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小清新”现象看传播心理变化

2017-05-10张可欣

南风 2017年13期
关键词:传播效果新媒体

张可欣

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生活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而在万千变化里最能够对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冲击力的就是——细分。市场要细分,生产生活方式随之也需要细分。就传媒而言,受众的分众化是其遇到的最大挑战。特别是近几年来新媒体的成熟发展,逐渐推动分众化日益倾向个性化,从而倒逼传播心理理念创新构建。其实,我们早已意识到,随着互联网的冲击,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跨越时空的虚拟小众群体,这对媒体分众化的考验,无疑是严峻的挑战。如何顺应这种趋势,进行深度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小清新”现象入手,分析总结90后受众的传播心理的变化,从而优化传播策略,改善传播方式。

[关键词]小清新;新媒体;传播效果

“莉莉周是信仰,陈绮贞是活佛……仰望华丽丽的四十五度天空,再拿个小Lomo相机一喀嚓,哇!文艺了。”

以上是网络上对于“小清新”的形象性描述,由此可以看出“小清新”在生活中是性格别样、“另类”、个性十足的一个群体。同时,“小清新”这一概念在网络媒体的推动下快速传播,也将“小清新”这种生活方式迅速传达给受众,使得“小清新”现象风靡一时。

《从今天起,我宣布我是一个“小清新”》这篇文章将“小清新”群体的特性总结为以下几个关键词,它们分别是“清新、唯美、温暖、治愈、美好”,作者认为“小清新”其实就是一群根据本身的意愿去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始终追求自己内心的年轻人。他们追求淡雅、本真、朴实、静谧、自我,他们同样也追求对自我精神的陶冶。“小清新”主要强调的是彰显个性与追求与众不同。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和价值观多样的社会,人们除了渴求金钱、名利、知识之外,还更加青睐时尚、个性和存在感,主要是因为他们需要通过这些不同的意义来塑造全新自我,并让自己与众不同。

众所周知,“小清新”原是独立音乐流派的标签,但它能够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和一种人生态度,并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这一现象很值得深思。“小清新”这一群体的兴起主要取决于网络媒体开放的信息环境,因为这样相对开放的环境推动了“小清新”文化的快速传播。换句话说,新媒体是“小清新”文化现象发展的催化剂。

认为新媒体就是“小清新”文化现象成长的沃土,作出这样结论的原因主要是缘于新媒体的贴近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网民骤增,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无冕之王的时代,公民记者随处可见,而新媒体的这种贴近性对于各种网络文化现象的传播起着助推作用。

面对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一种语境再也不能涵盖一切,不同人群的社会心理需求需要不同的媒介平台来承载。于是,75%的“小清新”们最喜欢上豆瓣网的现实,也在清晰的展示着新媒体和“小清新”之间的天然亲密性。

来自于网上的资料称:普通网民可以在豆瓣网注册个人账户,注册完账户之后就可以对有关书籍、电影、音乐就个人心得写下评论,也可以和其他豆瓣用户就某个书籍、电影及音乐进行讨论,豆瓣网上的用户通常会出现活跃的互动,这也与豆瓣一直坚持的三大原则有关联,即:可用性、操作性、人性化。这些特性对“小清新”有很强的吸引力,豆瓣用户通常会热衷于互相推荐音乐、文学、影视作品。“豆瓣网会以用户的共同兴趣为纽带,为用户推荐一些志趣相投的人,比如“同城”、“兴趣”。为‘小清新们提供了“抱团”的机会”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小清新”们沉浸在自己所制造的气氛里,面对它们奉行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打的去吧”的行为准则,媒体更该留心如何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才可以实现有效传播。笔者认为媒体用同一种语境与“小清新”们交流,才是最关键的做法。

2014年,辽宁大学校长黄泰岩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在网络、微博、微信上红极一时。那讲话的标题就令人耳目一新:你们是辽大的小苹果:

“……怎么爱你们都不嫌多。我也为你们的眼光和智慧点赞,你们选择了辽大,相信你们将来一定会为此生成为辽大人而倍感骄傲……那时,我心里真是美翻了。”

