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凸显“三通”,提升学生读写结合能力

2017-05-04陈红英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4期
关键词:模仿三通拓展

陈红英

[摘 要]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常用的一种形式,它对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文本为凭借,找准文本中有特点的句子或者段落,展开读写结合实践,让学生在模仿中触类旁通、在辨析中无师自通、在拓展中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模仿;辨析;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0-0032-01

自从新修订的语文新课标颁布以来,语用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普遍重视的教学内容。读写结合是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文本为凭借,找准文本中有特点的句子或者段落,展开读写结合实践,让学生真正深入文本,使他们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

一、在模仿中触类旁通

模仿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练笔的主要形式之一。要想使学生的模仿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模仿,教师就要根据课文的性质特点,基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使学生进行迁移式的练笔,这样学生的练笔就会更加有效。

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一文的第三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课文中是这样描写的:“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在教学这段话的时候,在学生品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模仿性练笔,让学生就日常自然现象中的天气、风雨雷电等进行仿写。这样的练笔,学生觉得简单、容易,感到表达的快乐。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先选好了读写结合点,然后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这样训练,不仅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学习效果明显。

二、在辨析中无师自通

在语文教材中,课文都是以单元组合的形式出现的,课文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课文类似的地方进行比较、辨析,使学生能够在整合提炼的基础上真正习得作者的表达技巧,并逐渐能够迁移运用,从而达到无师自通的目的。

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写景为主,主要有《黄山奇松》《黃果树瀑布》《莫高窟》等几篇课文。教学时,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就这几篇课文进行对比辨析,使学生能够感知到不同课文在描写景物时所运用的表达方法也不尽相同。经过对比以后,学生就会发现:同样是写景类的文章,《黄山奇松》与《莫高窟》主要以并列段的形式对各处景点进行描述,而《黄果树瀑布》则以移步换景的形式进行描写;在语言上,它们都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经过比较后,学生对写景文章的描写与表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此时,结合学生阅读所得,教师鼓励学生进行选择性练笔。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先以课文为素材,鼓励学生对比辨析,找出异同点;再引导学生进行练笔。这样的读写结合,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容易达到无师自通的写作目的,优化了学习效果。

三、在拓展中融会贯通

许多教师指导学生练笔,大都是对课文中故事情节的补充或者对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这种读写结合形式淡化对学生言语表达技巧的训练,虽然有一定效果,但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要根据教材中课文的特点性质,引导学生向深层次发展,从而使学生的表达能够真正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珍珠鸟》一课时,许多教师都爱把第四段作为读写结合的切入点,让学生进行仿写练笔。笔者认为,要想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走向深入,教师就要分步实施教学。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将阅读的重心从表层向深层推进,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这些表示连接的词语,文本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最后,让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活动,出示:

,这小家伙只是在笼子四周活动, 就在屋子里飞来飞去, 落在柜顶上, 。

这样的读写结合形式深受学生喜爱,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以文本教材中的典型段落为例,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练笔。这样的练笔有效地将文本的特殊句式融入学生的语言体系中,不仅活化了文本的语言形式,而且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段话的表达特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读写结合更加有效,教师就要从文本的思想内容、言语形式、表达策略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触类旁通、无师自通、融会贯通。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模仿三通拓展
隆德县三通古碑考释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智残儿童构音困难教学中的感悟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三通两平台”推动下的我国在线教育出版发展
读写结合教学中“三合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