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5-10韩团军聂翔黄朝军张志伟

大学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创新创业高校

韩团军 聂翔 黄朝军 张志伟

[摘 要]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按照自身学校特点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但目前很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都受到了资金、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践平台以及教学学籍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研究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能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种可行和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校;学籍制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158-02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政府及其各个高校都对创新创业教育非常重视,每个学校都按照自身的特点,制定了适合自己教育的具体要求;国家也为创新创业教育设置了试点单位,总结其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经验。

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方面起步较晚,而且发展比较缓慢,与我国经济发展极不相符。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业现状,总结试点院校的经验,给出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到达推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

由于起步比较晚,基础比较薄弱,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仿效,每个高校自身的特点也不一样,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比较困难,且与自身经济发展不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家都逐步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都积极开展适合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笔者希望通过总结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制度和资金保障不力问题的分析及解决途径

目前,大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都还处于刚起步阶段,没有一套完善的政策制度作为保障,而且由于自身特点,他们也不能照抄国家试点院校的方案。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投入的改革教育,教育时间长,见效比较慢,大部分高校在这方面没有可行的制度保障和足够的资金投入,这使得其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比较缓慢。

基于制度和资金方面的问题,国家和地方应根据现实情况出台一些政策给予支持。 2015年5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要求,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整合发展财政和社会资金,用于支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也要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奖励基金,用来奖励对创新创业教育做出贡献的教学单位。实施意见同时还指出,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多渠道统筹和安排资金,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有力的经费支持。各部委属高校应按教育部规定使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积极支持品学兼优且具有较强科研潜质的在校学生开展创新科研工作。其他地方高校可以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以多种形式向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提高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益。此外,可以深入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一系列措施,重点支持大学生到新兴产业创业。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有利于互联网创业的扶持政策。实施意见还提出,从2015年起要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要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到2020年要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二、实施弹性学籍制度,减少学籍制度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限制

在学籍制度方面,由于没有现成的创新创业教学的学籍制度,按照原有的教学制度,学生要在学校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后才能顺利毕业,这种学籍制度严重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基于学籍制度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各高校应该完善自己的人才培养质量考核标准,修订教学评价标准,使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人才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教务处和各二级学院要修订专业人才质量标准,修订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同时根据专业培养应用型、创业型的人才,调整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使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形成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群。各高校应按照实际情况,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的修业时间,在校生在休学创业的修业年限可在原有的学制基础上延长;允许保留学籍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对学业进程可以进行有效的调整;在学分认定上,探索把课外实践和在外创业表现折算为学籍学分,通过这样形成一份可行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案。

三、减少普通高校缺乏实践平台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限制

由于资金、制度等问题,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和投入力度不够,校内的实习基地建设也不够完善,没有体现出产业项目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帮助。校外基地,由于资金问题建设也比较落后。这些都导致学生的知识停留在理论层面,创新创业教育实际效果比较低下。

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由于实践平台而导致学生教育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促进高校之间实施实验教学平台共享机制。二是可以出台相应的地方和学校政策,使各地区和各高校的科技创新资源能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利用。三是让地方出台相关校企联合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给予的优厚政策,帮助学生达到创业的目的,同时培养一部分科技型的小型企业。四是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举办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四、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及教学能力

如何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及教学能力,这同样是各高校共同关注的主要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准备上存在诸多问题,不仅教师数量不足,而且多数教师虽然学历较高,但没有在政府、企业等实务部门的锻炼经历,这样的教师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此问题,各个高校可以按照自己的特点以项目的实施来提高本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一是地区和高校要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二是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并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三是聘请各行业的优秀人才来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形成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四是加强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培训,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五是完善高校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这些方法能为我国各个地方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 参 考 文 献 ]

[1] 曹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35-36.

[2] 何伟,邵云飞,刘磊.协同创新机制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2):86-91.

[3] 徐晓媛,史代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4): 81-83.

[4] 朱闻亚.基于“专业-就业-创业”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2):107-110.

[5] 杨春杰,柳舟通.中加合作项目机电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4):83-85.

[6] 鲁楠.岗位创业教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路径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6(1):17-21.

[7] 楊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39-43.

[8] 尹翔,郗芙蓉.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中国高校科技,2015(3):74-76.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创新创业高校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