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患者术后行CEF与CTF方案化疗的效果比较
2017-05-03黄玥朱华
黄玥,朱华
(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广西桂林 541001;2桂林医学院)
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患者术后行CEF与CTF方案化疗的效果比较
黄玥1,朱华2
(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广西桂林 541001;2桂林医学院)
目的 对比观察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患者术后行CEF方案与CTF方案化疗的效果。方法 将96例经手术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术后分别给予CEF方案与CTF方案化疗;两组均以3周为1个周期,共化疗6个周期。记录两组化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并随访5年以统计两组5年无病生存期及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无病生存期为(50.7±6.2)个月、5年生存率为45.8%,对照组分别为(48.7±7.3)个月、4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液系统、心脏及皮肤黏膜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0.8%、25.0%、12.5%,低于对照组的58.3%、56.3%、41.7%(P均<0.05);两组生殖、消化、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患者术后行CEF与CTF方案化疗的远期效果无明显差别,但CEF方案不良反应少。
乳腺导管内癌;化学疗法;预后;吡喃阿霉素;表阿霉素
乳腺癌的发病率目前居女性恶性肿瘤疾病的首位,且全球每年以0.2%~8.0%的幅度上升。尽管近年来乳腺癌知识普及和乳腺癌治疗技术的提高,使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得到明显提高,但乳腺癌发生远处重要器官转移仍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1,2]。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是临床浸润性乳腺癌中的常见类型,预后较差。目前,临床一般通过手术治疗该病,但并未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所以术后辅助治疗备受临床医生及患者重视[3~5]。目前,乳腺癌术后化疗方案较多,CEF、CTF方案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化疗方案,且取得显著成效。本研究对比观察了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患者术后行CEF方案与CTF方案化疗的效果,旨在为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患者术后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①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②行乳腺癌手术治疗;③女性,初治患者;④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⑤术后随访至少5年。排除标准:①过敏体质;②凝血功能障碍;③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④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等。收集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2月~2010年6月经手术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患者96例,年龄32~66岁,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均>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术后化疗方法 对照组术后采用CTF方案化疗:环磷酰胺500 mg/m2,静脉注射,1次/d;吡喃阿霉素50 mg/m2,静脉推注,1次/d; 5-氟尿嘧啶500 mg/m2,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术后采用CEF方案化疗:环磷酰胺500 mg/m2,静脉滴注,1次/d;表阿霉素60 mg/m2,静脉滴注,1次/d; 5-氟尿嘧啶500 mg/m2,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以3周为1个周期,共化疗6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化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6],并随访5年以统计两组5年无病生存期及生存率。无病生存期为患者化疗结束后至首次复发的时间[7]。
2 结果
2.1 两组无病生存期及5年生存率比较 观察组无病生存期为(50.7±6.2)个月,对照组为(48.7±7.3)个月,两组无病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4,P=0.15);观察组5年生存率为45.8%,对照组为41.7%,两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68)。
2.2 两组化疗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血液系统毒性、心脏毒性及皮肤黏膜系统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0.8%、25.0%、12.5%,低于对照组的58.3%、56.3%、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生殖系统毒性、消化系统毒性及神经系统毒性发生率分别为10.4%、47.9%、14.6%,与对照组的16.7%、52.1%、1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48,%)
3 讨论
乳腺导管内癌伴微小浸润于1982年首次被提出,微浸润主要是指乳腺小叶间的间质中出现一处或多处离散且呈小灶浸润性生长的肿瘤,并以非浸润灶为主[8~10]。尽管WHO提出该名称,但因微浸润性癌的定义及诊断标准未统一而未将其列为独立疾病[11]。随着人们对乳腺癌疾病的不断研究与认识,越来越多的早期乳腺癌被检出;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快速进步,乳腺导管内癌伴微小浸润在乳腺癌中的比例也不断增加,但比例依然较低,仅1.0%左右[12]。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乳腺导管内癌伴微小浸润,同时术后辅以化疗、放疗、内分泌及生物靶向治疗等。临床治疗乳腺癌患者常采用蒽环类药物,且在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中取得显著效果,对改善患者预后也起到关键作用。CEF与CTF方案是临床乳腺癌术后常见化疗辅助方案,且取得明显成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无病生存期、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血液系统毒性、心脏毒性及皮肤黏膜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两组生殖系统毒性、消化系统毒性及神经系统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CEF与CTF方案方案化疗效果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率CEF化疗方案更低,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耐受性[13]。本研究两组化疗方案中均采用蒽环类药物,但观察组采用CEF方案化疗时使用表阿霉素较CTF化疗方案中吡喃阿霉素毒性低,因此可减轻对患者的影响。对伴有血液系统疾病、皮肤黏膜损伤,尤其是心脏疾病者应首选CEF化疗方案。另外,表阿霉素临床治疗效果与其药物剂量相关,因此治疗时该药物剂量变化较大;而吡喃阿霉素增加剂量并不能提高临床效果,甚至增加患者不良反应,所以采用CEF化疗方案更安全[14,15]。
综上所述,采用CEF方案辅助治疗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患者与CTF方案疗效相当,但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因此具有较高安全性。所以,在选择化疗方案时应从化疗治疗安全性出发,可选择不良反应较低的CEF方案化疗,从而增加患者治疗耐受性,以更好地改善其生活质量。但本研究时间短且收集样本数量小,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费用未进行比较与分析,所以为得出更为准确的数据还需进一步研究。
[1] 徐明,叶辉,叶曼娜,等.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的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5,22(2):224-227.
[2] 曾涛,曾燕,陶爽,等.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临床病理特点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6,38(4):311-314.
[3] 孙琳,杨顺实,田青青,等.乳腺导管内癌及其微浸润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及病理特征[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5):394-397.
[4] 崔宁.乳腺导管内癌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特点及其预后[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18(9):688-691.
[5] 冯爱强,李庆辉,张彦武,等.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5,55(37):66-68.
[6] 原丽科,李文萍,余海云,等.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61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4,21(8):616-619.
[7] 席春芳,高润芳,张亚芬,等.乳腺导管内癌的临床诊治特点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17):2073-2075.
[8] 陆颖,黄海欣,李桂生,等.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后程同步放化疗及序贯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4,21(11):854-857.
[9] 许浩,王家胜,杨恒,等.乳腺导管内癌单纯保乳手术治疗与术后加用放疗对肿瘤复发的影响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0):3539-3543.
[10] 李春艳,侯国芳,张晟,等.乳腺导管内癌治疗方式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4):963-966.
[11] 林曼,郭丰丽,魏丽娟,等.430例乳腺导管内癌临床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3,28(11):857-860.
[12] 尤唱,宋三泰,吴世凯,等.乳腺导管内癌及浸润≤1厘米N0M0的各期乳腺癌临床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4):269-272.
[13] 黄少丹,马宏民,魏燕,等.乳腺导管内癌微浸润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3,34(3):467-469.
[14] 梁建雄,陈璐,李捷飞,等.纤维乳腺导管内窥镜在乳腺导管占位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医学,2015,37(7):1008-1009.
[15] 李倩,周宇红,庄荣源,等.氟维司群联合VP16治疗多线后晚期乳腺癌1例[J].中国癌症杂志,2014,24(1):73-76.
朱华(E-mail: 57340598@qq.com)
10.3969/j.issn.1002-266X.2017.10.022
R737.9
B
1002-266X(2017)10-0065-02
2016-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