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体育游戏小组活动案例四投掷与躲闪

2017-05-11陈少青周理平付凡飞

少年体育训练 2017年4期
关键词:横杆游戏家长

陈少青,周理平,付凡飞

(1.首都师范大学体育教研部,北京 100048;2.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3.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体育部,北京 102628)

幼儿体育游戏小组活动案例四投掷与躲闪

陈少青1,周理平2,付凡飞3

(1.首都师范大学体育教研部,北京 100048;2.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3.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体育部,北京 102628)

编者按

幼儿阶段是人类各种基础动作技能形成的重要阶段,通过幼儿游戏进行动作能力的培养和快乐童年的营造,在幼儿的心灵里播下健康、快乐的种子,将对其终身体育和生活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不仅存在“重智轻体”“过度保护”等错误观念,也存在教师体育素养低下、专业教材匮乏的现实尴尬,还出现了以律动、舞蹈等代替体育教学,以及运动项目竞技化、展示化的不良趋势。动作发展本身渐行渐远……

非正规教育是解决幼儿运动不足的思路之一。为此,本刊特邀专业教师开辟幼儿专栏,以案例形式直观呈现游戏小组的活动详情。真知识的根是安在经验里的,希望该栏目的分享能够为一线教师和年轻家长提供幼儿体育的思路和素材。

一 准备部分(约25min)

1 欢乐拍手

【游戏意义】相同器材,通过不同形式的组合变换,进行各种方式的跑跳练习,以变化的形式提高练习兴奋性,吸引注意力,循序渐进地提升幼儿的跑跳能力。

【游戏准备】将锥桶和横杆组合成4个栏架。栏间距约1.5~2m,横杆插入锥桶侧孔最低处,各栏架平行。地面垂直画一条白线,平分横杆。(图1、图2)

图1 钻进绕出

【游戏组织】⑴ 首先复习上次活动的“之”字形跑动和跨栏练习,接力形式,各2~3轮。⑵ 同侧跑进绕出。幼儿从距第一横杆约5m的起点沿白线开始起跑,至第一横杆跑向外侧,绕过锥桶向内侧跑,跑至中间脚踩白线,再次向外侧跑,如此循环至最后一个横杆外脚踩白线后外侧跑回,接力形式,2~3轮。(图1)⑶ 熟悉练习⑵的基础上,幼儿两两相对站立,与白线距离相同,同时起跑,跑进第一区间中间处脚踩白线改为互相击掌,最后一次击掌后加速返回起点,这个练习增加了协作变化,成人看似简单,但需要教师完整示范。(图2)

图2 欢乐拍手

【游戏建议】⑴ 在进行跑跨基础练习时,栏间距由小变大,逐步调整,幼儿逐渐加快跑动速度和起跨高度。家长和教师可在栏架左右上角,伺机保护。⑵ 欢乐拍手环节,幼儿可能出现快速后退跑或转身失去平衡,教师在锥桶两侧伴随保护。⑶ 小班幼儿的复合跑动练习起始距离不宜过长,便于幼儿控制速度协调完成衔接练习,并减少总体负荷。

2 米老鼠转转乐

【游戏意义】通过折线快速转身的速度、灵敏和协调练习,锻炼幼儿的跑动能力和身体快速转向后的支配控制能力,同时是躲闪内容的辅助练习。

【游戏准备】将锥桶和横杆组合成4个栏架。横杆插入锥桶侧孔,彼此互相垂直。剩余3个锥筒分别放于直角转弯处的外侧,距离约60cm。(图3、图4)起跑位置距离第一垂直横杆约8m。

图3 转转乐—沿杆快跑

图4 转转乐—手拍锥桶

【游戏组织】⑴ 情景导入,简单讲述《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故事,让幼儿争做机灵的米老鼠,绕着锥桶快速跑动,后面幼儿抓到前面幼儿时,前面幼儿要扮演唐老鸭角色,模仿叫声“嘎嘎嘎”。⑵ 教师带领幼儿熟悉跑动路线后(跑动中始终贴近横杆,返回同样),幼儿逐个体验跑动练习。(图3)⑶ 两轮练习后,幼儿进入角色,适当缩小转弯处外侧锥桶的距离,并控制幼儿之间的间距,教师哨声组织依次跑动。⑷ 熟练转转乐的基础上,进行反向转弯练习,即从障碍的右侧依次跑过,方式同上。

