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分组教学探讨
2017-05-04周光秀
周光秀
摘 要:分组合作学习是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个性等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组,让学生通过小组一起学习,一起竞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分组;合作学习;自学;讨论;精讲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而分组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基于此,分组合作学习受到越来越多教育人士的关注。生生互动的分组合作学习方式则是关注中的热点。那么,这种分组学习方式如何操作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前期准备
1.分组
在调查了解摸清底细的基础上合理分组,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个性等不同的情况进行组合,将一个班分成九个组,每组6人,均含有优、良、中、差四个层次的学生(按总分)。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名字,如“小虎队”“AA队”等,一个个响亮有趣的名字让学生为之沸腾,在没有正式分组教学便让学生充满了热情和期待。
2.小组协作(分工)
让各组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分别进行交流讨论,从而达到“好”带“差”的目的。而且要考虑每个成员的特长,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小组长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等;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等。这些角色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比如,小组长可以是发言人、操作员,记录员也可以是发言员、操作员。这些角色不是固定的,是会定期轮换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生能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掌握一定的合作技能。
3.小组评价(制度)
对成绩的考核评定要以组为单位。语文教学中,利用分组教学计分的方式,各组开展各项比赛,让学生通过小组一起学习,一起竞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达到和谐统一,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分组教学过程中,以各小组回答问题质量、讨论问题成果,课堂表演精彩程度、课堂精神面貌等指标为衡量标准,划分5分3分1分、不计分和扣1分等层次,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及参加小组表演的无论优劣都能得分,最低得1分;学生互提问题回答错误的记零分;扰乱课堂秩序的将被扣除1分,其他按照回答问题或者表演节目的质量给予不同分数,课后总结每组分数。单元测试、平时作业以及出勤也要按一定的分值记入总分,每一个月计算一次总分,排出一、二、三等奖,并将积分归零,每季度按照获得奖次的多少作为评价依据,这样可以避免积分过于落后的组失去竞争动力和信心。奖次评出后发放奖状或予以物质奖励。(记分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二、分组教学在课堂中的操作程序
我的语文课堂教学大致分为四个环节:
1.复习与导入
在讲新课前,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要点。这既能及时检查教学效果,又能督促学生课后学习;在复习提问的基础上,巧妙地创设语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此环节大约用8分钟左右完成)
2.自学与讨论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进行模拟、推理、研究、讨论解决问题;学生自学时所总结的知识要点,方法和解答问题的结论要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交流一般在两人间(同桌)进行,交流时一人将自己总结的知识要点和结论进行阐述,另一人谈看法,进行更正或补充,使两人取得一致的意见。讨论则由全組人员一起进行,讨论的重点是一些难点、疑点、“想想议议”等,最后派出一个代表汇报。(此环节大约用15分钟左右完成)
3.精讲
经过学生的自学与讨论,学生对语文课本中一些较为简单的内容基本掌握了,对一些难点、疑点、关键点也有一定的认识,但不透彻,对知识也形不成网络,这就需要教师精讲,精讲主要体现在要抓住教材的中心和问题的实质,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清重
点,解疑释难,阐明知识间的联系,指出方法的应用范围和解答问题方法等。(该环节大约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
4.总结、示范与训练
教师讲完后,引导学生将语文课本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是形成知识结构、深化理解的重要一环。学了知识,要通过例题和练习强化理解和记忆。例题要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综合性,力求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在解例题之后,进行课堂针对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课堂练习除了做课本上的练习之外,还应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以加强训练的力度。(本环节用12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分组教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分组教学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竞争的意识,能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同时还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人文精神,真正做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李宇清.课外阅读[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3]李怀源.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