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阳光跑步“3121”模式 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2017-05-11宋艳辉

少年体育训练 2017年4期
关键词:跑步体育教师阳光

构建阳光跑步“3121”模式 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通知》,浙江省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成立了由分管体育领导负责的阳光跑步领导小组,建立了阳光跑步有效实施的保障制度,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对阳光跑步的质量进行巩固提高,确立实施目标、制订实施计划,科学合理地进行学生阳光跑步运动,使“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

一、阳光跑步操作层面上的三个保障

(一)成立阳光跑步领导小组,保障阳光跑步有序进行,全员参与

阳光跑步领导小组由校长、学校各个处室主任、体育教师、班主任、家长代表共同组成,主要职责是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制定跑步的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等。有效实施阳光跑步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家长的支持与关心。实施阳光跑步前由校长主持召开家长会,说明阳光跑步的意义和学生参加锻炼的必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听取家长对阳光跑步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发放告家长书,调查学生的身体情况,统计不宜参加运动的人数等,保障跑步过程中的安全性;召开学生动员大会,说明跑步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性及对学生个人的学习、生活的深远影响,确保阳光跑步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在跑步的过程中,每天至少要有一位校级领导到场巡视督导,班主任跟随本班一同跑步,管理好学生跑步时的行为规范,控制好班级之间的距离,严格控制请假制度,每个专业部的跑步小组分派2~3名体育教师进行进场、出场的指挥以及跑步过程中的指导。建立良好的跑步氛围,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经过长期渲染发现请假的学生越来越少,许多中层领导与任课教师也会自主地加入到阳光跑步的队伍中,切实保障了阳光跑步的全员参与。

(二)合理分组及安排跑步路线长度,保障学生跑步的运动量

浙江省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共81个班级,3 800名学生,在跑步锻炼过程中如果都将其安排在一个标准的田径场地进行,是不科学合理的,且学生跑步过程中的锻炼效果和价值也无法得到较好的实现。针对这种情况,阳光跑步领导小组成员集体讨论制定了可行性的跑步分组及路线方案:分成3组,3条路线,以学校专业部为分组依据,分为大专预科部、机械电子部、信息服务部3组。在跑步路线安排上,实行就近、集中原则。例如,大专预科部以本部教学楼为起点,在图书信息楼前广场集合,跑步路线围绕6栋寝室楼;机械电子部在校门内广场集合,围绕3幢教学楼跑步;信息服务部在田径场边的篮球场集合,沿田径场跑道跑步。这样分组、分路线同时进行跑步,互不干扰、便于管理,不会因学生过多造成拥堵现象。体育教师分场地进行指挥、指导,可提高学生的跑步效率,具体落实阳光体育文件中规定的高中生每天跑步总长度不低于1 500m的规定,保障阳光跑步的运动量。

(三)构建多元评价机制,保障学生的跑步锻炼热情

(1)每月评比出阳光跑步示范班。在实施阳光跑步的过程中,建立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会干部参与检查打分的机制,从进出场的整齐度、学生穿着校服的统一度、跑步队列的整齐度、领队学生举班牌是否标准、班级口号是否响亮有特色、班主任是否跟班跑等几方面考核班级的跑步风貌,最后把师生打分综合计算得出的平均分作为每个班级日常的跑步分数,月底每个部评定出阳光跑步示范班3个,并给予表彰。(2)每月评比出学生个人阳光跑步之星。设立阳光跑步之星,每月由班主任和班委成员对班级参加跑步态度积极认真、课余能自发跑步锻炼、放假在家能有计划地进行跑步锻炼的学生进行表彰。集体跑步由班主任、班干部监督,每天对每位学生打分;课余自主跑步由班干部到运动场抽查并打分;放假期间在家自主跑步由家长监督并签字确认是否积极锻炼。月底每班评出阳光跑步之星3人,分别配发金、银、铜3种胸章,以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参加体育锻炼。

二、体育课教学层面上的两个注重

(一)注重强化班级跑步规范,培养学生自主跑步锻炼能力

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仅靠课间锻炼是不够的,要体育课内、课外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每节课的准备活动进行4路纵队的慢跑,跑步过程要静、齐,口号要响亮;对请假、散漫的学生酌情在学分上给予扣分,对跑步态度积极认真的学生给予加分,借此提高课间阳光跑步的质量。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跑步锻炼的能力,有些学生很想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跑步锻炼,但不知道科学的锻炼方法,当跑步出现极点时就放弃。为此,教师应教会学生跑步的几种方法,如持续跑、间歇跑、变速跑等,并让其掌握正确的跑步动作要领;教师应讲清出现极点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极点出现时要放松、深呼吸,继续坚持地跑下去,极点就会慢慢消失,身体素质会慢慢提高。

(二)注重差生耐力素质的提高

在实施阳光跑步的过程中,发现每个班总有几名学生找各种借口逃避跑步,归根结蒂是因为这些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针对此种问题,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每名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找出他们不爱锻炼的节点,并区别对待、重点关注。

三、阳光跑步“3121”模式促进了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阳光长跑是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开展的活动。浙江省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构建的阳光跑步“3121”模式,使阳光跑步活动得到深入开展并落于实处,使跑步锻炼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学生想锻炼、想跑步。现在的课余时间,学校田径场、篮球场、体育馆等运动场地被学生充分地利用起来,改变了以往那种课余时间运动场地空旷无人的状态,学生在课间和体育课上都能积极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达到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目的。

宋艳辉(1979~),浙江省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中小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跑步体育教师阳光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做到七点跑步不伤膝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热天跑步防中暑
走,出发!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走在阳光路上
跑步的时候我们在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