这些新鲜的网络词汇跃然纸上,“你们是辽大的小苹果”“点赞”“美翻了”等等,一股新颖的“小清新”味,使得本是一篇很普通的欢迎新生的致词破天荒的在网上转疯了。这段风趣、幽默又接地气的讲话通过自媒体平台迅速共享给广大网民,受到网民和各大高校师生的欢迎,为辽大的校园良好形象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高辽大的知名度,同时也一下子拉近了辽大的领导层与师生之间的关系。

心与心的互动,关键是找准二者间的契合点。有效传播,关键要看兴奋点是否同频共振。“小清新”现象愈演愈烈的这一过程,让更多媒介开始重视转变传播理念。于是,融入了“小清新”元素的做法被越来越多的媒体所采纳,但美中不足的是这样的变化却最先出现在天气播报里。

几年前,雾霾侵袭了众多省市,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时之间,雾霾成了人们口中的高频词,受到普遍关注,出门首先看看天是啥颜色。面对人们沉重的心情,媒体在天气预报的播报中,率先运用“小清新”的叙事语境,采用调侃的方式,其传播效果却得到受众强烈的追捧。例如,在雾霾天结束之后,哈尔滨电视台的天气播报内容是“雪花即将送来小清新”;《华西都市报》称,在“‘雪白精灵的帮助下,北方的空气开始走‘小清新路线,空气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楚天金报》则叹息,武汉的“毛毛雨没能赶走雾霾,小清新不久又恢复重口味”……但更让人欣赏的却是这一则:南京发布了一条天气预报微博。博文如下:“晨起,天气是极好的,天空蓝得可人。虽想着最高温度能有30℃左右,仍不禁让人踌躇今日穿什么衫子,毕竟早上只有17℃-18℃。今日是青年节,私心想约上体己的人儿,抛去尘事,共赏那金陵城初夏的景致,倒也不辜负老天的恩泽!”

变化总在不经意之间,但是不经意之间,这样的变化却成为主流。于是,适应受众的口味,“小清新”元素逐渐融入到了传统媒体的报道中。比如,近几年来,“两会”的会风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有媒体称:“‘两会会风文风劲刮小清新”。

虽然传媒在争夺年轻受众方面做了很多,但面对“得90后者得天下”的论断,传媒要做的还须更多。正如辽宁大学校长黄泰岩的开学致辞所言:“你们是从小将互联网熟练掌握的小清新,与我们这些需要进修互联网知识的人不同,你们与互联网共同成长,所以你们的血液中就有互联网基因,我相信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你们,必定能够玩转这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

面对这样的自小与互联网打交道的年轻受众,若要想赢得这样的受众,传媒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一定要把尊重受众互动和加强受众体验放在关键位置。“好玩才是最好的。”对于奉行这样信条的90后,要想深入他们的内心,让他们参与进来就是最好的办法,让他们直接体验,加强互动。90后怎么交流?没有社交、互动是不可想象的。他们尊重“原创”和“风格”,风格化创新、有个性的东西才能接受。他们更喜欢颠覆传统的创造,而不是抄袭和模仿,他们最崇尚的东西是必须能够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其次,要深入关注90后的内心世界,了解90后的各种诉求,包括情感诉求、娱乐诉求等,只有深入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的诉求才是根本。有观点称:“90后不是另一代人,而是另一类人。”他们自打一出生就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熏陶,就必须创新传播方式以增强传播效果。目前,我们已经走进数字化的生活空间,若想实现有效的传播和交流,不重视变化就意味着不能真正了解目标人群的需求。因而,赢得90后,必须先关注90后、走进90后、研究90后,最终获得90后的认可,才能实现对90后的有效传播。

基于上述基础,笔者认为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找到与90后的沟通方式,与他们建立紧密的情感连接。那么怎样的传播方式才能有效地作用于他们呢?90后群体们喜欢标新立异,追求时尚,乐于接受新的事物,对内涵深刻的文化产品情有独钟,对网络文化、运动竞技特别着迷,看重从體验参与中获得乐趣。所以要想博得90后的欢心,最好的办法就是与90后零距离接触,要充分重视他们的存在感、独立性和个性,欣赏他们的真性情,之后再以更加鲜明个性的主张,赢得他们的认同。90后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的一股新兴势力,他们给社会、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宽容、反思、以及欣赏的姿态才是和他们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因此,要特别注意90后内心的需求。

作者单位: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传播效果新媒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传播的渠道与效果研究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明星微博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的传播功能与效果研究
企业微信生态圈的信息传播机制及效果分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