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2017-05-09唐江平
唐江平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实用类学科,其教学方式并不能采用单向讲授的方式,更多的应该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同时在数学学习中其分数并不能真正代表学生能力,重要的是学生个人的发展。但是根据目前的教学情况而言,部分教师并未能意识到这一情况,更多的还是采用机械教学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本文基于这一情况,通过对目前数学教学现状的研究,希望能够探究发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逻辑思维培养;自主学习;数学教学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简称《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注重素质教育,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又能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和团结协作意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数学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新标准,更新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素质,创新方式方法,营造良好环境,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水平。在这一基本理念指导下,教育界对数学素质教育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应该客观认识到,当前数学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不足,需要教師予以关注并重点解决。
一、目前数学教学存在问题
(一)数学教学中只注重分数
数学作为一种应用类学科,其中的逻辑性是极强的,正因如此在数学的学习中会十分枯燥。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应试得分点的学习,只通过传统的读写背诵公示、理念让学生学习。数学作为一种实践性较差的课程,也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很难引发兴趣。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能有效的进行课堂的拓展和活动的展开,这就使得学生对于数学失去了该有的兴趣。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分数,并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这就使得数学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二)数学教学观念和方法落后
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还认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就是学生的分数,并且忽视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不注重学生的意见。当前部分教师数学学习起点不高,对课堂的把控力度不强,所以只能选择最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数学的学习和其他文科学习的形式并无不同,只要将课本知识教给学生就行,并不需要其他的拓展。然而这种方式只做到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而数学的习得又不能仅仅是通过课本,而是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所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目前的教学要求了。
(三)枉顾学生发展差异性
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存在“一刀切”的现象。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存在差异性的,但是很多教师不能理解、尊重这一差异性,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只选择一种教学方式,这使得学生之间的学习进度出现了差异。而且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个体的学生来说,其能力的发展必然存在差异性。在目前教育界来说,存在教师隔级教学的情况,如中学教师去教小学。但是因为思维惯性,所以教师不能够很好的适应这种变化,所以导致教学方法的不适合。
二、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学生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来说也是如此,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要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才是数学教学中的任务。
(一)改变原有教学观念
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当前数学教学所存在的弊端和短板,所以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探究。老教师在向新教师传授经验的同时,也要注重吸收新老师的教学理念,不能固步自封。
(二)采用发现教学法
作为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专家,布鲁纳反对程序教学法提出了发现教学法,认为学习是通过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让学生在兴趣中主动建立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的连接。
1.学习观。布鲁纳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于知识获得—转化—评价。这一过程的意思是指在知识获得之后,在个体的认知结构中进行转化,在转化中做到知识的内化,而评价则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
2.教学观。在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中,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基本结构,换而言之就是理解学科建构之间的联系,将学科作为一个整体。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遵守三种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和程序原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生兴趣的激发对于发现学习的重要性。通常来说这种教学方式没有特定的程序,但是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发现规律。需要注意的是,发现教学法也存在弊端,不能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
3.教学重点。分解教材结构,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的顺序,根据学情、学生情况进行取舍,而教学顺序要从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同时要做到对教材的梳理,保障学生能够明白教材结构。此外,也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三)重视分组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尽量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念,将课堂交给学生。对于课本中出现的难题、偏题教师要通过讨论教学的方法来解决,而不是一股脑的将思路交给学生,这样更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在分组教学中,教师要把难题放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去解决这一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培养发散思维,一题多解。
在课堂导入时,教师要化腐朽为神奇,尽量通过生动的语言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枯燥的教学中获得乐趣。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而不是只通过分数来评价学生,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出现习得性无助,从而对数学失去学习的兴趣。
(四)脱离课本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不应该只以教材为教学依据,可以通过推理题目、创设情境等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更多的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而不是只局限于课本中。
数学学习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学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是无法通过教师的灌输培养的。所以说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转变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观,尽可能的做到以学生为主,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
参考文献:
[1]袁缘.数学文化与人类文明[D].吉林大学,2013.
[2]韩建霞.高中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性别差异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魏继红.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索[J].才智,2012,11:120.
[4]吴球.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学周刊,2012,2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