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缺失的分析
2017-05-04徐菊
摘 要:数学课程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从小学开始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广泛的“数学化”缺失的问题。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缺失这一问题,对存在这一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
新课程改革以来,为了使小学的数学教学更加符合当前的教育目标与教育特点,根据教学实践的实际特点,转变与创新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数学化”缺失这一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为了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初步掌握空间与数字的基本概念,具有简单的逻辑思考与运算能力,掌握基本的运算步骤与方法,并将其准确、熟练地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我们要对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缺失进行详尽的分析,并试着提出解决方案。
一、关于数学化的介绍
关于“数学化”的概念和介绍,著名的两位数学家汉斯和赖登塔尔都阐述过自己的观念,其思想的共同点大致为掌握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目标与课本上的数学教学要求,并且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熟练运用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将知识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数学化的缺失,不仅严重影响着学生数学运算与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还制约着学生其他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二、数学化发展现状极其缺失的原因分析
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为了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数学教学更加生活化,但是这种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不仅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还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片面理解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为了更好地将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衔接,教师应当以生活化为基础,把抽象的数学定义和逻辑思维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和知识,解决和处理数学问题,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与逻辑思维。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片面解读,过度追求数学课堂当中的“生活化”为学生和家长带来了许多错误的暗示。虽然整个数学课程是与生活相联系,但是让学生更深刻地学习和理解数学的减少,不仅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的探索,还会失去数学教学的意义。
2.数学教学方式转变不合理
新课改要求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小学教学实践更加生活化,但是这种教学“生活化”并没有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局限在教师的传统思维方式内,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不够全面,解决和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下降,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一是教师教学思维的固化,缺少本质的创新精神;二是教师对小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方式没有准确理解,使实际教学与学生的思考与接受能力不吻合。
三、解决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缺失的方案
1.提高教师教育素质和水平
教育水平与成果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断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素质与水平,使教师全面理解新课程教育目标的要求,从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使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但不忽视学生数学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过程中。
2.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式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摆脱以往教育教学思维的束缚,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意义上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容易。
3.数学与生活联系适度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抽象的数学定义和概念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但这种联系应该适度,不应盲目满足学生,一味地满足学生将失去数学教学和学习的意义,在必要的情況下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数学思维,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的缺失问题,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挑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非常多,其中包括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片面理解和数学教学方式转变的不合理。本文通过对其详尽的分析,根据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提高教师教育素质和水平,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式,还要使数学与生活联系适度。
参考文献:
[1]王东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化”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4).
[2]刘兰英.“数学化”的数学教学及其策略探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6).
作者简介:徐菊(1978—),女,籍贯:苏州,就职于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本科,小学高级教师。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