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活体验为支点 撬动高效英语课堂

2017-05-08陈予

新课程·中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采访口语表达活动

陈予

摘 要: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些活动都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展开。但是不能仅仅停留在依靠教材这个层面上,而应该在理解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创新和升华,特别是一些涉及真实生活事件的教材内容。鉴于此,在对8上 Unit 8 Reading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将课文内容改编成记者和幸存者之间的对话访谈,这个真实场景的设计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也练习了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事半功倍,效果甚好。

关键词:活动;真实场景;采访;口语表达

教材是一个载体,教学的载体。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在使用译林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实施教学的时候,往往都会有这样的感受:(1)这套教材内容与形式都很灵活;(2)每个单元涉及的内容都能折射出一个贴近实际生活的真实场景。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如果再去一味地依靠教材,那么在教學中往往就会有种束手束脚的感觉,产生的效果往往是付出很多,收获甚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基础教育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化,笔者认为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个别或集中语言综合训练势在必行。

一、课堂成功的第一步——导入的实效性

课堂的导入是多样的,然目的无外乎“紧扣主题、引人入胜”,而导入的关键在于其实效性。此课笔者的导入主要是借用多媒体图片重现汶川地震情景,帮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同时,引发共鸣,为新授打下基础。而在导入材料的选择上,更要侧重于选择学生熟悉的一些事件,尤其是一些近来发生的相关事件,因为真实事件的选择往往能引领学生的积极投入,参与活动,更能增强课堂导入的实效性。

二、在教材的基础上提炼升华,积极引导学生主体活动,有效优化教学效果

阅读课的常规教学手段无外乎侧重对文章的翻译、文章中出现的重点短语、句子等的讲解以及少许的阅读技巧的指导等,但笔者始终感觉这样的处理无益于促进学生实际语言理解及运用能力的提高。于此,笔者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方法,将文章内容改编成采访或者访谈的形式,任务是采访和被采访。这样做的目的是在进一步深化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口语组织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英语课堂的着力点应该在对学生语言应用的训练上,即便是阅读课,也要有目的地渗透听、说、写等能力的训练。课堂活动也要尽量多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习自主性,强化教师指导效能,紧抓思维训练主线,激励学生乐于展现自己的才华。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注重捕捉学生课堂知识的新生成。这势必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将学生自主权尽可能地还给学生,复原课堂教学本来面目,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发挥“主角”的作用,他们想读就读,想说就说,想画就画,想写就写,想演就演,这样的话一节课就有无限拓展的余地了。当然这一切都要在教师有效的安排和掌控之下,不是盲目的乱,也不是虚假的繁华热闹,而是实实在在的有效的活动。不能给学生一种错觉,感觉类似的课堂活动就是轰轰烈烈的热闹,最后脑子中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有留下,这样就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相去甚远了。在这节课的设计上,笔者特别注意了这一点,引导学生在可控的范围内活动,这节课的活动形式多样,既有双人活动,又有小组活动;既有课内活动,又有课外延伸活动;既有口头任务,也有笔头任务,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注重评价策略,让每个学生都享受被赏识的快乐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说的就是要对孩子进行有效鼓励和赞扬。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有一种心理,都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获得赞扬,特别是学困生,在这方面的需求可能要更强烈。笔者很重视赞扬的运用,也采用了多样的手段,从为他们鼓掌到教师一个赞扬的眼神,感觉学生的热情一直在延续着,整节课学生的情绪高涨,个个争先恐后地去回答问题,参与活动。

同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刻意地将这种赞赏别人的评价也推荐给每位学生,使他们彼此之间互相鼓励,让他们更愿意合作,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更融洽。

绝对完美的课堂是不存在的,此节课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扮演角色和尝试运用英语进行现场交际,只有三组同学有机会展示他们的访谈活动,这是本堂课的最大不足。好在课后活动才是课堂真正的拓展,英语兴趣小组和英语角的一些活动可能会给其他小组的成员更多的机会去展示他们的风采。

Learning by doing!英语是一门语言,而语言的教学必须重视语言的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以用促学。有句话说得很好:“没喝过几口水,是学不会游泳的!”这个可能也是语言学习永远的成功诀窍吧!

参考文献:

[1]杨九俊,吴永军.从理解到行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赵伶俐.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雷燕.例谈有效教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采访口语表达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课前热身五分钟精彩语文大不同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浅谈记者在体育新闻人物采访中如何打破“中国式思维套路”
美媒估计《采访》亏了3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