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式“情景教学法”在高校篮球普修课中的实验研究
——以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技术为例

2017-05-03何劲鹏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实验班运球互动式

丛 晨,何劲鹏,范 尧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研究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首要环节,并提出把核心素养体系作为研究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依据,用于课程改革的相关环节。[1]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结果正式发布,该研究成果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期中实践创新素养的内涵主要是学生在问题解决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就是要培养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用于实践并创新的能力。[2]现行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什么”和“学多少”讲的比较详细,但对学到什么程度要求不够明确,也不够清晰,因而难于量化和分级,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行为表现的“过程”,不仅能够评价学生“知道什么”,还能评价学生“能做什么”,即在模拟真实情境下的表现。[3]

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技术是篮球比赛场上最为常用和实用的进攻技术,也是小学至大学篮球课程中常见的教学内容。它具有方法简单实用、动作迅速、隐蔽突然、易于其他动作衔接等特点。[4]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该技术的动作方法简单而想要单纯学会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动作方法并非难事,但落到实战对抗当中,学生往往不能在突破对手时应变的运用,具体表现就是运用的时机不准确,有时也会出现被对手抢断球造成失误的现象。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教完之后反复练(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枯燥且单一,不利于学生从理解技术原理的角度进行学习。情景教学法是体育教师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根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5]而互动式教学,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的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6]本研究将互动式“情景教学法”在高校篮球普修课中进行教学实验,检验互动式“情景教学法”在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技术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落实将核心素养有机地融入体育学科教学实践之中、推进改革教学与评价方法、培养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用于实践并创新的能力,解决“所学的没用”“所需的没有”的“学用脱节”现象等问题,为篮球技术教学开拓出一条新的教学思路。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运用互动式“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主要以体育课程中“情景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体前变向运球”等为主题词,共检索到了相关文章119篇,学位论文4篇,其中核心期刊及CSSCI类相关文章2篇,重点借鉴了其中10篇文章。在此基础上,还查阅了“篮球运动相关教材”“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等相关领域的书籍15本,重点借鉴了其中3本,通过对具体资料的梳理和反思,为文章的撰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2.2 实验法

1.2.2.1 实验对象 以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5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男生40人为实验对象。在年级中的6个班级中随机抽选2个班,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每班20人。2个班的学生均为非篮球专项的大一新生,且均无国家篮球运动员等级。在实验过程中的4周8节课,实验对象均全部出席,无见习者。实验班采用互动式“情景教学法”,即先简单讲解、示范,组织练习时以开放式学习为主,由教师设置固定的“防守情景”配合学生进行体验式的练习,练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与指导,再组织师生、生生之间的随机“防守情景”练习。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先讲解、示范、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练习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再采用重复练习法反复进行练习。采用前、后测的实验设计,实验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讨论。

1.2.2.2 实验时间 实验时间为2016年4月4日至4月29日,通过4周、8节课、16学时中每节课30min的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教学实验,验证互动式“情景教学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1.2.2.3 实验条件控制 为取得良好的实验内部效度,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实验前一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一般身体素质和篮球基本技术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2个班学生的体质和技术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满足实验设计的要求。根据教学日历安排,教学实验是在攻防脚步移动技术、原地运球和行进间直线运球技术教学后进行。实验共进行4周8节课,每节课的总时间为90min,实验教学的时间段设在每节课的准备部分和复习上节课内容之后进行,用时30min,实验以外尽量保证原授课内容和新授课程的教学效果。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均由本人授课,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上课实数和所用场地器材等实验班和对照班均保持一致。

表1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的身体素质和篮球基本技术差异性检验

1.2.2.4 实验过程 教学实验中的互动式“情景教学”是篮球比赛中对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常见的防守方式,设置了2种防守情景(师生互动)练习和1种随机防守(生生互动)的应变练习如下:

1)制造封堵运球路线的防守情景教学。此防守情景教学用于技术学习的初级阶段,练习者由篮筐右侧端线出发呈“Z”字型线路运球练习。如图1所示,教师模拟防守者站于边线附近,当练习者到达指定地点时,教师快速向前堵住练习者向教师左侧运球突破的路线,使练习者向教师右侧变向运球突破,教师防守结束后返回原地准备对下一个练习者进行防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有防守情景条件下使学生理解运用技术动作的含义、掌握正确技术动作方法和运用时机。

图1 堵截运球人突破路线的互动式防守情景教学

2)制造抢断变向者运球的防守情境教学。此防守情景用于学生掌握了基本动作和运用时机以后,仍采用“Z”字型线路运球练习。如图2所示,教师先堵住练习者向左侧突破的路线,迫使练习者向右侧变向运球突破。抢断球的防守情景是在练习者右手变向后,左手未触及球或刚触及到球时,教师迅速上步用右手横向前伸断球。教学目的是通过互动式防守情景教学,快速纠正学生运球过高、缺少保护球动作等错误,使学生再遇到此类防守或为了避免被断球时,能有意识地形成“上步”“转体”“侧肩”等保护球动作的条件反射,提高技术的运用能力,如图3所示。

图2 抢断练习者的防守情景

图3 形成保护球动作的条件反射

3)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式随机防守情景教学。在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技术后,为强化所学技术,提高运用技术时的应变能力,采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式随机防守情景教学,进行连续突破的技术应变的练习。如图4所示,每组练习前选出3名学生与教师一起作为防守队员进行互动式的随机防守。4名防守者呈一条直线站于2个球篮之间,第1名防守者站在前场罚球线上,各防守队员之间的距离为5.5m。此练习的防守情景是防守者站在指定的防守区域,当练习者运球接近时,防守者快速向左或右侧随意横跨一步,堵住练习者一侧的运球路线,并在不犯规的条件下积极抢断练习者的球,练习者根据防守的位置、速度,快速应变并采用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连续突破防守,此练习主要考察练习者运用技术时的应变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有学生均练习1次为1组,每组练习结束后更换3名防守队员,保证所有学生都能进行防守角色的体验,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兴趣。

图4 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式随机防守情景教学

1.2.3 测试法

1.2.3.1 测试内容 教学实验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所学技术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如图5所示,被试者①从端线出发,采用行进间运球,每到达一个标志桶前运用1次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运球后必须换手运球至下一个标志桶。在4次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后,到达球篮另一侧端线,仍从端线出发加速运球,连续采用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突破3名防守队员的防守,加速运球至端线后则测试结束,每名被试进行2次测试,取最好成绩。

图5 测试路线

1.2.3.2 考评方法 采用单盲评价法,技术考评考教分离,即授课教师不参与考试过程,由学院球类教研室3名从事篮球教学的专业教师组成考评小组,按照评价指标统一技评标准进行打分。为了更准确地评定实验教学的效果,考试时选择东北师范大学男子篮球队中的3名后卫队员(均为国家一级运动员)作为测试对象的防守队员,考试前对3名防守队员就防守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和试练,要求防守时只可以采用规定内的1种防守动作,不能连续进行抢断;防守时不能超过规定区域,被突破后不能追赶被试者;防守时尽量减少与被试者的身体接触。

1.2.3.3 技术评定与评分标准 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技评内容从5个方面进行表现性评价,如表2所示,分别为动作规范、运用时机、运球失误、护球动作和应变能力,每项20分,总分100分。评定等级及分值为:优20分,良18分,中16分,及格14分,不及格12分及以下,除运球失误一项是反向得分以外,即失误越少得分越高,其他项目均为正向得分。考评小组参照评价标准,根据测试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分数,最后再将单项得分相加计算总分。