【游戏建议】⑴ 明确要求幼儿必须沿着横杆跑动,必要时可以让幼儿在转弯处手轻触横杆间的锥筒(图4)⑵ 对于性格活泼开朗的幼儿,可缩短后一幼儿的起跑时间,使其被抓来模仿唐老鸭,增加游戏趣味性,同时激励其他幼儿快速跑动。对于性格内向腼腆的幼儿,延长后者起跑时间,避免被抓失去积极性。⑶ 起跑方向与第一横杆相同,不可水平放置,防止幼儿速度过快转向困难,撞杆造成伤害。

3 小兔吃草(门字框跳跃)

【游戏意义】练习幼儿跑动急停后的双脚起跳,发展下肢力量和协调性。了解小兔的习性,通过清点食物的数量初步树立数的概念。

【游戏准备】将图4稍加改变,锥桶和横杆组合成3个栏架,形如门框。横杆插入锥桶侧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高度),门框内散放一些树叶,假设为草地。(图5)

图5 取走食物

【游戏组织】⑴ 情景导入,3~4只小兔同时启动,想要吃到栅栏内的绿草,需要跑到草地区,跳进栅栏,仅可拿走一片树叶,拿到食物后可从出口跑回原地放下继续。⑵ 树叶取完后,各自点数自己的树叶数量,看哪只小兔子的树叶最多。(图6)

图6 清点数量

【游戏建议】⑴ 门字框的空间要足够大,能同时容纳4人,防止同时跳进造成碰撞。⑵ 地面上的树叶适当分散,避免过于集中,幼儿争抢造成磕碰。⑶ 跑进时的方式为跳跃,每人对应一个横杆,跑回时可从开口跑出,也可跳出,幼儿自己决定。

二 基本部分(约45min)

1 铺天盖地

【游戏意义】在欢乐的氛围中让幼儿原地下蹲、纵跳,锻炼幼儿快速躲闪能力,提高下肢爆发力。

【游戏准备】幼儿与家长围成一个大圆,教师手持横杆一端,位于圆圈中央。(图7)

图7 铺 天

【游戏组织】⑴ 横杆在幼儿头部高度位置旋转掠过,幼儿和家长快速原地蹲下,躲闪横杆,躲闪后站立起来。(图7)⑵ 横杆降至幼儿踝关节高度,旋转擦过地面,幼儿和家长快速原地纵跳躲避横杆,后恢复站立姿势。(图8)⑶ “铺天”“盖地”不间断、无规律互换进行。

图8 盖 地

【游戏建议】⑴ 最好在软质场地进行,地面过硬可能会伤及幼儿脚踝。⑵ 开始游戏时,速度较慢,适应后逐渐加快,“盖地”环节为了锻炼幼儿的纵跳能力,速度不宜过快。⑶ 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动态,做出适宜的速度调整,防止幼儿反应迟缓造成横杆触及头部或绊倒幼儿。⑷ “铺天”“盖地”的转换,可在间隙较大或反应灵敏的幼儿与家长之间进行转换过渡。

2 躲避树枝

【游戏意义】在幼儿跑动转圈的过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加上口令环节,更容易分神,此时进行躲闪与反应练习,更加锻炼幼儿的快速躲闪能力。

【游戏准备】保持图8的形式不变,幼儿拉家长的手,教师手扶4根横杆立于圆圈中间。

【游戏组织】⑴ 所有人一起喊口号(刮风啦,下雨啦,树枝掉下来啦,快跑回家吧),幼儿和家长边喊口号边圆形慢跑。(图9)⑵ 口令结束时,教师利用两拇指拨中间两个杆,使其前倒,其余手指拨外侧两根杆,使其向左右方向倒,幼儿和家长快速跑向事先指定的房屋处躲避。(图10)

图9 圆圈慢跑

图10 树枝落地

【游戏建议】⑴ 圆形跑动时幼儿抓住家长的手,家长不要拉幼儿的手,防止快速躲避时,家长没有及时松手,幼儿难以挣脱。⑵ 教师放杆速度不宜过快,幼儿反应不及时,容易被砸到。

