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本主义心理学教学观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探讨

2017-05-06扎克尔·朱马洪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互动学习个性以人为本

扎克尔·朱马洪

摘要: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出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教学观。这种教学观从西方传入中国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以学生作为主体核心,以教师指导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人本主义心理学教学观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造和革新,坚持培养学生个性,重视学生自我思考能力和互动学习的过程,最终为学生的价值实现提供了新的模式。本论文通过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教学观的起源演变、优势和劣势,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个性;互动学习;教学改革;以人为本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教学观概述

(一)内涵

人本主义心理学教学观,顾名思义,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而逐渐演变出来的一种先进的教学观念。了解这种教学观之前,首先要明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实质。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为核心,强调感性的力量和作用,看重人的本能属性和自然发展,通过天性的作用满足其需求。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提出了人的五大需求理论,其中人的自我实现是最高的需求。马斯洛认为人应该屈服于外界因素的压力,应该将自身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人本主义心理学教学观的产生并不意外。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教学工作者尝试将当前的教学工作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相结合,主张利用人的自然属性来塑造人才,同时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不少异议。这符合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内涵和本质,从学生出发,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塑造,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价值养成的舞台。这个过程既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感情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最终两者相互结合,融会贯通,这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教学观的内涵。

(二)历史演变

人本主义这个概念是一个舶来品,产生于古希腊语,上世纪中后期传人中国。关于人本主义的解释历来不尽相同,但是都指向人的地位,重视人的价值体现。人本主义属于哲学的范畴,将人处于自然之上。在历史的演变中,这种观念逐渐向教育靠拢。关于教育观念历史演变过程,经历了漫长的时期。远在文艺复兴年代,科学理性的观念占据主导地位,人们普遍认为科学是凌驾于一切事物之上的,著名英国学者斯宾塞认为科学教育和理性思维才是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而人的能力远远比不过科学,这就是后来的名言:科学创造一切。在当时,理性思维是大于感性思维的。二战时期人们开始重新评估之前的价值思维。由于战后带来的物质灾难和精神破坏,人们开始向内心深处寻求答案,这就是人本主义产生的根本要素。

回顾我国教育观念的演变历史不难发现,儒家也讲究“人本主义”,比如“有教无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观念。宋明理学提倡“礼”,也重视内心的修为,虽然与人的自由有一些差距,但毕竟和内心有关。近代,素质教育的提出,让我们开始真正地关注学生个人,关注学生的个人自由发展,对个体价值的挖掘和培养成为了当前教育观念的主要课题。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的热议,符合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它从实际出发,重视学生内心的情感和意识,重视个体价值的体现,因此成为了先进的教学观念,值得提倡。

二、人本主义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人本主义教学观是一种人性化的观念,与以往的教学观念相比,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突出了学生的核心地位。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服从教师的安排,听从教师的要求,教师的话就是命令,不得违抗,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应试教育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方式让学生吸收课本上的知识,而人本主义教学观弥补了这一缺陷,让学生重新回到了核心地位,教师只能起引导作用,并帮助学生进行课程的学习,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发现学生的内心需求和内心动机,维持学生的良好心态,以使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其次,加强学生情感认知能力。著名学者罗杰斯强调人本主义教学观可以加强学生的情感认知属性,通过情感的运用,有效地吸收知识口]。这种优势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所不能给予的,因此值得重视和思考。再次,个性化的培养。古语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殊才能。传统的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扼杀了这种天分的存在,抑制了这种才能的培养和舒展。人本主义心理学教学观强调这种天分和个性的舒展释放,坚信每个学生都不是废材,都有自己最独特闪光的特殊潜质,这就需要我們教师对其进行发现、培养、挖掘,通过有步骤的计划,设立相应的目标来完成,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这方面潜质和个性特征,通过鼓励等手段让他们适当地自我发展。

最后,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培养融合。传统教育中师生关系始终处在微妙甚至是尴尬的地步。由于教师的权威高高在上,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师生之间有一种潜在的不平等关系,许多学生对于教师望而生畏,谈师色变,对于教师的某些行为也敢怒不敢言,长期以来师生关系并不融洽,学生更多的是害怕和无奈的服从,这将不利于教学目标和效果的实现。人本主义教学观给予了学生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因此师生关系也更加平等和谐,许多案例证明这种先进的教学观念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培养,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人本主义教学观在教学效果和质量方面无疑取得了极大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

