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习得实验研究

2017-05-09杨际强文宏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多义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

杨际强,文宏伟

(浙江师范大学 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0)

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习得实验研究

杨际强,文宏伟

(浙江师范大学 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0)

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的习得需要在理解计算机技术术语的基础上,结合英语一词多义的特点进行,本文基于语言演变中的转喻和隐喻思维理论,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了联想记忆法和微信平台学习法并结合实验验证了这两种方法在激发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词汇习得率、降低认知负荷等方面的效果和影响.

词汇习得;一词多义;计算机英语词汇;实验

1 引言

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界一直关注的领域.本文基于信息化环境下手机媒体和手机应用软件的丰富功能,提出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设计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环境并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其和联想记忆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词汇习得效率以及降低认知负荷等方面的差异、效果和影响.

2 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的习得策略

2.1 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习得的理论考察

因为专业英语的学习要主动地为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视野的开拓服务,所以,其必须与专业教学、学习相结合.在学习计算机英语词汇的同时,也必然触及计算机领域的专业知识.以专业英语的学习拓宽专业眼界,以专业知识的理解促进计算机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计算机英语词汇大多是由普通英语词汇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逐步地从基本含义演化、引申而来,因此,计算机英语词汇学习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对词汇一词多义的掌握和学习.一词多义是语言词汇中极其普遍的现象,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根据其历史演变,词义可分为本义和扩展义或延伸义(李瑛、文旭2006).有关英语单词一词多义的研究大多从“隐喻”和“转喻”、“历时”和“共时”以及索绪尔的符号学中有关“能指”和“所指”的意义的角度展开的较多.

从共时的角度看,词汇的意义是比较稳定,词义的变化不是很明显,从历时的角度看,词汇意义的延伸和演变是比较明显的.人们往往通过对已知事物的理解对新发现的事物(根据两者的客观相似或者相关性)运用现有词汇进行命名,这样词汇的意义便得到了扩展.

词义的引申义是再次对事物进行范畴化或概念化的过程,林正军等认为多义词作为共时的符号实体,是词义的历时发展在共时屏幕上的投射.在多义化过程中,人的认知能力(如范畴化、转喻和隐喻)功不可没,词义范畴的扩展主要是通过转喻和隐喻来实现的.以head为例:从本义的临近性关系看,在本概念内进行的扩展,即是思维转喻(比如head用来表示人或动物的数量单位:头、只);而隐喻则是利用与本义的相似性向不同的概念域映射、拓展(比如head在计算机专业词汇中的含义是“磁头”,这样它的意义就从有生命的域扩展到了无生命的域).李瑛、文旭指出以隐喻思维为基础所产生的词义多于以转喻思维为基础所产生的词义,引申义大多是隐喻性思维意义的延伸,是在事物相似性基础上产生的联想,其语义范围大,类型多,既有具体意义,又有抽象意义.还有学者(Ullmann 1951;陆国强1983;林承璋1987;束定芳2000;张韵斐1986)提出了语义理据(semantic motivation)的概念,认为多义词的词形与其衍生词义之间的关系是有理据的.通过考察有关学者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和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的特点,我们认为,在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人类隐喻性思维的相似性,合理地展开想象和联想对计算机英语单词的一词多“义”进行学习和记忆.

2.2 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习得策略

笔者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阅读本专业科技文献时即使遇到大学英语四级大纲内的单词,因对其含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往往造成理解障碍.与此同时,我们通过对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的研究发现,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基本都包含在大学英语四级大纲中,只是这些词汇运用到计算机领域后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即“旧词生新意”.因此,我们认为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实质是在计算机领域中对单词一词多义的再理解和记忆.

有关英语词汇的习得策略和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关于一词多义词汇的习得策略却鲜有论述.当学习者的单词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影响学习者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对多义词的理解.郭亚莉,周星经过实证研究发现单词附带习得教学法并不适合我国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并指出在词汇间接学习的基础上增加直接学习对学习者词汇习得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往往是对已知本义词汇的进一步学习,即学习其在计算机专业中的意义和用法,这既涉及到直接学习也会涉及到间接学习.范琳等研究了分类组织策略、同化策略和拼读策略在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记忆中的作用,发现进行词汇记忆策略训练,对于学生的词汇记忆能力、英语学习兴趣和认知策略都有积极的效果.

由于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是在单词本义基础上经过隐喻或者转喻引申而来,这就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词汇提供了联想、想象的空间.但是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呢?第一,有些英语单词在转义的过程中与其本义差别不大,可以很顺利地发生意义的迁移,例如,motherboard,该词是一个复合词,直译的话应该翻译成“母板”(事实上我国台湾地区就是这样翻译的),有计算机知识的学生通过直译就能很快地猜到motherboard其实就是指个人电脑上的一个硬件设备——主板.第二,有些单词在转义的过程中,词义扩展范围比较大,一时找不到词义之间的联接点.这种情况多见于词义的隐喻化思维,因为隐喻涉及的是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帮助学习者展开联想.例如,memory的中心含义是“记忆,记忆力”.在计算机中的含义则是“内存,存储器”.在教学中遇到类似的词时,采用想象、联想法可以这样记:“我们的记忆保存在存储器中.”从而将memory的本义与计算机专业释义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2.3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英语单词推送系统

3 实验及结果分析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影响认知负荷的主要因素有学习材料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学习材料的复杂性和个体的专长水平(即先前知识经验).当学习者从事一些与图式获得或自动化没有直接关联的活动时,便会产生外在认知负荷.比如,当教学材料中包含文字和图解,而这些文字和图解的内容又没有多大关联时,就会给学习者造成外在认知负荷.在本实验中我们为了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专门编制了与计算机专业术语、知识相关的配图材料.

