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对劳动关系有何影响
2017-05-03姜舰
姜舰
【摘要】随着供给侧改革的逐步实施,劳动关系问题已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关注劳动关系理论新视点,及时把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升到理论层面进行分析总结,有益于及时发现带有倾向性的普遍问题,从而为推动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指导。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劳动关系 新视点 【中图分类号】C973 【文献标识码】B
供给侧改革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同时,势必会因为结构性调整而引发新的问题和矛盾,给劳动关系带来重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无论是从理论研究的层面,还是从实务实践的层面,都需要我们以新的视角,审视基于供给侧改革引发的带有倾向性的普遍问题,回答实践中提出的新课题,从而为推动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指导。
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为了促进经济高效可持续增长
立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背景而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根本目标是为了促进经济高效可持续增长,其机制是寻求经济运行效率最大化,其驱动由市场和政府两个层面组成。通过“供给侧”、“结构性”和“改革”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以彼此之间的关联、促进,构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的架构。
从构成供给侧的改革内涵内容中的三方面来看,“供给侧”这个方面主要侧重的内容为经济结构的两端,即生产端与供给端分别着手,其中一个为管理,第二个则为制度建设;“结构性”这个内容的立足点为有效配置资源要素以及有效匹配供需关系,借助于结构优化将区域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生产结构等方面的结构性问题进行化解,将错配资源的相关内在价值得到极大的释放,极大程度的将配置资源要素的效率进行提高,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改革”的内容为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改革,同时还指对新制度的构建,由此将过去的束缚结构优化调整、市场配置功能以及资源要素供给的相关制度采取改革创新的模式,以进一步有效构建解放生产力以及发展生产力的相关保障制度。由“供给侧”“结构性”与“改革”这三个不同维度为主要组成的供给侧改革的顺利实施,可以有效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推动经济回暖以及构建良好的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劳动关系新视点
毋庸置疑,供给侧改革将对我国的经济结构优化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随着供给侧改革的逐步推进,也必然会对在经济结构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的现行劳动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触动一些深层次的劳动关系方面的矛盾,并引发出相应的波动,甚至存有爆发群体性事件的风险。
举例来说,按照供给侧改革“去过剩产能和优化产业结构”这一内容要求,在供给侧改革推进过程,我国的一些产能过剩行业如煤炭、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将按计划减产,那么随着产量的递减,这些行业从业人员的缩减也势在必行。据全国总工会统计,目前在上述这五大行业中就业人员达1000多万人,如果按未来两三年这些行业减产 30%计,必然连带对300多万的就业岗位带来冲击。以上述的300多万劳动者而言,其中的一些人员可以借助于在岗位间、企业间、部门间、产业间以及地区间的流动来进行消化,重新安排上岗,但还是会有一部分职业流动能力较差的劳动者陷入无法通过竞聘上岗重新获得工作机会的困境。不仅如此,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劳动失业问题在“僵尸企业”更是以高风险的态势存在。由此可见,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加入产业变动要求和劳动力的供给,这两方面无法很好地进行适应,就会导致因为劳动力结构性的矛盾问题而造成高劳动失业率,给劳动者的职业劳动与就业增加难度,导致以劳动关系产业需求为前提的劳动力市场出现的结构性矛盾问题越来越凸显。
同时,依据供给侧改革的架构来看,国家将会更为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就引发出劳动关系的管理和制度建设问题。基于我国国情,长期以来在宏观调控方面,国家所呈现出来的干预力度主要体现在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提倡方面,但是在处理经济发展过程中涉及产业政策时,特别是对国有企业,政府往往又倾向于对资本的侧重。如此一来,怎样对供给侧改革进程中强调的优化资本结构以及它在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劳工政策造成的影响进行很好的应对,寻找国家、政府、企业三者之间对劳动关系监管、协调和管理的平衡点,从制度建设的源头平衡劳资关系,就成为供给侧改革实施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
又如,对于供给侧改革的进程之中,怎样定位劳动者权益保障也会成为以供给侧改革为前提背景的劳动关系理论的一个新视点。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問题。说它是老问题,是因为关于劳动者权益的保障,是自企业诞生以来就同步出现的现实问题;说它是新问题,是因为不同时期的劳动者权益保障都会以新的问题出现而寻找解答。因此,在供给侧改革中的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也必然成为经济结构调整中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可以预见,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企业将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获得更多的灵活性、主动性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用工自主权,因此,对于供给侧改革中的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必须得到有效重视,从而避免用牺牲劳动者的权益来换取企业发展这一背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与供给侧改革初衷相背离的行为。
如何破解劳动关系新视点中存在问题
我们对基于供给侧改革所带来的劳动关系新视点的关注,其根本目的,在于解决供给侧改革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劳动关系的管理和制度建设以及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方面新课题。
第一,对于化解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来说,笔者认为,最主要的针对产业结构优化与结构性改革对劳动力供给需求的现实,提供与产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劳动者。在供给侧改革的发展思路下,通过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一方面可以适应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是劳动者适应产业升级需求的有效途径。
第二,对于加强对劳动关系的管理和制度建设来说,重点是理顺劳动关系管制与自治之间的关系。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在供给侧改革推进过程中,应该把劳动关系协调的重点放在规范集体劳动关系上来。国家(政府)在管制层面制定规则,由企业工会负责,代表企业职工与企业行政通过集体协商,完善劳动关系管理的自治制度建设。
第三,对于劳动者权益保障中存在着的问题,主要通过劳动合同来调整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三者之间都有责任。对于政府而言,要加大从立法层面上对劳动者权益维护的支持,把劳动者权益维护置于法律保护的框架之中。进一步完善供给侧改革成本分摊机制,一方面为企业减负,另一方面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对于企业而言,要加大对劳动合同执行的力度,履职尽责,使执行劳动合同法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对于劳动者个体来说,在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劳动权益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三者的利益关系,既要以高超的职业技能完成本职工作,又要以踏实的工作态度忠诚于企业。
总之,供给侧改革是我国建立经济新常态的有效举措,对其实施过程中所反映出现的劳动关系新视点的关注,有益于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与研究,为推动供给侧改革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作者单位:对外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①贾康:《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是解放生产力》,《党政视野》,2016年第2期。
②张文馈:《国企改革才是货真价实的供给侧改革》,《化工管理》,2016年第2期。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