望。
二、改进初中作文教学的措施
正因为以上原因,我觉得要在作文中取得好成绩,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拓宽学生的写作范围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摒弃“命题式”作文写法,特别是到了初中,最好不要限定作文范围和规定作文字数。《难忘的一天》、《我最爱的人》、《记一次愉陕的旅行》等为代表的“老三篇”几乎成了作文的代表,这样就会形成一个错觉,让同学们认为只能写这些,久而久之,在他们脑海中就行成了思维定式,在他们熟练掌握了这几种作文的写法后,对写作就不会产生新的兴趣了,他们的思维也随之懒惰起来。大自然中的春花秋月、夏風冬雪、飞禽走兽、高山峻岭、江河湖泊都是我们的写作题材;人生哲理、情感经历、世态炎凉、悲欢离合这些生活体验也是我们的写作对象;古今中外、名人轶事、神话传说、宇宙之谜也是我们的写作材料。在作文字数上,我觉得我们走人了一个误区。当然,一定的字数要求是为了避免一些学生钻空子,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古今中外,以只言取胜的例子数不胜数,唐诗宋词就以凝练的语言彪炳千秋,而有些为了凑字数而画蛇添足、狗尾续貂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二)作文教学要循序渐进,一脉相承
孩子的写作能力其实是与生俱来的。从他牙牙学语到开口讲话,在本质上来讲,这也是作文,只不过他不是用我们的文字写而是用我们听不懂的语言在写,当他学会了写字,写作也就正式地开始了。这个时候,我们要保护好孩子的写作兴趣,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过高,即使只写一个词、甚至一个字,我们也要带着认可的心态去理解并接受他,只要是他亲自写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增长,但他依然还是个孩子,我们不能以成人的能力去评判他。而在这个时候,很多老师就会犯拔苗助长的错误,对学生提过高的要求,从而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要本着让学生在快乐中写作,在写作中感受快乐的原则,尽量保护好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
(三)要高度重视作文的批改
批改作文不仅仅是对学生某篇作文的评价,它其实是老师与学生交流的阵地。首先,它是写法交流的阵地。在作文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对作文技巧和理论不感兴趣的问题,这时候老师如果能在学生自己的作文中进行写法的讲解,学生的兴趣就来了,因为他们会觉得自己的文章还有可改进的地方,而且这样也会更有针对性,避免一概而论。其次,它是情感交流的阵地。学生的每篇作文,不管好与差,都是学生辛苦劳动的成果,我们要抱着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态度对待每篇作文。在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他总是期待着老师能读懂文中他想表达的东西出来,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对待,不能敷衍了事,否则不但让学生失望,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也会下降。也许,有些材料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不值得写进作文,但在学生的眼中,却是截然不同的想法。最后,它是思想交流的阵地。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了,但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又显得肤浅或不全面,这在他们的作文中能很大程度地体现出来。面对这样的作文,我们绝不能只从作文本身来做评价了,而应该站在人生的角度进行评价,这样,不但能让孩子在作文中做到主旨鲜明正确,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全面发展。这样做,不但避免了与孩子面对面交流时的尴尬,还能于悄无声息中起到教育作用。
(四)注重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好的阅读,就不会有好的写作。时下,阅读越来越引起我们的注意,但在阅读中,我们过度强调阅读量,而忽视了阅读质量。有些学校规定学生每天要看多少字,写多少阅读笔记,这就让同学们产生了只读不思的想法。殊不知,孔圣人早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和思应该互相结合,而不能分而进行。我们应该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多做思考,把从书中读来的知识和生活中的实际结合,把书中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