有研究表明,人类约80%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所以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视觉通道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视觉系统或者说视觉思维的独特作用,我们认为在单词学习时提高知识的直观性、具象性,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Mayer认为:在多媒体学习中,视觉和语词材料是在不同的加工系统中加工的,视觉通道最终产生图表征,语词通道最终产生语词表征;视觉和语词的工作记忆能量是有限的,因此对视觉和听觉通道呈现太多的加工元素会导致认知超负荷从而阻碍有意义的学习.

图1 单词学习方法的效果假设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本研究建立了因果模型(图1).

其中兴趣、具象感知、认知负荷三个变量为潜变量,是被试在学习过程中的三个心理过程.记忆成绩为可观察变量,是学生在完成单词记忆后的测试成绩.

3.1 研究假设

3.1.1 两种学习方法下,记忆成绩会有显著差异

H1a:两种学习方法下,记忆成绩有显著差异,对这个假设的检验,将会得出两种学习方法是否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的结论.

3.1.2 两种学习方法下,前因变量的潜变量均值有显著差异

H1b:两种学习方法下,兴趣的均值有显著差异

H2b:两种学习方法下,具象感知的均值有显著差异

H3b:两种学习方法下,认知负荷的均值有显著差异

根据以上三个假设,可以检验两种学习方法下,所产生的三个心理因素在程度上是不同的.

3.1.3 不同学习方法下,模型包含以下因果关系

H1c:两种学习方法下,具象感知均对兴趣有正向的作用

H2c:两种学习方法下,具象感知均对认知负荷有负向的作用

H3c:两种学习方法下,具象感知均对记忆成绩有正向的作用

H4c:两种学习方法下,兴趣均对记忆成绩有正向的作用

H5c:两种学习方法下,认知负荷均对记忆成绩有负向的作用

以上假设解释了为什么不同的学习方法会对记忆成绩产生不同的效果,因为学习方法会导致学习兴趣、具象感知以及认知负荷的不同,这些变量直接或者间接地作用于记忆成绩,从而使记忆成绩有显著的差异.

3.1.4 两种学习方法下,模型潜变量的回归系数差异均不显著

对于这个假设的检验,说明了不管用什么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具象感知以及认知负荷对记忆成绩的直接作用以及间接作用的效应是一样的.

3.2 研究设计

3.2.1 关于变量的测量

(1)关于兴趣的测量.此处的兴趣不是指被试稳定的心理特征,而是对学习材料的所产生的有趣性程度的感知.在形式上采用利克特量表,记分为1~7.经过预测,本研究最后采用了三个测项进行测量:感觉过程有趣(I1),有丰富的想象(I2),好玩(I3).

(2)关于具象感知的测量.在形式上采用利克特量表,记分为1~7.经过预测,本研究最后采用以下三个测项进行:不会太抽象(C1),让词意形象生动(C2),对于单词的组成一目了然(C3).

(3)关于认知负荷的测量.在形式上采用利克特量表,记分为1~7.经过预测,本研究最后采用以下三个测项进行:需要更多的努力(P1),让词意理解变得简单(反向记分)(P3),每个词的记忆更容易(反向记分)(P3).

(4)记忆成绩的测量是学习后每个被试的成绩记录,按百分制记分.

3.3.2 数据收集方法

样本为某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学生800人(均为理科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相关或者相近),其中一组(400人)采用有配图和发音的多媒体材料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50个,另一组(400人)采用联想法学习只有音标和汉义解释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50个.成绩测试在实验后的一周的晚自习时间进行.

3.3 研究结论

3.3.1 关于记忆成绩的差异检验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

表1 两种学习方法的记忆成绩均值比较

从表1可知,H1a的假设成立,即不同的学习方法,记忆成绩有显著差异,其中配图法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联想法.

3.3.2 关于不同学习方法下记忆成绩的前因变量的均值比较

本研究检验了两种学习方法下的三个潜变量测量模型的参数:因子负荷、截距、潜变量均值的恒等性.

表2 两种学习方法下的兴趣测量模型参数恒等性检验

从表2模型一可以看出,兴趣因子的测量模型适合于两种学习方法,它们的因子负荷与截距并没有显著不同(P值为0.715).模型二则反映出,在模型一基础上嵌套了均值相等后,这个模型不成立(P值为0.000),即兴趣潜变量的均值有显著差异.

