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据“学标”服从“学情”尊重“学材”

2017-05-08刘金玉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学情教学内容语文教学

摘要:有效的语文教学必须切实解决方向与方法的问题。现实语文教学中,方法研究得多,方向明晰得少。其实,方向之于方法更为重要,更为根本。真正有效的语文教学首先应该明确“教什么”(即方向)的问题,然后才是“怎样教”(即方法)的问题。依据“学标”,服从“学情”,尊重“学材”是明晰教学方向、精准确定教学内容的核心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内容;学标;学情;学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4A-0065-04

有效的语文教学必须切实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方向——从教师教的角度看,就是教什么的问题;从学生学的角度看,就是学什么的問题。二是方法——从教师教的角度看,就是怎么教的问题;从学生学的角度看,就是怎么学的问题。

现实教学中,一线教师往往忽视方向性的问题,重视方法性的问题。方向研究得少,方法剖析得多。爱因斯坦曾说过,方向错误,前进就意味着倒退。确实,方向错误,最终会导致南辕北辙、缘木求鱼。方向正确与否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前提,“做正确的事”(方向)永远比“正确地做事”(方法)来得重要。

我以为,语文与自然学科一样,都必须规范化,具有教学的规定性,教学必须首先在规范、规定的要求下确定教与学的内容,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追求个性化、特色化、自由化,就如同个人的自由是建立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之上一样。

通过多年的“正语文教育”(其核心思想是:教应该教的语文,学应该学的语文;用教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用学语文的方法学语文)的研究与实践,我以为,只有首先做到语文教学内容明确、精准,语文教与学的方法性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而语文教学内容明确、精准,应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依据“学标”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宪法”,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依据,语文教学必须以此为教学的起点,也以此作为教学的落点。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让语文教学有了具体的方向——一是文,二是道。两者必须同时兼具,以文载道、以文明道、以文传道、以文学道,显教文、隐教道,道寓文中、文中含道、文道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有义务教育阶段的标准和高中阶段的标准。两个阶段都很清晰,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更为细化,各个不同的学段——1—3年级、4—6年级、7—9年级都有不同的内容与要求,听说读写的序列性、层次性都很明确。

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组织制订的语文学科教学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对课程标准进行转化,必须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理解与把握——这最终是对学生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看,课标也就是学标,是学习的标准,学习的目标,学习语文应该达到的要求。

二、服从“学情”

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一是服从一个班级所有学生的学情。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同样是《老王》,对班级中语文基础特别好的学生而言,理解相对容易,而对那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理解相对困难。因此,不同的学生教学内容也就不能一样。

二是服从各个学段学生的学情。不同学段、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要求。同样是《老王》,苏教版语文教材高一有此文,人教版语文教材初二有此文,学生所在的学段不一样,教学内容也应该不同。

三是服从各个地区学生的学情。即不同地域,对所学内容要有不同的要求。由于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程度的不同,学生的整体学习基础和水平也不相同,因此,在不同地区教《老王》,教学内容要有所区别。

四是服从同一学段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学情。因为学校类别有所不同,学生的基础也就不同,教学内容也就自然有所不同。同样是《老王》,同一个地区,有四星高中,有三星高中,还有职业高中,自然,教学内容不可完全相同。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教学内容确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各种差异性,因为学情大于天。这里还需要强调的是,在具体教学之中,必须将“学情”和“学标”结合起来,特别是把学段的具体的“学情”和“学标”结合起来。

为了研究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性,我们“正语文教育”研究组举行了一次跨学科的“同课异构”,请一位政治老师和一位初二语文老师同上朱自清的《背影》,对两位老师不作任何要求。政治老师把《背影》的学习目标定位为:1.体会父母的至爱亲情,爱我亲人,孝敬父母。2.感受生活中的挫折,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挫折,养成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教学程序为: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父母最让你感动的事情是什么?3.《宪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婚姻法》中关于孝敬父母的法律规定有哪些?4.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爱的误区”?如何走出?显然,政治老师用政治学科的眼光来看待《背影》,《背影》之故事只是政治老师上课的引子,是引出的材料,不是课堂的主体,其主题是“孝敬父母”。这就不再是语文课,而是地地道道的政治课了。