三、人本主义教学观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一)重视“人”的因素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生产力,人的生产力体现在能动性和创造性上面,以人为本就是重视这种能力的培养。教育的目的是人生的目的,我们的教学也要牢牢抓住这个宗旨。人本主义教学观优先考虑人的自我,因而在教学中要突出对这方面方式的应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把课堂学习交给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分析、结果都要由学生一手完成,教师只需要旁观引导,适当控制教学课堂节奏,在课堂上要避免以往的长篇大论,尽量减少说话的频率和时间,在关键的时候加人课堂讨论,不要给学生留下一言堂的感觉。在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和发言的时候,要仔细聆听,多提取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地方,点拨学生进行思考。对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不要轻易扼杀,要适当满足,并且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总之,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学习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老师和学校。

(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针对性的教学就是根据学生有益的主观动机去加强目的性的学习。主要步骤如下:首先,围绕教学重点,由简人难。把握好教材中的信息内容;其次,不局限于理论大纲,加强实用性教授。多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相关知识的了解;再次,对某些课堂灵活教学,加强学生参与感,教师要把握好过程和每个环节,有效控制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并且注重提高互动感,让学生参与讨论分析;最后,教师要对教学结果进行总结,要求学生进行发言反馈,同时让其他同学打分评价。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对教学效果的把控,对学生主观动机的观察和引导。课后,教师要做一定反思,比如“这堂课的针对性强不强,起到的效果怎么样”等等,这样才能提高针对性教学的质量。

(三)培养学习策略的能力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并积极培养学生的策略头脑意识。所谓策略就是方式,这种方式会影响到人的一生。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对于学生而言,学到知识不算本事,学到“怎么才能学到知识”才最关键。可见策略能力的重要性。教师在这方面要记住几点:策略的应用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和心理实际状况以及大脑思维水平。有的学生年龄小,但是思维较同龄人成熟;有的学生年龄虽大,但思维水平低,每一个学生特征都不相同,教师不能等同视之。策略的应用还要注意循序渐进,一般分为初期引导、中期过渡、末期反馈。初期引导是教师有意针对学生安排一些步骤,让学生产生下意识的思考;中期过渡是引导学生完成内容,独立进行思考的过程;末期反馈是将学生的感受总结分析,与学生进行交流。

(四)加强学生互动式学习

许多调查表明互动学习有益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思维,点燃自我学习意识。人本主义教学观提出的互动式学习依然是以学生为主。学生取代教师,来“教导”另外的学生。学习中学生拥有较高的自由度,通过小组的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共同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教师的工作就是提出問题,接下来由学生之间完成。在安排小组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合理性。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划分小组,比如按照性格、智力能力、兴趣等因素进行分组,将对待具体问题中兴趣高的同学和兴趣低的同学分为一组,由兴趣高的同学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兴趣低的同学思考学习。

四、人本主义心理学教学观存在的不足

目前为止,虽然人本主义心理学教学观取得了一定成绩,并且广受教育界人士青睐,但实际上依然存在一些现实不足之处,需要引起人们重视。首先,人本主义重视人的个性化培养和自我价值的标榜,这种思想长期浸透,容易让学生产生过多的自由感,觉得教师的干涉就是一种侵权,同时不愿意听从教师的任何言语教育,这就使得教师在学生中难以树立威信,阻碍知识的传播,如果课堂上不断地有学生提出质疑,势必会扰乱课堂秩序,影响课堂纪律;其次,人本主义强调自我情感意识,这有可能会影响理性的培养。理性也是现代教育中重要的培养内容,如果学生过多地注重情感意识,难免走向极端,适得其反,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学生毕竟处在一个生理、心理发育成长的阶段,缺少一定的约束不利于其健康成长,这是我们要着重思考的地方。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的教学过程里,人本主义教学观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可能性。它的许多核心内容符合我们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了一定的挑战。人本主义教学观优势非常明显,弥补了传统教学观念的不足和缺陷,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人本主义教学观与中国国情下的教学现状仍然存在不小的冲突和矛盾,如何能将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本土实际完美结合,将其优势最大化利用,是摆在我们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猜你喜欢

互动学习个性以人为本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基于互联网UMU互动学习平台下地理教学——以“我们身边的自行车”一节为例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语言表达重“个性”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