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校园宣传工作创新策略的探讨

2017-05-10余盼盼潘朝辉罗婷

南风 2017年13期
关键词:宣传策略新媒体高校

余盼盼 潘朝辉 罗婷

当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着高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为模式,高校各级传媒组织都要加快步伐,深入研究网络、手机等新媒体,逐步建立起传统手段和新媒体融合、多层次、广覆盖的高校宣传工作新机制,主动利用新媒体的有效性和灵活的载体平台,开展引导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工作。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宣传策略

新媒体几乎全部覆盖到高校师生的各个方面,这给习惯于依赖传统媒体的高校宣传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宣传理念、工作方式、宣传手段、宣传效果等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力。高校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把握新媒体时代宣传工作的新规律,促使宣传工作方式方法变革与创新,逐步探寻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工作规律,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为高校的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1 新媒体的内涵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校园宣传是在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媒介资源和传播手段的基础上,融合各种校园传播媒介(校园网、微博微信公众号、贴吧、广播等)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

2 校园新媒体的特点

2.1 传播过程交互性

新媒体的传播具有双向渠道,学校的新闻信息发布,通过校报、广播、校园新闻网、进行传播给师生,新媒体背景下师生也会经过手机工具和网络环境双向互动,通过论坛、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进行传播。传播者与受众不再停留在单向传播模式,而是互为受众,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创建内容、分享内容,人人都能成为信息的散播者和接受者。

2.2 传播速度快捷化

校园信息传播基本达到了秒传播,众多校园新闻事件均可现场直播,不仅实现了信息传播在文字、声音、图像上的自由切换,还能实现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的实时传播与反馈,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丰富了信息传播的内容。

2.3 传播空间虚拟化

新媒体的广泛传播与应用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模式,一个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虚拟世界被建构起来,即便是相隔万里的国家和地区的青年也能引发网上激烈的讨论。新媒体这种新兴的信息载体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多种沟通平台,他们利用多媒体获取大量信息,充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寻求对等。

3 高校校园宣传工作创新策略的几点思考

新兴媒体影响着大学校园文化,为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日常行为带来了一些难以预测的负面影响。当前,高校宣传工作要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校园文化的新特点,利用新媒体牢牢把握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权,寻找新策略,说大众话,打开师生心扉,实现科学理论入耳入脑入心,提高宣传效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3.1 机制创新

习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高校要建强专兼职骨干队伍,使之精神上有“钙”、业务上有“能”,强起来。要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合力构建协同作战的大宣传格局。

高校宣传工作要想见长效,出成果,必须从机制上进行创新。新媒体背景下,在高校要树立“大宣传”的观念,树立“全员宣传”理念,人人都是宣传员。新环境下,不仅需要专职的宣传部门主动参与,更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高校宣传主管部门,要制定合理的贴近实际的规划和方案,注重专职宣传人员的培训和进修,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的学习先进技术意识和能力的人。同时还要培养一批热爱宣传事业,政治立场坚定,关心高校发展的兼职人员,专兼职紧密配合,形成合力。改变校园内各种媒体各自为政的管理方式,整合资源,提高宣传效率。同时也要建立宣传工作任务分解机制,量化指标,责任到人,确保权责分明,人人参与。在财力上也要确保有经费保障机制,宣传教育经费要明确列支,确保宣传工作顺利开展。

3.2 理念创新

新媒体形式的流行,多层次的思想和文化在这个平台中自由传播、碰撞和交互,期中一些庸俗、糟粕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充斥其中。这给高校在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教育和先进文化的传播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不再单纯地接受和教育者事先设计好的主流思想和先进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并且相对排斥传统的德育模式和主题教育活动。高校宣传基于大学生这一明显变化特征,就要充分借用“分众化”理念,推动高校宣传教育的精细化。分众化属于新闻传播学范畴的概念,是指根据不同类型受众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媒介传播。这就需要高校宣传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事件采取不同形式进行精细化开展宣传工作,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关注宣传内容。

3.3 载体创新

在同一校园生活的大学生对校园内发生的新闻话题、事件不仅会关注,而且会近距离接触甚至会参与到相关的话题事件中。学校应建设分类别的主题网站,及时发布信息,做好舆论的引导,开设具有现实性和时代特色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体现校园人文气息,使整个校园呈现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校园媒体不仅要占用多媒体平台,生产适合不同学生的新闻作品,还要有效的将师生纳入到新闻生产的机制当中,使广大师生不但能成为校园新闻的消费者而且也身兼新闻产品的生产者、传播者。

整合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充分运用培训班、报告会、主题团会、问答竞赛等传统形式,结合微博、微信、网站,视频短片等新媒体进行宣传。如某高校举办“十月风杯”—我的大学初印象征文比赛活动,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字报、海报、横幅、喷绘等宣传,还拍摄了大量照片、视频、对活动现场进行了采访,微博图片和文字被多次转发。后期把整个活动做成视频上传互联网,点击率很高,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作者单位: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宣传策略新媒体高校
民办高校招生宣传策略研究
基于国内动漫电影生命周期的众筹宣传策略探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网络意识形态宣传重在“春风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