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焦虑现状与心理教育策略研究

2017-05-11韦平

决策探索 2017年8期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教育民办高校

韦平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变得愈加严峻,这种形势对于本就家庭贫困的寒门学子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使得很多贫困大学生,尤其是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对未来感到迷茫,甚至出现了一些极端现象。本文聚焦于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这类人群,着力研究其心理层面的现象,尝试找寻其就业焦虑的现状与原因,以期帮助其提高综合素质,引导其顺利就业。

【关键词】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教育;策略

2016年我国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765万,相较于2015年的749万人又创新高,而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但是增速放缓,经济下行的压力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而经济形势放缓给就业增加了不少压力。对于贫困大学生特别是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来讲,这种压力就更为明显。

一、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现状

(一)出人头地的急功近利心理

与公办大学相比,民办高校学费相对较高。一些民办高校贫困学生因为上大学花费了家里很多钱,因此就更加希望能够出人头地,光耀门楣。另外,他们也急需工作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或帮组家庭偿还因其上大学而欠下的债务。这就加剧了他们在就业方面的焦虑,加大了他们的就业负担与压力。

(二)听天由命的心理

很多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由于自身家境贫寒以及自身条件不够优越,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偏差,造成他们破罐子破摔,听天由命。一方面,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使得他们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状况及就业环境下,很多大学生都是靠人脉关系就业,而他们由于家庭环境及自身条件的不足,在就业方面不能得到帮助,使他们对前途缺乏信心。另一方面,由于他们自身不够优秀,这就造成了他们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与负罪感,不能给予自己帮助。由于在上学期间让家里负债,而凭借自身能力又无力偿还,这就使他们对于人生以及命运形成了一种灰色的人生观,从而造成其在激烈的就业与竞争环境下,面对纷繁复杂的关系,感到迷茫,束手无策,从而产生了一种听天由命、得过且过的心理,使得他们自暴自弃,对自己失望。

(三)自卑焦虑的心理

大量的事实表明,大多数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自卑焦虑的心理。由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非常大,造成了他们在就业择业过程中极易产生自卑心理。他们常常会抱怨自己的家庭环境不够优越,抱怨生不逢时,而由于成绩不够突出、适应社会的能力比较差,以及缺乏应变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对新工作或者新环境易产生恐惧的心理。事实上,这些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由于其家庭背景,但是在他们看到一些家境比较优越的学生能够在这方面应付自如后,就会不自觉地将这种不适应归咎于家庭环境,产生无所适从感,并且加深自卑感。

二、帮助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必要性

首先,帮助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很多高校的贫困生特别是民办高校的贫困生因为家境的贫困导致其在接受高等教育时被迫辍学。因而,对民办贫困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帮助其完成学业实现就业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

其次,帮助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是实现社会流动的需要。解决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帮助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在城市就业,是促进这一群体在社会上实现正常的社会流动的需要,这是由社会规则所决定的,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凭借自身的努力走向社会,符合社会流动机制,体现了社会公平的原则。

最后,帮助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在建设和谐社会,而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份子,承载了促进社会和谐的巨大作用。

三、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期间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有研究显示,很多高校贫困大学生尤其是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在就业择业期间都会有一定的心理问题,特别是焦虑心理,这主要表现在职业评价、自我定位、就业心理预期等方面,而他们在这些方面恰恰比较容易出现问题,因而,我们对其进行研究是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的。

(一)加强对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干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投入越来越高,这就为我们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干预打下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当前,大多数的高等院校都成立了心理咨询室,聘请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便利条件,对贫困大学生展开积极的心理干预,在他们入学或是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心理干预,确保在他们出现心理问题苗头时就及时遏制,尽早地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

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容易出现心理层面的问题,最主要原因是其家庭背景,他们通常来自于贫困家庭,贫困的现状容易使他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层面出现偏差。因而,最有效解决民办贫困大学生心理层面问题的方法就是对其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树立起坚定的信念与远大的理想,使之能够坚韧乐观地面对人生中所遇到的困难,以积极的态度去战胜现实当中的困难,解决问题。

(三)在心理层面给予有针对性的疏导

针对已经在心理层面出现问题的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高校应该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组织心理学家以及高校辅导员对其加强关注,一方面,在生活与物质上给予帮助,解决其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在心理层面加强对他们的辅导与疏导,帮助他们树立就业择业的信心,并在他们就业期间给予全程的追踪,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让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到就业期间所遇到的问题,认识到这些问题并不是个别的,而是所有人都可能遇到的,减轻其就业压力,帮助其树立就业信心,从而摆脱心理层面的阴影。

参考文献:

[1]郭玮.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贫困大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01:67-70.

[2]罗伏生,沈丹,张珊明,王小凤,袁

红梅,李志强.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03:272-274.

[3]张颖.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问题

研究[J]. 行政与法,2013,02:71-75.

[4]林苏红. 教育公平视野下高校贫困教

育模式探析[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06:94-97.

【本文系廣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理想研究课题“广西民办高校贫困生就业焦虑状况研究”(2013LSZ03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贫困大学生心理教育民办高校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