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界决定境界
2017-05-11查全军
查全军
[摘要]师生关系是否亲密友好、和谐融洽,直接关系到教育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关系教育工作的效果。一个教师对教育的认识决定着他的教育行为。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把学生管住,而是让学生感动。
[关键词]和谐 师生关系 关爱 信任
笔者作为学校具体负责班主任工作的部门责任人,在与一些班主任老师谈心时,经常会听到他们说:现在的学生不像过去那样好教了,你说你的,他做他的,师生是两条平行线,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倾向,逆反、厌学、早恋……一些老师(特别是年轻的班主任)感到非常苦恼,感叹“5+2”等于“0”(一周5天的学校教育抵不住双休日2天的家庭和社会教育)是教育的悲哀。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我想固然存在一定的根由,但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从自身教育方式上找原因,不能一味地把责任推给家庭和社会,而忽视了改变自己、改善班级的小气候,否则要“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干什么?一个教师选择三尺讲台的时候恐怕就要做好一个心理准备:我们将终身面对差异。面对差异不应该埋怨,埋怨会让学生变得灰头土脸,埋怨会让教师产生职业的倦怠。一个教师对教育的认识决定着他的教育行为,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为此,下面结合我多年担任班主任的经验,谈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倾注情感——关爱是教育的“催化剂”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微妙的相互接觸”,“学校是人们的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这诗一般的语言揭示出了教师劳动具有与其他劳动不同的性质,它自始至终要围绕着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也就是说,教师劳动的对象,不是机器,不是土地,而是活生生的人。确切地说,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干预和影响下,不断成长着,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青少年。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品行、知识、能力的成长过程中,对于外部世界发生的现象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为此,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认识到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不断交往、互相影响的过程。
师生关系是否亲密友好、和谐融洽,直接关系到教育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关系教育工作的效果。学生的“代沟论”我们未必赞同,但他们喊出“理解万岁”,至少反映出师生间由于思想、性格、观念乃至心理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合适的呢?心理学认为:“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师只有以爱动其心,才能以言导其行。
记得在高一新生入学的第一次班会上,我首先提了一个问题:“我们班有多少人?”学生在经过认真点数后异口同声地回答:“58人。”我说:“不对,少了一人。”学生们很惊讶,没错啊,是58人啊。在学生们窃窃私语的时候,我提高嗓音说:“不要忘了,我作为班主任,同样是高一(3)班的一分子,希望同学们能与我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能形成融洽的朋友关系,我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为大家的良师益友。”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军训期间,有同学训练时晕倒,我亲自搀扶她到校医室治疗,休息时与同学们交流训练心得,询问吃住是否习惯,淋浴的水温是否适宜等等,晚间就寝前不忘再三叮嘱盖好被子不要受凉。半夜查房时,轻轻地为踢掉被子的学生掖好被子。
陶行知先生说过:“爱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希望学生“亲师信道”,教师首先必须热爱学生,否则就很难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因此,我要说,爱是教育的前提,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也是连接和谐师生关系的纽带。作为班主任,要乐于更要善于把自己的一片爱生之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老师真心为我好”。你的关爱、关心的言行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对学生却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教师的爱心好比是在漆黑的房间里点燃的蜡烛,它的光亮虽微小,但足可以照亮学生的人生。
二、塑造品格——信任是教育的“助燃剂”
“教育者的最重大任务在于塑造人的品格。”奥地利教育家马丁·布贝尔认为:“人的本质只在于团体中,存在于人与人的统一中,但这种统一是建立在我与你的现实差别之上的。”所以他说:“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要提供一种可以使学生真诚地表现自己“真诚”的环境和气氛,使他们无拘无束地发展。
在2013年的元旦前夕,几位班干部代表全体同学向我反映,同学们想在班上搞一个晚会庆祝新年的到来,行不行?我说当然可以,但提出了几点要求:1.活动形式可以丰富多彩,但内容必须健康、向上,传递正能量;2.只能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改“晚会”为“午会”;3具体程序、节目编排、主持衔接等环节由班委会具体负责。经过几天紧张的准备,一台丰富多彩的元旦“午会”呈现在我的面前。吹拉弹唱,相声猜谜,智力游戏,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学生们极尽才艺表演之能事,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布贝尔说:“当教育赢得了学生信任时,学生对接受教育的反感会被克服而让位于一种奇特情况,他把教育者看作一个可以亲近的人。”因此,信任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因素。
所谓信任,是指在学生遇到困难或犯了错误时,要相信他们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和改正错误,同时教师予以必需的帮助。我班有名学生,入学的成绩比较低(刚刚达线),平时的作业和每次小测验情况还不错,但期中统测成绩年级垫底。经过一番调查发现,他平时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对此我没有一味地训斥,而是找他谈心交流,告诉他在学习上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同时我也相信他能够改掉这种不良习惯,并与他达成君子协定:只要保证不再抄袭,由我和相关科任老师做好沟通达成一致,若遇不懂不会的题目可以在作业本上标注说明原因,不因题目没有全做而受批评。别林斯基说:“只有信任学生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我想正是这最基本的信任给了孩子无穷的动力,该学生不仅改掉了抄袭的习惯,而且在期末全市统测中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把学生管住,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感动,让学生从自身起见,不好意思不这么做。
现代社会人际关系是多元的,因此,我们既要和学生建立正式的人际关系,又要和学生建立非正式的人际关系。一个好的老师既要像良师又要像益友,亦师亦友,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