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研究
2017-05-04顾天宝
顾天宝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新课改的重点,在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反应能力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小学数学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改善农村数学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从而促进有效教学。
关键词:教学情境;翻转课堂;专业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创新数学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合作能力、探究本领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传统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即在上课之前按照课标进行备课,在课堂上按照课本目录讲授。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提升学生的数学专业素养。所以在小学数学新课改的背景下,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很有必要。本文分析了三种新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设置具体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参与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设置具体的、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可观的、可触摸的教学环境中高效学习数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促进有效教学。
例如,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搭一搭”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自己拼搭各种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学会用一些具体的方向词去描述立体图形的相对位置,不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各自从家里带来正方体、长方体形状的积木,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在课堂上,教师先给学生做示范,根据不同的要求搭出不同类型的立体图案,并带领同学们分别分析从图案的上、下、前、后、左、右看到的图形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增加了课堂的有趣性。之后教师指导学生用自己所拿的积木进行堆积,并与同伴之间探讨自己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这种设置具体情境的形式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引进“翻转课堂”,促进学生思考
在新课改下,“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引进来。所谓的“翻转课堂”,具体地说,就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变传统的单调的“讲授”课为现在的“学生主动学习”课,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长方体的体积”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正方体、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且在实际的练习中能够进行正确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在对本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一些问题:“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面积计算与哪些变量有关系?那长方体的体积应该和哪些变量有关系呢?”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本上的知识,尝试寻找合适的答案。通过阅读,同学们顺利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长方体的体积和长宽高三个变量之间的具体联系是什么呢?体积单位如何进行换算呢?”教师再带领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教学演练,分析这些具体的问题,解决学生的疑惑,从而顺利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提高农村数学教师专业素养
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提升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以学校要经常组织数学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指导数学教师不断追求创新,不断激发自己的数学创新思维,从而把一些新的理念和教学手段运用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专业素养,从而促进有效教学;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教案过程中,多采用新型的现代化的教案模式,给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从简单的问题出发逐渐过渡到比较难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深刻思考和有效理解,顺利地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新课改的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创新数学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基本出发点,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创设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以“学习”为中心,从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促进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理解。
参考文献:
[1]徐洪兵.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研究[J].好家长,2016.
[2]刘依文.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6.
編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