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重大传染病作为大学通识课的教学目的和意义

2017-05-10庄柯刘金彪王勇张永喜

大学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通识课大学生

庄柯+刘金彪+王勇+张永喜

[摘 要]我国重大传染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协作,将重大传染病纳入高等教育通识课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重大传染病课程的学习,大学生可以提高自身健康卫生保护意识和能力,并积极关注社会公共健康问题,积极参与重大传染病的防治。这将有助于预防与控制重大传染病的流行。

[关键词]重大传染病;通识课;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088-02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成人”教育的战略选择。[1]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骨干,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成为栋梁之才的基础,他们的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国家战略目标是否能实现。因此,从年轻时代开始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习惯,不仅能促进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也能对他们的未来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2]

尽管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在提高,但是传染病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医学家不懈的努力,许多传染病已经被人类消灭或有效地管制。然而,新发传染病又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而曾被征服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因此,人类面临着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其中,重大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尤其显著。随着人口越来越密集,交通日益发达,人群流动性增加,各种重大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了,导致疾病大范围的快速流行。重大传染病已成为一个社会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因此,重大传染病的防治不仅仅是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更是一场全人类的战斗,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协作,才有可能有效控制疾病。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重大传染病的知识不仅能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保护意识和能力,防止传染病在大学生人群中传播,还能促进大学生关注和参与预防重大传染病的公益活动。

一、重大传染病简介

我国的重大传染病主要包括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霍乱、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鼠疫等。重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波及范围广的特点,严重损害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2008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启动实施16个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就是其中之一。[3]科学家们已攻克了许多传染病,如霍乱、天花、肺结核等,已经找到有效的疫苗和药物,但是仍有许多传染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禽流感等,尚无有效疫苗和特效药物。因此,加强预防仍是控制重大传染病传播和感染的主要措施。

针对重大传染病的防治最关键的就是应对措施的及时性,要抢在第一时间把疫情暴发源头控制住。一旦没有控制住重大传染病疫情,使其在短时间内发生,传染病将大范圍波及,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为了预防重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和流行,平常应该对广大公众及不同人群开展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工作,引导群众建立健康行为方式,杜绝或控制重大传染病的发生、传播与蔓延。对普通人群普及重大相关传染病是必不可少的。而大学生作为年轻有活力的社会群体,他们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和希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高等教育体系之内,把重大传染病作为一门通识课程确立下来将极大促进我国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二、重大传染病成为高等教育通识课程的重要性

重大传染病防治问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其防治工作的开展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和共同参与。势必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到重大传染病防治的工作中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大学生是当代中国社会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就知识结构和社会角色而言,大学生又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正因如此,大学生将成为中国重大传染病防治一支重要的主力军。大学生在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中能起到如下作用。

1.提高大学生自身健康卫生保护意识和能力,防治疾病在大学生人群中传播。加强大学生对重大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和科学措施是有效预防重大传染病的发生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手段。可以以通识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重大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情况、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让学生对重大传染病的病症、预防手段有基本认识,提高学生自我健康卫生保护意识和能力,学会自我防病保健,改变各种不良生活行为和习惯、保障自身健康,使他们成为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人群。同时,这也将有利于控制重大传染病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2015年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新报告的所有艾滋感染者和病人数量为10.4万,与2008年的5.6万感染人数相比增长了不到两倍。然而,同期高校学生艾滋感染者和病人数量增长了将近四倍。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现实。我国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明显,在一些大城市里新增艾滋病感染者呈现高学历趋势。此外,青年人群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比例逐年上升,从2008年的55.3%增加到2014年的94.5%,其中男性同性性传播的比例由2008年的13.2%上升到2014年的54.7%,而青年学生当中男性同性性传播的比例由 2008 年的 58.5%上升到 2014 年的 81.6%。由此可见,高校需要加强预防各类重大传染病的教育工作,配合教育部门将各类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纳入教学内容中,提高学生对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自我防护意识。[4]

2.促进大学生关注社会公共健康问题,有助于预防与控制重大传染病的流行。一方面,大学生年轻而有活力,精力旺盛且激情澎湃,热心公益事业;另一方面,接受了高等文化教育的大学生具有更开阔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理解能力,接收过较为规范、系统的技能培训。因此,发挥大学生的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广泛进行预防重大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能使大学生在预防重大传染病工作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事实证明,在广大群众中组织开展各类卫生系列公益活动有利于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其中这类公益活动在控制重大传染病的发生、传播与蔓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5]例如在2003年非典流行期间,由于公众与各种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在政府的领导下,使得我国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抗非”斗争的胜利。社会组织群体是开展社会公益服务的主体,其中志愿者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在青年志愿队伍中,大学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活跃、最积极、最集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群体。近几年来,高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在全国的高校中日益发展,不断壮大,他们已成为我国志愿者服务中一支不可忽视的中坚团队,其服务领域涵盖了扶贫、教育、环保、医疗卫生、法律援助、大型活动等各个领域。[6]由于重大传染病防治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重大传染病通识课程的学习,大学生掌握了重大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他们将在医疗卫生公益服务活动中帮助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预防措施;并能协助社会公众消除心理恐慌,击破谣言,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秩序,积极主动参与到政府应对重大传染病防治的各个阶段和每个环节中,形成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重大传染病通识课教学策略

1.着重教授重大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在重大传染病教学中注意密切结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 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通过各种现实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其感性认识,深化理论学习,理解重大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建立正确的重大传染病预防观点。

2.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与医学较远的文科和部分理工科专业学生,在完成重大传染病知识的基础上,其课程内容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内容,将重大传染病防治与社会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传染病相关的社会焦点问题,引导他们提出建设性建议和可行性解决办法,从而增强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交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与医学专业较为密切的一些理工科专业学生,在其已经掌握的重大传染病基本知识和防治措施的基础上,介绍最新的重大传染病防治措施和研究动态,拓展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总体来说,通过重大传染病通识课程的学习,大学生能学到有用、实际的知识,正确认识各类重大传染病,保持自身健康,并能参与到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

[ 参 考 文 献 ]

[1] 刘薇,唐铁军.加强通识课程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素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 乔蔚虹.健康教育对防治大学生心身疾病的重要作用——138 例大学生休学病因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0.

[3]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启动实施[DB/OL].http://www.nhfpc.gov.cn.2008-08-22.

[4] 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协会.加强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教育[J].家庭医学,2016.

[5] 王陇德.我国重大传染病控制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学杂志,2004.

[6] 曾剑峰: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德育功能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通识课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等院校环境教育通识课的优化策略探析
理工院校通识课程与学生跨文化竞争力培养探析
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浅思考
电子商务通识课程考试成绩多维度分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视频公开课在通识课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