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纤维掺量对RPC抗折疲劳寿命的影响

2017-05-02林茂田艳凤余晓青胡功笠

未来英才 2017年1期
关键词:疲劳寿命

林茂+田艳凤+余晓青+胡功笠

摘要:对4种不同钢纤维掺量的RPC进行抗折疲劳试验,通过试验获得不同钢纤维掺量的RPC同一应力水平下的抗折疲劳加载次数,研究钢纤维掺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抗折疲劳寿命的影响。

关键词:RPC;钢纤维掺量;抗折疲劳试验;疲劳寿命

建筑物或构筑物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结构内部缺陷的逐渐扩展使结构性能退化,使材料在低于静载强度的荷载下发生疲劳破坏。本文对4种钢纤维掺量(体积掺量分别为0%、1%、2%和3%)的RPC进行抗折疲劳试验,研究钢纤维掺量对RPC抗折疲劳性能的影响。

一、试验概况

1、原材料及配合比。水泥采用P.O 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实测28d抗压强度为49.7Mpa;硅灰的平均粒径0.1μm,SiO2含量不低于90%;粉煤灰为一级粉煤灰;砂选用粒径范围为0~1.25mm的级配标准砂;高效减水剂选用新型非萘系减水剂,固含量30%,减水率29%;钢纤维选用直径0.18-0.2mm,长度为10-12mm的表面镀铜平直型钢纤维,抗拉强度2850Mpa。

为了研究钢纤维掺量对RPC抗疲劳性能的影响,设置钢纤维掺量分别为0%、1%、2%以及3%,分别编号S0、S1、S2、和S3,配合比水泥:硅灰:粉煤灰:砂:高效减水剂为1.0:0.2:0.15:1.62:3%。

2、试件制作与养护。按照试验配合比准确称量各组分。每组制作9个试件,其中3个试件用于测定抗折强度,6个试件用于抗折疲劳试验。

3、试验方法。试验采用三点弯曲试验施加循环荷载,跨距120mm。荷载加载方式为正弦波,频率为5Hz,3组试验最高应力水平为0.85,最低应力水平为0.15(应力水平S为施加的应力σ与试件抗折极限承载力fc的比值)。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

1、抗折试验结果。通过对抗折试验,测得每组3个试件的抗折极限承载力和抗折强度,取平均值记录如表1所示。

2、抗折疲劳试验结果及Weibull分布检验。RPC的疲劳破坏过程与普通混凝土相似,均表现为三阶段发展规律:第一阶段为内部缺陷聚集成核,损伤初步形成阶段。RPC的内部缺陷在荷载作用下逐渐聚集,产生宏观损伤的过程;第二阶段为裂缝稳定扩展阶段,在宏观裂缝形成后,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裂缝不断开合并逐渐扩展;第三阶段为失稳破坏阶段,随着钢纤维被不断拔出,跨中应变急剧增长,裂缝贯通即发生疲劳破坏。

各组抗折疲劳试验的加载参数表2所示,循环荷载的加载次数用Weibull分布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如图1所示。

线性回归结果表明,相关系数R均在0.95以上,可认为RPC的抗折疲劳寿命服从Weibull分布。

以存活率为0.5和循环加载次数为5000次为例对不同钢纤维掺量的RPC的抗疲劳性能进行比较,如表4所示。

通过不同钢纤维掺量RPC抗折疲劳性能对比发现,与素RPC相比,掺量1%的RPC抗折疲劳性能显著提高,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抗折疲劳寿命持续提高,掺加钢纤维明显改善了RPC的抗折疲劳性能。

三、结论

本文进行了4种钢纤维掺量的RPC抗折试验以及抗折疲劳试验,得到如下结论:

1、素RPC的抗折试验表现出脆性破坏的特点,掺加钢纤维的RPC的脆性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韧性,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抗折强度也持续增加。

2、RPC的抗折疲劳损伤过程与普通混凝土相似,均表现为三阶段发展规律,即内部缺陷聚集成核,损伤初步形成阶段、裂缝稳定扩展阶段、失稳破坏阶段。

3、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Weibull分布检验和线性回归得出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可认为RPC的抗折疲劳寿命服从Weibull分布。

4、与素RPC相比,掺量1%的RPC抗折疲劳性能显著提高,随着钢纤维摻量的增加,抗折疲劳寿命也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 鞠彦忠,王德弘,张超.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31(5):9~15

[2] 刘娟,侯新宇,嵇晓雷.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活性粉末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5,41(3):98~100

[3] 万超杰,龙佩恒.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强度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北京建筑大学学报,2015,31(1):38~41.

猜你喜欢

疲劳寿命
夹钳起重机载荷谱统计及疲劳寿命估算技术
激光冲击强化对金属材料疲劳寿命的影响及应用
随机振动载荷下发射装置尾罩疲劳寿命分析
基于断裂力学的锚拉板疲劳寿命评估
基于名义应力法的弹性链型接触网疲劳寿命预测
大型矿车用减速机齿轮系统的疲劳分析
聚氨酯橡胶摩擦轮有限元及疲劳寿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