表2 评价内容与标准

1.2.4 问卷调查法2016年4月27日和29日,在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实验最后一次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40份,全部回收且均为有效问卷。每份问卷包含学习兴趣和满意度2个部分,均采用开放式问题。学习兴趣部分采用4级评定,即“非常同意”“同意”“一般”“完全不同意”,并赋予相应的分值,内容主要针对:“老师的教学很有意思”“我对老师的教学感到好奇”“老师的教学方法很新颖”“老师所教的内容让我很想学习”等问题。教学满意度问卷同样采用4级评定,即“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完全不满意”,内容主要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教师的技能水平和教学态度”等问题。编制问卷的过程中多次与专家咨询、研讨,并反复进行修改调整,确定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并于发放、回收问卷2周后,采用“重测信度法”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检验结果为R=0.813,表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1.2.5 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22.0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篮球技术水平进行统计学处理。因实验前被试者没有学习过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技术,所以只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后的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技术和学习兴趣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2 结 果

2.1 实验后2组间技评成绩对比结果

表3 实验后2组间技评成绩的对比结果

如表3所示,实验结束后,对2组学生的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各项技术评定成绩进行统计处理后,发现实验班的学生除了动作规范程度的成绩与对照班没有显著差异以外(P>0.05),其他各项目与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班,并具有高显著性差异(p<0.01)。

2.2 实验后2组间学习兴趣与满意度的对比结果

表4 实验后2组间学习兴趣与满意度的对比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实验结束后,2班学生对于互动式“情景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学习兴趣与满意度方面的评价进行对比,结果如表4所示,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班(p<0.05)。

3 分析与讨论

3.1 传统教学法与互动式“情景教学法”的对比分析张海灵(2010)曾指出传统的篮球技术教学顺序是“讲解—示范—组织练习—纠错—反复练习”,即“教师教”“学生学”,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单纯的重复相同的练习动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且难以理解运用动作的含义。[7]由于此教学方法的“封闭性”,在掌握技术的初期,学生不考虑防守单纯的练习动作,会导致即使学会了技术却并不实用于在比赛中突破对手,另外多数教学目标和重点通常是使学生掌握规范的动作方法,忽视了技术本身的实用性和在比赛中遇到防守时的运用技术的应变能力,这一部分的教学通常是在掌握基础之后,再在攻守对抗的条件下提高技术的运用能力,而在攻守对抗的条件下提高技术运用能力的教学中又主要采用学生之间的一对一攻防练习,这种一对一攻防是没有固定的防守情景条件的随意防守,学生在练习时会发现防守方并没有按照进攻要求进行配合,导致无法运用所学技术,只能根据防守情况尽量保护好球,不敢做动作加速突破对手。

(张忠,2002)互动式“情景教学法”在篮球技术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8]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动作,设置、模拟防守情景,配合学生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篮球技术的理解深度,掌握技术的同时还能了解“为什么用”与“什么时候用”。通过制造抢断球的防守情景,使运球者为了避免失误丢球而主动形成转体、侧肩、抬手臂保护球等护球动作。在掌握了技术动作后进入到全面提高技术运用的应变能力阶段,此阶段通过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固定位置随机防守情景互动练习,使学生能够根据防守者随机的防守方式和动作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变,形成准确的条件反射,从而提高运用技术时的应变能力。

3.2 实验班与对照班采用互动式“情景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对比分析教学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篮球技术的测试成绩显示,各项测试结果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同质性意义。教学实验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进行了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技术考评,并采用了表现性评价方法,根据表现性评价的理念,设计合理的表现性任务,对学生完成具体任务时的过程表现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的学生除了动作规范程度没有显著提高以外(P>0.05),运用技术的时机把握、减少失误的程度、增加保护球的动作、提高技术运用的应变能力和技评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班(p<0.01)。由此可以判断,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技术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情景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篮球技术教学法。分析其中原因如下:

3.2.1 从技能掌握程度的角度分析本研究所使用的篮球教材是由王家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球类运动——篮球(第二版)》,其动作方法是:以右手运球为例,运球队员从对手右侧突破时,先向防守左侧做变向运球假动作。当对手向左侧移动堵截运球时,运球队员突然按拍球的右后上方,使球经自己的体前右侧反弹至左侧前方,同时右脚向左前方跨出,上体向左转,侧肩挡住对手,再换左手按拍球的后上方,左脚跨出并用力蹬地加速,从对手的右侧突破[12]。教材中对动作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在实际运用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动作进行实战时,还应该注意动作的协调、假动作的运用、降低重心、要有一定的动作幅度、避免带球走等违例现象等。实验结果显示,对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经过8次课的练习,无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还是互动式“情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上述规范动作的学习,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规范的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技术动作。

