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漫谈

2017-05-06李菊华

速读·中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激发阅读培养

李菊华

四川省阆中市裕华镇中心学校 四川 南充 637430

摘 要: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的期间可以进行听、说、读、写的组合训练。其天然具有的综合性和重要性决定了其实成为一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语文教研的重心。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展开讨论,希望给相关的工作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激发;培养

一、三个激发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许多老师利用情景的创建,开展比赛,预设积分,提问法,多媒体趣味环节等,其实很多很好的方法都已经被开发利用出来,然而能够利用的很好的人却是少数。就比如在阅读一篇感人的诗歌或者散文时,老师在带读时将感情充分的融入进去并且表达出来,许多学生会很容易被感染,从而体会到文中的意境,以及老师的对于作者的敬意和对于文学的热爱。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感知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其内部驱动力,学生有可能会因此受益终生。

(二)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主学习课堂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然而在对于心智尚未健全的小学生而言,自主课堂的开展却不是那么容易的。要开展小学段的自主课堂,首先教师必须改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去保持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此一种自由而安全舒适的阅读环境是老师应该去为学生营造的。同时在导读和引导的时候一定要改变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平等和谐的感觉。

然而因为小学生的心智和思维都未成熟,所以合理的阅读引导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要循序渐进根据每个人的情况逐步引导。否则会事与愿违,弄巧成拙。

(三)激发学生的思维形成

从阅读思维看,学生从阅读开始时就进行着询问到猜测再到期待的循环,这是小学生阅读的重要兴趣支持,教师需要适当的再难点环节引导,并且培养學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感知并且把握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走向的同时更需要对于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将一些阅读的思维方法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引导,让一些好的思维方法犹如一颗种子一样先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随着孩子们心智和思维的日趋成熟,这些思维方法就会发芽,并且支撑着孩子们的阅读和成长。因为小学生知识的摄取以及心智的成长跟其认识水平息息相关,而认识水平又是由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做一个内在支撑,当小学生在与堵上遇到问题,停留在阅读表面时,老师应该及时的发现并引导学生找到重难点,并教会学生提问、比较与求证的方法。

二、三个培养

(一)培养自身的语文素养

教师的语文素养决定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能够感悟和把握文本,需要两种功夫:第一是对文本的理解力;第二是对文本的悟性。语文教师的感悟力和理解力不是自然天成的,也不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具备的。对于想成为优秀语文教师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唯一的途径就是终身学习,热爱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举过这样一个事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观摩课,邻校的教师问:“你的每一句话都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可能不止一个小时吧!”历史老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也可以说在教研室里的准备,则仅花了15分钟。”这个“一辈子”就是经常性阅读和积累,爱读书爱思考是语文教师能够胜任阅读教学的“本钱”。教师在阅读课堂中串讲串问,平面地梳理教材,课堂语言贫乏等,反映出来的不单纯是语言表达的问题,而是文学素养低下的问题,语文教师如果没有细细地品读过文学作品,就很难有深层次的思考。

(二)培养孩子感情朗读的能力

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在读时,采用评读,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启发,让每个孩子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快乐地学习,提高孩子的朗读能力。

课堂上,我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人,常鼓励学生互相评,互相合作,常对读不好的孩子说:别人的点评就是对你的最大帮助。读不好没关系,老师和同学会帮助你,所以,你要勇敢的站起来。听老师这么一说,一部分原来胆怯的孩子勇敢了,有信心了。学生读完后,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评读,如“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能像他那样读吗?”“哪里读得还不够,你能读得比他更好吗?“谁也想来展示一下?”实践下来发现,评读,使大部分学生得到了发展,课堂上学生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倾注自己的体会,虽然读法有别,各具特色,但都进入了境界。这正如第斯多惠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三)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其实很多学科教学都会说道一个词,那就是“悟性”或者“灵性”。那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方面如前文所说,通过语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去体会,感悟作者想表达的想法,从字里行间去观察、推理和猜想其背后隐藏的含义。另一方面,我们要禁止灌输式或者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模式,老师直接给定义或者解释,学生做记忆以应付考试,那么不仅阻止了学生的进步,而且扼杀了学生的灵性。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而言,我们需要的不仅仅45分钟的照本宣科,更多的是应该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进行引导和启发。并且在通过提升自己来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导学生更加先进的思维方法,这才是真正能让学生受益终身的小学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鲍道宏.从“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反思小学阅读教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5,(04):37-41.

[2]朱穗云.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的分析——以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5):128-129.

[3]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激发阅读培养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