所以,作为语文老师,一定首先要把教学定位在“语文”上。虽然可能有学科之间的渗透,但其本质必须是“语文”,必须上出“语文味”,在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听说读写、人文情怀等方面下功夫。否则,就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语文性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首要特征,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必须得到足够的体现与充分的保证。

三、把握“学材”

“学标”是全国统一的、无差别的行政性基本文件,是整个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大方向,是语文教学的最低标准,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必须切实遵循并努力让学生达成。“学情”则要求在实施“学标”的过程中,必须切实做到区别对待——因人而异、因势利导、一切从学情出发,根据学情调整语文教学内容,决不能搞一刀切。一线老师如何将共性的、统一的“学标”与个性的、不同的“学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做到既体现“学标”,又体现“学情”呢?这就需要依靠另外一根最为重要的拐杖——语文教科书。

我以为,语文教科书,对教师而言是教材,对学生而言是学材,是教材与学材的和谐统一体。但作为教师,不应该把语文教科书仅仅看成是教材,而应该从学生的角度把教科书主要看成是学材。只有尊重和用好语文学材,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性要求才能得到满足。

1.分学段把握学材。课标,是总体性的标准。但在具体实施中,必须切实弄清楚两个学段——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要求、区别、侧重点,以及义务教育阶段所包含的1—3年级、4—6年级、7—9年级三个学段各自的要求及其区别、侧重点。

2.分年级把握学材。分学段把握学材的目的是使我们对语文教学有全盘的思考与实施。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必须立足实际,从具体学段出發,实施有效教学。这就需要对具体学段具体年级的学材有充分的理解、把握与实施。一定要把具体年级的学材要求、标准、侧重点、关联点等弄清楚、搞明白,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促进彼此关联、相互照应、相互融通。

3.分单元把握学材。在具体把握了年级学材要求后,需要把握单元学习目标、要求。现在语文教材的编写多是以主题为序的,在其中穿插着各种体裁的写作要求、听说要求、综合实践要求、名著阅读要求、语文常识要求等等。所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从具体的单元出发,把握单元的整体目标、要求、侧重点、关键点,并使之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与落实,使单元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4.分课文把握学材。课文是最终落实课程目标、体现学情要求的重要载体。所以,课文必须精心选择。叶圣陶曾说:“课本无非是例子。”既然是例子,必须符合课标要求、学情要求、学段要求、年级要求、单元要求,必须切实为学生的整体提高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例子,当具有典型性、概括性、代表性的特点。所以,说到底,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性最终是语文具体课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性。

5.分体裁把握学材。每一篇文章都有其体裁样式,在具体的教学中必须得到充分的体现。依文教学是一个方面,依体教学是另外一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前者突出所有文章的共性——写什么,表达了什么;后者都突出了文章的个性——用什么样式写,其具体表现是什么,其重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用这样的样式写。如叙事性散文和小说,看上去都差不多,但外形似,神却不同,必须弄清楚。再如,《社戏》本是小说,选自《呐喊》,但很多人以为是记叙文。如果真的当作记叙文来教,最终是离题万里,令人啼笑皆非了。所以,拿到具体的文章之后,必须弄清楚其体裁,这是教学内容确定的重要一环。

教学内容的确定性除了上面所讲五大要求外,还必须充分地理解、把握、体现编者的思想与意图,这就必须回答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本单元的共性任务是什么,在该选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即要处理好单元教学目标、任务与课文教学目标、任务的关系,让单元教学目标指导与引领课文教学目标,让课文教学目标服务于单元教学目标。

二是这篇文章的个性特色是什么。即在借助所选课文完成单元任务的基础上,还必须对所选课文的个性特色——包括选材、主旨、语言特色、写作手法等等要有所体现,但非全部体现,因为有的文章的特色很多,不可能穷尽,只能就其重要的特色进行剖析、研究、学习与把握。

三是这篇课文的课后“探究与练习”的出题意图是什么,如何处理。对于编者而言,课文是必须精心选择的,其选择的基本原则自然是文质兼美。但仅此还不够,还必须为单元教学目标服务。故为体现单元教学目标的思想,编者还特地依据单元目标和单课目标设计了“探究与练习”。其习题的根本用意在于通过对习题的探究与练习,达到认识文本、理解特色、达成单元目标的目的。在现实教学中,课后“探究与练习”常常没有被当作编者的意图来领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能够用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而是作为预习题或课后练习题来完成的。这是极其错误的。这也是语文教学内容未能确定的原因之一。

