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

2017-05-10潘建苗

速读·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学为中心案例分析新课标

潘建苗

摘要: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这个理念也一直深扎于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理论与实践中。从早两年的“以学定教”到现在的以“学为中心”,大家都紧紧围绕这个核心理念展开一系列的培训和教研活动,期待学生这个主体能给它们自身带来终生发展,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广大一线教师也在不断去发现和探讨“教与学”,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学为中心”的理念就慢慢渗透进去了。作为一名基层的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我也一直迷茫着,为什么我们的教学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怎样的课堂教学设计才是符合“学为中心”的教育宗旨?本文是通过反思《丰富的图库》教学课堂实践,从而谈谈我对“学为中心”理念的理解。

关键词: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新课标

一、案例描述

1.故事导入环节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你们很熟悉的故事。(教师播放由4张图画构成的“龟兔赛跑”的故事绘本)

师:森林运动会开始了,小兔和乌龟已经在比赛了,当时聚集了很多小动物~(教师之所以讲,是想引起学生注意画中的“背景”“角色”。)

生:噢~是“龟兔赛跑”。

生:我知道,乌龟输了。

(大部分学生似乎看得听得都很认真,一小部分学生骚动起來,有点不耐烦。显然,他们不明白老师为什么带来这么一个故事。)

2.初步认识图库环节

教师出示任务:打开“金山画王”,找到图库按钮,图库里有些什么?你会用一用吗?

不到一会儿,学生的电脑上就跳跃出了一幅幅画,他们速度很快,用鼠标点击来点击去。当我来回巡视时,有几个学生问:老师,怎么用啊?旁边的同学马上回答:就是这样。(他单击一下背景,然后再移动一个角色到背景中。)有疑问的学生连声说:噢噢……这个我会,我会,老师是这样用吗?

3.深入认识图库环节

师:我们看有位同学做的背景。(教师出示透明叠加背景效果图画。)

师:你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师:角色周围有很多的小按钮,分别有什么用呢?

大部分学生回答:我知道。这个是变大变小,这个是~

(学生嘴巴里一直在念叨,少数几个学生不出声,对小按钮的操作还不熟练,显得有点着急。)

教师出示任务二:①使两张背景叠加,有透明效果。②选一个角色进行适当调整,并固定。

生1:透明效果,会在哪呢?(他把图库里的“背景”“角色”“动画”几乎翻了个底朝天,花了好长功夫,终于实现了两张背景的透明效果。马上举手示意。)

生2:在换各种角色进行调整,调整仅限于放大,缩小,移动。

师:你不尝试一下其它按钮的操作吗?还有背景的透明效果设置你会了吗?

生2:(勉强尝试操作)透明设置我觉得不会。

小部分学生开始嘀咕:“透明效果设置在哪啊?”“我怎么都找不到啊?”“喂,你会吗?”平时喜欢钻空子的学生,顺便说起了闲话。于是,课堂出现了一些嘈杂声。

4.用图库来创作环节

师:在自由创作之前,先思考几个小问题。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PPT出示:①你想画什么?(人物活动、动物活动、自然景象等等)②选什么背景?③选什么角色?

教师给予一定的时间,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了创作设想。学生们纷纷举手,畅所欲言。

接着教师出示任务三:①创作一幅图画,能说出你画的是什么?②把图画保存到桌面上,给它取一个名字,也就是图画的文件名。(参考书本自主学习。)

要求:图画要有一定的新意。(可结合画板工具。)

课堂十分安静,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努力把自己的想法用图画表达出来。当大部分学生举手示意完成时,我忍不住找了几幅特别有奇思异想的画作,让他来讲讲自己的创作,真的是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感觉世界如此宽大。

大家也都纷纷举手。“老师,我想讲。”“老师,老师~”小手举得高高的。

在保存图画的时候,学生也小心翼翼地参考书本,或是用鼠标轻轻地指向命令按钮,确保自己的画作能万无一失地保存到指定位置。

二、案例分析与反思

课堂当中的几个片断,明显片断4是自我感觉实施良好的。学生能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教师布置的任务当中,也十分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同时能有意识地监督自己完成学习任务。为什么其它几个片断没能达成这样的教学效果呢?

(1)该场景可能课堂上较为流行,就是所谓的“导入激趣”,把学生能马上饶有兴致地进入到一堂课,无论如何也要精心设计一番。可是“徒有其表而不具其神”,为了导入而导入,看似故事还充满着童趣,可实际这故事已经老掉牙,没能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他们从课一开始就进入茫然和毫无挑战的状态,渴求知识的欲望因此消减。但当学生知道学习的新知识时,他们又让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这一片段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任务产生了疑问,对任务的描述没能理解。教师描述任务较模糊,没能清楚地表达出来。所以学生无法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无法确定解决任务的思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知识由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虽然布置了任务,可是它的实效性没能体现出来。任务驱动教学要从整体把握好教材,设计好教学任务,要创设好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环境。学生都不清楚自己要干什么,或是已经完成任务却不知晓,这样的任务设计就是失败的。

(3)这一片断可以看出,教师急于让自己的课堂顺利地进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他拎出的一幅作品,也只是学生中的个例。普遍学生并没有发现问题,在操作时他们也没有要想到要用。教师想让学生会用“角色”,就自己提出了“小按钮”的用法问题,而不是学生主动需求来提出。所以教师在引导时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换作是学生,他是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解决问题的呢?当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没被驱动,他就会出现课堂上常见的现象,三心二意,做起了小动作。

“学为中心”的确切含义包括三个方面:学习目标源自学生,问题解决依靠学生,教学安排为了帮助学生。

因此,如何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如何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学为中心”的理念如何深入到课堂教学中,还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自主建构我们切实有效的学习策略。

猜你喜欢

学为中心案例分析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积极构建“学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堂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
貌合神离 远离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