3 扶树苗

【游戏意义】横杆的不定向偏倒,需要幼儿保持高度注意力,及时作出判断,快速起动,以教师开始的口令方式练习反应能力,以杆的不定向倾倒提高幼儿的灵敏素质。

【游戏准备】家长每人手持一根横杆顶部,站成一排。幼儿分别对应各自的家长,面对面站立,距离保持在3m左右。(图11)

图11 准备姿势

【游戏组织】⑴ 情景导入,新栽的树苗在风雨中容易倒下,大家要在小树苗倒下前以手接住,交给家长重新植树。⑵ 家长扶杆顶部位置,教师发口令后(刚开始采用“预备—开始”“一二三—开始”,熟悉后可采用讲简单故事,植入开始词语的方式),家长松开杆,任其偏倒,幼儿快速起动,在杆未倒地前扶住。(图12)⑶ 完全熟练后,增加幼儿与杆的距离,并使幼儿背向家长站立,进一步增加游戏难度。

【游戏建议】⑴ 家长控制倒杆的速度要适宜,过快,幼儿不容易尝试到成功;过慢,也不利于锻炼。⑵ 避免两杆倒向相同位置,造成幼儿枪杆时冲撞危险。⑶ 家长松开杆时,有意控制杆的倒向(前、后、左、右都要尝试)。

图12 扶树苗

4 勇攀珠峰

【游戏意义】幼儿游戏小组的活动,在早期的案例中已进行过攀爬练习,本次练习增加难度,不仅仅是对幼儿上下肢协调性、力量、抓握力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对幼儿意志品质的培养,提高自信和勇气,建立“珠峰精神”。

【游戏准备】将锥筒竖立于肋木架顶端,营造珠峰峰顶的形象。(图13)

【游戏组织】⑴ 教师完整示范,从肋木左下角开始斜向攀登,到达中间最高处手触及珠峰后斜向右下方下山。(图13)⑵ 幼儿从肋木左端开始斜向攀爬,达到最高处手触摸山峰之后(因锥桶置于顶端对小班幼儿过高,且无法固定,存在锥桶掉下的危险,所以实际做时将锥桶倒扣在肋木顶端),登顶成功,斜向下退至肋木右侧落地。(图14)

图13 教师示范

图14 幼儿攀登

【游戏建议】⑴ 幼儿完成整套动作耗费较大体力,长时间抓握可能会造成手臂麻木或出汗,家长随时做好保护准备。⑵ 个别幼儿可能会向上攀爬一段后再接着横向爬行,体会不到斜向行进的方法,家长可用语言鼓励,帮助其完成。⑶ 幼儿到达顶峰时,身体处于后仰倾斜状态,此刻要加以提醒并高度警惕。

5 贪玩的小壁虎

【游戏意义】壁虎在生活中很常见,具有较强的钻爬和吸附能力,幼儿扮演壁虎,增加游戏趣味性,锻炼幼儿的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

【游戏准备】将帆布两外侧的绳子系在肋木柱上,中间两条绳子拴在肋木杆上,形成一个外侧在上内侧在下有高度差的网兜,帆布与地面距离约1m。家长手执帆布分散站于帆布两边,并手抓其边缘。(图15、图16)

图15 壁虎钻孔

【游戏组织】⑴ 幼儿从肋木左端短距离横向爬行到开口位置,自己想办法钻出肋木,爬到帆布上。(图15)⑵ 幼儿爬到帆布上后,家长一起抖动帆布,制造颠簸,幼儿克服困难,快速爬行通过。(图16)

图16 壁虎爬行

【游戏建议】⑴ 幼儿钻肋木有多种形式,但要避免用腿跪肋木或腹部撑肋木的方式钻爬,易造成磕伤和挤压腹部。⑵ 有些幼儿不知所措时,教师可引导帮助完成。采用侧身一脚迈过先支撑,再过渡全身通过。⑶ 家长抖动制造的颠簸不宜过大,避免幼儿掀起后落下,手臂挫伤。

三 结束部分(约20min)

