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带声,声情并重
2017-05-04黄小青
黄小青
摘 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学要突出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他们智力的开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将欣赏、表演和创编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体验音乐发展的全部过程,从而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结合实际课堂教学案例,对小学高年级音乐课中学生情感的培养做出了以下分析。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情感
音乐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其基本价值在于通过音乐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中的美,并为音乐的美好境界所吸引和陶醉,产生强烈的共鸣。学生只有充分理解并体会到音乐作品中的内在情感,才能真正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使其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因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训练学生对音乐作品艺术形式技能技巧的掌握,还要充分发挥音乐内在意蕴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其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师深情范唱范奏,激发情感
古人云:“歌欢则声与乐谐,歌戚则音与泣共。”可见,教师的范唱对感染和熏陶学生有着重要作用,教师自身对情感的表达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通过聆听教师声情并茂、挥洒自如的范唱,在陶醉其中的基础上,初步感知作品中的情绪、风格、速度等,为进一步的学唱打下基础。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静下心来聆听范唱,感受教师对作品情感表达的全过程,同时,还应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例如,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这是一首表达对家乡热爱之情的歌曲。我在教授时先酝酿了一下情感,然后带着自己的切身情感陶醉到歌曲的演唱中,全音符的演奏,以及对声线和气息的正确把握,正当我饱含深情地进行范唱时,许多学生虽还不会唱却都十分陶醉地跟着哼起来。之后的教学中,学生都加入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情感进行学唱,有的模仿我带手势进行演唱,有的干脆闭着眼睛或时而摇晃身体演唱。在这一范唱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起着引导和启发的作用,最重要的还是要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情感的体验。
二、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创设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创设音乐审美情境。学生在这样鲜明、生动而又形象的审美情境中,耳濡目染美的事物,便触景生情,在情感中获得审美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多媒体中的画面、录音、录像等直观、形象的有利条件,创设新颖且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进而引导他们投入作品的意境中获得情感的升华。
1.美术与音乐相结合,创设情境
小学生都比较喜欢动手画画,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这一兴趣爱好,将图画的色彩与画面相结合,创设直观、形象的音乐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极大地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内心对音乐情感的深刻体验。
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音樂五年级上册《梅花》时,我没有让学生欣赏图片,而是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歌曲所表达的情境画一下。待他们画完之后,我再让他们欣赏音乐,并根据自己的图画想象歌曲中的情境,以此通过图画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演唱,如此使学生更深刻地融入并体验歌曲的情感。
2.角色的扮演,创设情境
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也善于接受新事物,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在教授与人物或动物有关的音乐时,让他们扮演其中的角色,这样能够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促进他们进一步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比如,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吹起羌笛跳锅庄》,我在教授时将其分为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先让学生学会演唱这一歌曲,以此使他们在初步体验了其中的情感之后,再进行第二课时的表演课,即让学生扮演歌曲中的角色进行表演。第二课时我一边播放羌笛演奏的曲子,一边教学生跳简单的锅庄舞蹈动作,随后鼓励他们主动上讲台跟着这一歌曲进行舞蹈表演,表演的学生都十分投入,下面的学生也都津津有味地观看着。由此一来,让学生通过扮演歌曲中的角色,促进他们更好地了解我国民族的团结友爱之情,升华对歌曲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爱国之情。
总而言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教育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作为音乐教师,我们需要采用多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内心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情感,进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有趣的音乐氛围中感受、体会并创造美,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使音乐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让学生成为情感丰富的创造者。
参考文献:
[1]包明德.浅议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学[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2]王兵.如何引导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J].好家长,2014(47).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