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课外阅读共同体
2017-05-02朱晓方
朱晓方
语文学习力是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动力以及情感态度等的综合表述,学习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课外阅读是对语文教学最好的补充,优秀的课外读物可以让小学生个体之间更好地互动和交流,从而构建课外阅读共同体,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力。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课外阅读引领学生实现师生合作、生生互动,并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实现亲子交流、对话网络,全面提高学习力。
一、师生合作,深度引领
学生在任何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都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适当引领对学生学习力的培养起着巨大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师生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在与教师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主动跟随教师的引导展开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选择和鉴赏能力。
例如,在讲解《世界多美呀》这一课时,我首先带领学生学习了课文内容,但是因为学生对文中描述的场景司空见惯,导致学生体会并不深刻。于是,我引领学生阅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希望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到世界和生命的美好。学生根据要求,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普遍的感受是:海伦·凯勒特别可怜,但是她特别坚强,勇敢地面对黑暗的世界,并最终成就了自己。从学生的回答中我意识到学生对于海伦·凯勒的遭遇只当做一个故事来看,很少有学生能从海伦·凯勒的经历中体会到自己生活的美好。因此,我引导学生进行了角色体验,要求学生带眼罩或耳塞去生活学习,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学生经过一番体会之后对于这本书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他们也认识到自己能够拥有健全的身体去学习知识是多么难得的事情,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
可见,师生合作构建阅读共同体,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拉近与教师的距离,还对课外读物有了更深刻和更直观的认识,同时可以端正学生语文学习的态度。
二、生生互动,激活共鸣
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容易产生共同话题,可以说学生的知识大多都是在互相交流中掌握的,学生之间的共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佳推动力。因此,在构建课外阅读共同体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强化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使学生产生对知识探究的无限动力,以此来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力。
以教学《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这篇文章为例。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学生了解到历史上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发明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却有着积极的作用。学生对于这一类的文章非常感兴趣,因此,我为学生推荐了科普读物《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这本书,并在阅读之后跟自己的小伙伴交流,谈一谈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发明,以及自己对于科学的认识。学生阅读了这本书之后展开激烈的讨论,我从学生的讨论中了解到,这本书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自己从未接触过的知识,极大地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点展开教学,使得学生讨论和学习的热情十分高涨,同时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也让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最终学生受到书中内容的影响,纷纷表示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要积极思考,争取也能发明一些对人类有益的东西。
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展开互动,能够有效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共同体,从而更好的构建课外阅读学习共同体。以学生为共同体的学习不仅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习力。
三、亲子交流,积极补充
学生的培养是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的,因此,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家庭的积极参与也同样不可忽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亲子交流往往能够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能够及时补充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之外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各方面的知识、技能、情感得到全面的培养。
例如,我在教学《母亲的恩情》这篇文章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文章之后,回家跟自己的家长交流,谈一谈自己在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对父母情感的变化,要求家长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并在阅读后与家长交流读后感。根据学生的回馈信息,我发现大部分的家长为学生选择的课外读物都是《爱的教育》。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展开亲子共读,对这本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随后我提供平台,鼓励学生将读后感以及父母的评价与全班学生交流。有位学生说:“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了解了主人公安利柯的生活,他在一个被爱包围的环境中幸福地成长,而我的妈妈告诉我,其实我跟主人公的生活是一样的,他所拥有的父母的爱、同学的爱、老师的爱我都有,我要珍惜并感恩现在的生活,并学会去爱别人。”由此可见,学生与家长的交流能够及时地对学校的学习内容进行补充,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情感的培养更全面。
由此可见,家长的角色对于学生的教育是极其独特且无人可以替代的,学生在与父母的交流中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情感,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四、结合网络,去伪存真
当今社会是一个网络化的社会,网络信息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同时,网络资源也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尚未得到完整的开发,同时小学生缺乏足够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因此他们对于一些事物的真伪缺乏判断力。为避免学生盲目从众,学生在学习课外读物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信息摘取能力。
以《剪枝的学问》这一课的学习为例。学生学习了课文内容之后觉得大自然非常神奇,但对于这样的结论却是将信将疑。因此,我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剪枝的学问,以此来验证课文内容。学生纷纷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与剪枝有关的材料,从中了解到,剪枝是为了收获更大的果实,学生由此也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多”,生活处处有学问。学生利用网络,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刻了。
可见,在引入课外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网络运用能力,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信息的鉴别能力,还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对网络有正确的认识,使网络成为强化学生学习力的催化剂,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力。
总而言之,采用构建课外阅读共同体的形式,不仅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开发思维,端正态度,还能更好的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精神,促使学生形成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情感和态度,从而有效提升语文学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