四是预设的教学内容与生成的教学内容的关系如何处理。任何教师教学都必须有教案,教案中必然有预设的教学的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但这些目标与内容是不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或者是突破点,还得一切依据课堂教学的具体生成——预设只是课堂教学的假设,而生成才是课堂教学的实际。预设引发生成,生成突破预设。所以,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一方面要依据预设,另一方面也必须依据生成,只有将两者充分结合的课堂,教学内容才是准确的、精当的。

五是文本的普遍性解读与教师的个性化解读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我认为,个性化解读是必需的,尤其是对于学生而言,但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个性化解读必须有充分的依据,必须充分地依靠文本的基本解读、大众解读、常识解读、约定俗成的解读,那种为另辟蹊径、标新立异的个性解读而个性解读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是没有真正的生命力的。教师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首先必须服从基本解读,在基本解读的基础上,可以进行适当的个性化的解读,对经典文本的解读尤须如此。同时,个性化的解读不应该是主体,而应该是补充,或作为个人的研究供大家探讨,丰富大家的认识。

六是语文必学内容与文本重点内容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学标、学情、学材规定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也就是让教与学有明确的方向。但事实上,一篇文本通常特色很多,内涵很深,有好多内容可研究、学习、借鉴。如《背影》一文,有线索、有父亲买橘环境、有作者写作背景、有事件、有眼泪、有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用词的准确性、有主旨思想、有朗读、有“我”心理的变化、有细节描写等等,对于这些,是不是都要学习呢?显然是不可能的。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明确几个关键点,这是必须让学生学到的、学会的——线索、事件、事件发生的背景、父亲形象、刻画父亲形象的方法、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里有“学标”的要求,有“学情”的体现,有“学材”的规定。在将这些问题真正弄清楚的基础上,如有时间,可以通过教师提问或学生质疑的方法对其他问题进行讨论。这就做到了课堂教学的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性落到实处。

七是“学材”与“教参”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学材,即学生学习用的文本,这是从学生角度提出并设计的,是为学生更好学习语文服务的;而教参,则是教师参考书,是编者为了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而编撰的供教师参考的资料书。虽然教参是为教师服务的,但其核心还是依据学材,从学材出发,其中的诸多内容,如分析、拓展、延伸等等,均是学材的深化。所以,在具体教学中,即使自己对学材有足够的把握,也应该再借助教参,来剖析、研究自己的想法、思路是否得当、正确,在其基础之上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案,进一步准确地确定教学内容。但教参终究是教参,是教学的参考,非教学的必须。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可以此为终极依据,穷尽其所有内容。凡教参内容必讲,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的基本判断,对于确实重要的,特别是单元重点、文本重点,必须完全地弄懂、弄透,而对于非重点、非核心内容,则不必深究,学会舍弃。

八是文本教学内容与课时教学内容的关系如何处理。一篇文章的教学内容确定后,并不一定是一节课都能教完的,有时需要两课时、三课时才能学完,文本教学内容必须与课时教学内容相匹配。此时,必须切实做好将文本教学内容科学分解到具体的课时之中。而在具体安排课时教学内容之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程序,由写什么开始,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写这些内容,将内容与主旨有机结合起来;还必须进一步地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是怎么表现这些内容和表达这个主旨思想的,即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如此,各课时有各课时的重点,只有在每一个课时都确保目标达成的基础之上,整个文本的教学目标才算真正达成,教学内容的确定才有意义与价值。

五年前,针对语文教学内容散乱之现象,我提出了“正语文”教育思想,其核心就是语文教育必须“求正”——方向正、行动正、结果正。方向正首要的就是语文教育内容的精准确定——依据“学標”,服从“学情”,尊重“学材”。“学标”是大的方向,不可有丝毫的偏差;“学情”是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这是重要的教学依据;“学材”则是两相结合的关键性的载体,以此来达成“学标”、体现“服从”。

责任编辑:杨孝如

收稿日期:2017-01-20

作者简介:刘金玉,泰兴市洋思中学(江苏泰州,225400)副校长,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研究方向为正语文教育、高效课堂文化建设。

猜你喜欢

学情教学内容语文教学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