从表3模型一可以看出,具象感知因子的测量模型适合于两种学习方法,它们的因子负荷与截距并没有显著不同(P值为0.10).模型二则反映出,在模型一基础上嵌套了均值相等后,这个模型不成立(P值为0.000),即具象感知潜变量的均值有显著差异.

表3 两种学习方法下的具象感知测量模型参数恒等性检验

表4 两种学习方法下的认知负荷测量模型参数恒等性检验

从表4模型一可以看出,认知负荷因子的测量模型适合于两种学习方法,它们的因子负荷与截距并没有显著不同(P值为0.10).模型二则反映出,在模型一基础上嵌套了均值相等后,这个模型不成立(P值为0.000),即认知负荷潜变量的均值有显著差异.

综上,在不同学习方法下,前因变量的潜变量均值有显著差异,即H1b、H2b、H3b这三个假设成立.

3.3.3 关于在两种学习方法下,模型回归系数的恒等性检验

前面我们已经进行了在两种学习方法下,各潜变量的因子负荷与截距的恒等性检验,接下来我们对结构模型的回归系数进行恒等性进行检验.

图2 记忆成绩的结构模型

模型中的各项回归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这个模型的拟合指标如下:

表5 记忆成绩模型的拟合指标

从拟合指标上看,模型的P值均大于0.05,其它拟合指标也很理想,说明模型一,模型二均能接受,回归系数相等模型成立这一事实说明,两种学习方法下,各潜变量之间,以及各潜变量与因变量(此处因变量为观察变量)之间相应的回归系数是相等的.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两种学习方式下,兴趣、具象性感知、认知负荷对记忆成绩的作用程度没有显著差异的假设成立.

(2)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下,兴趣对记忆成绩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假设H1c成立,

(3)不同学习方法下,具象感知对认知负荷有负向的作用,假设H2c成立.

(4)不同学习方法下,具象感知对记忆成绩有正向的作用,假设H3c成立.

(5)不同学习方法下,兴趣对记忆成绩有正向的作用,假设H4c成立.

(6)不同学习方法下,认知负荷对记忆成绩有负向的作用,假设H5c成立.

4 研究结论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不同的媒介环境下,媒介材料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具象感知、降低认知负荷等方面对记忆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对于本研究来说,由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个性心理等特征已经趋于成熟,所以,在专业词汇学习过程中,如何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识记单词显然是专业英语教学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本实验中,我们的学习材料经过了精心的准备,每一个单词的配图与专业知识都是相关的,能够使学生在不看汉译的情况下,根据图示学习其在计算机领域的“所指”.所以,适当地增加学习材料的具象性、直观性能够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虽然联想法在其他学者的研究中也证明非常有效,但是,由于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更多地涉及了一词多义——是对英语单词基本意义的扩充,而且在词义演变的过程中更多的运用了人类的隐喻化思维,显得较抽象.除此以外,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涉及较多抽象的专业知识,所以相较来说,基于微信平台的学习材料更简洁、一目了然,不用多想词义之间的关联,而且更加聚焦于专业领域.

5 结语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检验了非英语专业学生计算机英语词汇的两种学习方法的具体效果,实验表明基于微信平台的学习方式较传统的联想法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材料的直观感知性,虽然前者在增加了具象性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部分学生的认知负荷,但是这些认知负荷相较于大学生来说都处于元认知的可控范围内.由于是大样本实验,我们没有考虑不同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动机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有待后续的研究.

〔1〕中新网:教育部公布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全文).http://www.chinanews.com/edu/kong/news/2007/09-26/1036802.shtml,浏览日期2015-07-31.

〔2〕邱仲潘.计算机英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Sweller J,Ayres P,Kalyuga,S.Cognitive Load Theory [M].London:LLC,2011.

〔4〕李瑛,文旭.从”头”认知——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研究[J].外语教学,2006(5):2-4.

〔5〕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Z].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6〕Ullmann,S.Wordsand TheirUse[M].London:Frederick Muller Ltd,1951.

〔7〕Mayer R E.&Moreno R.Aids to computer-based multimedia learning[J].Learning and Instruction,2002,12.

〔8〕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9〕林正军,杨忠.一词多义现象的历时和认知解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5(9):366-367.

〔10〕林承璋.英语词汇学引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7.

〔11〕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12〕束定芳.现代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3〕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4〕郭亚莉,周星.二语词汇习得实证研究[J].外语界,2006(1):32.

〔15〕范琳,刘振前,李旭奎.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记忆策略训练研究[J].外语教学,2008(1):39.

〔16〕林洪新,闫志明.冗余信息对多媒体学习的影响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73.

〔17〕龚德英.多媒体学习中认知负荷的优化控[D].西南大学,2009.4.

G642.0

A

1673-260X(2017)04-0183-04

2016-12-11

浙江省教育厅2014年一般科研项目(Y201431732)

猜你喜欢

多义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之我见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CDIO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初探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维吾尔语动词“t∫iqmap”多义范畴的语义延伸机制
《锦瑟》赏析
扩大英语词汇量的实践
多车道自由流技术在多义路径识别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