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初中数学教学指导策略
2017-05-08冯聚鹏
冯聚鹏
摘 要:数学在初中阶段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数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传授学生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而这种能力需要以严密的数学思维方法为依托。因此,初中数学老师要重视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应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指导,引导学生采取科学的学习策略,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这就要求初中数学老师能够运用合理的教学指导策略。从现实的角度出发,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探讨有效的数学教学指导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维;教学指导
在新的教学语境中,数学的教学重点发生了很大的转移。如今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越来越深刻,数学教学需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路。数学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建立在数学学科基础上,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学生学习数学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一般来说,教师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更快地提高教学效率,更容易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科思维能力也是现代教育的总体趋势。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切实做好教学指导,探索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指导方法。
一、更新數学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的指导,当一种教学理念在人的心中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时,他的教学也会循着这种理念进行下去。因此,教学理念的更新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是极其关键的。以往的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主要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师生的对话关系是“我—他”关系,在教学心理上学生更多的是对老师的一种敬畏和害怕心理。
基于这样的现状,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更新教学理念,学习新课程理念、有效教学理论、初中数学教学法;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师生对话关系,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比如,在教授数学公式和概念时,最困扰老师的是如何让学生将公式、概念运用到实际的问题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讲解法,结合具体的生活语境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迁移、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二、结合教学实际,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教师进行教学指导要讲究方法,重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教师首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目标提出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拓宽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时时谨记教学指导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掌握解题方法。因此,数学教学指导要方便学生掌握新知识,建立知识框架,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教学设计阶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比如,教师在讲授三角函数这个章节时,可以联系以前学习的三角形性质进行比较延伸,用问题教学的方式启发学生观察、分析三角形的性质。可以设置如下问题:同学们还记得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吗?谁能计算出sin30°、sin60°、cos30°、cos60°、tan30°、tan60°等特殊三角函数公式的值?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有什么特点? ……通过设置一系列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自主学习、多角度理解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也能够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指向明确,符合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水平,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这样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才会产生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在探究问题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函数相关知识的理解。教师也可以用知识框架的形式将问题和答案展示出来,这样可以更清晰明白地将教学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也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有机统一的知识结构。当学生深入了解了这些知识点后,教师又可以用提问的方法引申到三角函数公式转换的内容:当学生了解了三角函数的性质之后,教师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分析三角函数公式计算的方法。这样趁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高涨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探讨新的内容,学生的兴趣更容易被激发出来。这样的教学指导的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已经从传统的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更要有较高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学的中心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此外,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实际,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数学中的很多问题是一系列有关联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不同问题之间的相关性,将一系列看似零散的问题有机组合,将不同的知识组织起来构建严密的知识网络。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高效学习,使学生形成严密的数学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常春艳.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邵迎.优化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