小小神投手

【游戏意义】不同物体的抛、投练习,可以锻炼幼儿对发力大小的控制以及抛、投角度的选择,也有助于锻炼幼儿对移动物体的判断和快速反应能力,促进上肢力量和肩带灵活性,改善幼儿的注意力分散,形成冷静、果断的心理品质。亲子活动也增加了家庭情感的培养。

【游戏准备】选择不同重量不同形状的毛毛球、篮球、沙包、乒乓球、易拉罐、矿泉水瓶等作为投掷物,家长与幼儿两两相对,保持一定的距离,约3m左右。(图17)在原有器械的基础上,铺设一条泡沫垫通道,家长手持锥筒。(图18)

图17 掷沙包

图18 猴子投篮

【游戏组织】⑴ 幼儿与家长采用不同的投掷物进行你来我往的抛、投、接练习。 ⑵ 幼儿爬行一段泡沫垫后,采用跪姿和站姿进行定向抛、投练习,家长配合移动锥筒接住幼儿的投掷物。(图18)

【游戏建议】⑴ 避免幼儿始终用一种投掷物练习,要进行不同投掷物的轮换,以感知不同物体的重量,调整发力的大小。⑵ 家长要引导幼儿做正确的抛、投练习,减少出现掷偏、抛后的现象。

四 活动总结

人类早期要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生产力低下的问题,不仅要快跑中迅速跳越障碍去追捕各种动物,逃避猛兽的伤害,而且还要学会利用工具把石头、梭标、鱼叉等投得又远又准,以便击中猎物而获得食物。奔跑、躲闪、攀爬、投掷对于早期的人类生存是相当重要的。

对于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人们,可能会认为这些基本技能的价值已经微乎其微了。事实上这些技能并没有离我们远去,接过朋友好意抛来的美味苹果,向溺水者抛救生圈,面对飞来的足球或是恶意的人身攻击,无意间低头行走抬头后的碰撞,都需要抛接、躲闪等技能。然而,幼儿时期发展这些技能的目的远远不是这么简单,体育锻炼价值的滞后性淡化或隐藏了我们早期的付出。在笔者教授的大学篮球课上,学习行进间上篮很困难的大学生不会将这种窘迫追究于幼儿时期缺少爬行练习;乘车时晕车的女士也很少联想到自己儿时是否练习过前滚翻;同样,大家也不太可能将一个普通人40岁时的一次车祸跟幼儿时期父母不让其踢足球联系起来。但是,自幼儿时期由体育锻炼所积攒的运动财富,如协调的肢体发力,默契的肌肉配合,宽泛的视野,多目标的注意力分配,丰富的运动记忆,快速的神经反应等,正是我们学习所有技能和化解生活危机的根基所在。

1 场地与器材

本次活动天气晴朗,地点在首都师范大学的地胶场地,使用的器材分别是8个锥筒、7块泡沫垫、1块帆布、1排肋木、投掷物(篮球、沙包、乒乓球、易拉罐等),没有新添置的用品,活动费用依旧为零。

2 效果评价

活动按顺序实施了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需要强调的是,本期活动负荷较大,完成所有内容中间至少要休息两次。准备部分中,首先改变器械摆设方式复习之前内容,后通过之字形转身跑、门字框跳跃等达到热身,也为基本部分中的躲闪练习提前做了铺垫。之后以铺天盖地、躲避树枝、扶树苗集中训练了幼儿躲闪能力。躲闪练习的要点是反应快、行动快,为此增加了扶树苗的难度变化。幼儿活动发展的素质是综合的,投掷与躲闪的主题只是综合练习中突出发展的一部分。为此,基本部分中增加了勇攀珠峰、贪玩的小壁虎,以巩固前期活动中的攀登与钻爬,丰富与提高幼儿的基本活动能力,增强意志品质。最终以主题中的投掷作为活动的结束部分,投掷本身活动负荷小,组织简单,以亲子协作方式结束,再次升华家庭情感教育。

栏目负责人简介:陈少青(1980~),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青年燕京学者培养对象。研究方向:青少年性别角色与体质健康、幼儿动作教育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多部,目前主持省部级课题一项。

2017-2-02

陈少青(1980~),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青少年性别角色与体质健康,幼儿动作教育。

猜你喜欢

横杆游戏家长
那根杆......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本性难移
爆笑游戏
家长请吃药Ⅱ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