3.2.2 从技术运用能力的角度分析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动作方法中,先向防守左侧做变向运球假动作的目的是为了吸引防守,使防守者改变防守位置,从而为进攻者制造下一步变向运球后向防守右侧突破的空间。变向运球的同时右脚向左前方跨出的目的是为了变向运球后超越防守,要想完成超越,变向的时机非常重要,变向运球过早,距离防守者太远会造成变相后仍与防守者有一定的距离而突破不了对手,变向的太晚、距离防守者太近容易将球运到防守者的身上或被对手断掉;上体向左转,侧肩挡住对手的目的是为了变向运球后对球的保护,避免对手抢球的同时,侧肩能够减小身体面积,利于突破对手;变向换手后按拍球的后上方,用力蹬地加速,从对手的右侧突破时,如果对手的防守没有移动或判断进攻路线成功,并提前堵截变向运球路线,而进攻者没有准确的判断做出应变就会造成带球撞人或运球失误。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学生通过互动式防守情景的教学,从一开始由被动地当被堵住突破路线后采用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到学会利用向一侧运球突破的假动作,将防守者骗至一侧后再进行体前变向运球突破对手;在抢断球的防守情景教学中,学生经常被教师抢断球后,主动增加了对球的保护动作,失误明显减少;在互动式随机防守的情景教学中,学生运用所学技术连续突破防守者,提高了技术运用的应变能力,证明了互动式“情景教学法”在技术运用能力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3.2.3 从学习兴趣的角度分析(董杰,季浏,2010)体育学习兴趣是学习者对体育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是促成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13]互动式“情景教学法”以制造、模拟防守情景的方法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的实践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技术挑战教师和同学的防守,打破了传统被动练习的枯燥场面,满足了学生好奇、求胜和求新的心理,构建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教学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对互动式“情景教学法”的体育学习兴趣和满意感均显著高于对照班学生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互动式“情景教学法”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相比传统教学方法,教师根据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动作,设置、模拟防守情景,配合学生练习的互动式“情景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运用的时机、增加对球的保护动作、减少运球失误和提高运用技术时的应变能力。

2)互动式“情景教学法”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打破了“以教为主”的被动学习的枯燥场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对高校篮球普修课的满意程度。

4.2 建议“教法”虽重要,但“学法”更重要,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对象,尝试使用最为适宜的教学方法。在技术和战术学习时均可设置、模拟防守情景配合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进行开放、体验式的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社,2016:2-7.

[2] 柴葳,刘博智.致力于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六大素养树立学生成长“标杆”[N].中国教育报,2016-9-14(9-10).

[3]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90-98.

[4] 赵茂勇,吴理义.少年篮球运动员体前变向换手过人技术教学与训练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5(7):32-33.

[5] 张振宇,刘浩.大学生篮球课堂中情景教学的实证性研究[J].运动,2012,42(5):61-62.

[6] 赵斌.大学篮球教学怎样采用情景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11):84-85.

[7] 张海灵.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篮球必修课学生基本教学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5):58-61.

[8] 张忠.“互动式”教学法在高校足球课中的实验运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5):192-200.

[9] 王钟德.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教学设计及反思[J].体育教学,2011(10):21-23.

[10] 周荣宝.例析如何突破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教学重难点[J].中国学校体育,2014(3):37-38.

[11] 李松.构建“先练后教”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体前变向运球”教学案例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08(8):31-39.

[12] 王家宏.球类运动——篮球(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0-118.

[13] 董杰,季浏.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方法多元化的实验研究——以石河子大学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4):58-62.

猜你喜欢

实验班运球互动式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初中美术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完形填空一则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双人运球”乐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