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研究
2017-05-02刘先恩
刘先恩
摘要:研究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的背景是全社会对中小学生减负的呼吁以及对陈旧作业形式全面改革的迫切要求,并找到符合时代特点与学生需求的作业设计新模式。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优化作业设计的必要性,并就优化作业设计提出了两点借鉴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
中国的中小学生负担沉重是世界“闻名”的事实,其中作业数量多是最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即使是有关部门不断下达各种命令要求给中小学生“减负”,单科作业数量有所减少的情况下,多科作业累加起来的总量也着实不容小觑。作为最主要的母语教学的语文来说,作业设计的优化越来越成为教改和“减负”中唱重头戏的角色之一。
一、初中语文优化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改变传统课后学习以“题海”致胜的陈旧观念是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最显著的必要性之一。观念决定行动,只有通过优化设计转变观念才能实现对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从片面的记和背发展到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而通过优化作业设计激发出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则是另一必要性。长期以来将学生“淹没”在作业中的模式其实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易让学生在精疲力竭之余产生抗拒学习、反感学习的不良情绪。优化后的作业有了更为精致、紧凑的设计,且过去分散琐碎的记忆类题目改为综合应用题,学生在耗费更少时间的同时却提高了语言的实际使用能力,可谓事半而功倍。
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1、适当“变形”,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与综合性。将传统每日交的作业频率改为每周交,但并不局限于作业本,而是适当“变形”,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与综合性。比如学生自办报纸就是可尝试的形式。作业要求:以A3打印纸为自办报尺寸,双面均需有内容;必须包含新闻报道(可摘抄)、评论员文章、散文或记叙文、插画或漫画、寓言或童话故事(可摘抄)、笑话(可摘抄)、小知识(可摘抄)、诗歌(可摘抄);要求本人原创内容超过60%,字数须超三千;一周一张,周五上交,周一教师反馈评价。
以报纸形式设计作业的优势在于跳出了作业本的框架局限,给了学生最大限度自由发挥的空间与机会。原创内容的要求锻炼了学生多种作文类型的写作能力,可摘抄部分则锻炼了学生从整体中发现局部重点和分析、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而一周一交的频率则让学生尝试和练习自主安排学习与休息时间,培养了学生的自律性。
不仅如此,将作业布置成自办报的的形式还锻炼了学生的规划设计能力。学生在报纸排版过程中提高了全局观念、整体观念,减少了对现成作业的依赖性,这在本质上乃是对创新思维的锻炼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而经过一段时间自办报后,学生还能够具有更大的成就感,并能从办报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育,更快提高诸如阅读、写作、查询、浏览、节选、判断各方面的能力。
2、延伸閱读,以写促读。曾有中国小留学生到美国中学就读后感慨:原以为美国奉行的快乐学习是一种轻松休闲式的学习,可到了当地才发现是误导。美国中学布置的课余作业没有固定形式,英语课的作业往往是安排阅读著名文学作品,且规定每日至少阅读二十页文章,不仅是精读,同时要求写读后感。
从以上实例可见,语言学习不能拘束于教材,延伸阅读、以写促读才能真正达到熟练和灵活运用语言的境界。初中语文优化作业设计不妨借鉴这类形式,比如对同一个作家的作品开展对比阅读,学生可自行选择获取文章内容的渠道,读后以读后感形式为作业内容。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散文,就可对比《背影》、《荷塘月色》;学了冰心的《小桔灯》,可延伸阅读《致小读者》;学了鲁迅的《祝福》,再结合《狂人日记》、《闰土》等。读后感需要涉及作品主题阐释,以及写作风格特点、惯用修辞手法、写作背景对作品主旨的影响等分析内容。
延伸阅读的形式从语文教学的专业性看能够让学生对名家名作建立起更为系统和整体性的观念,对文学作品创作的形式或特点等理解得更加客观,使评价或分析更加成熟、理性。而阅读的延伸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与习惯,尤其是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学生获取资讯的渠道较前人有了无法比拟的广度和深度,延伸阅读其实是对学生接触优秀文学作品的引导。未成年人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与接受度较成年人更加迅速,只要引导得当、刺激良性,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就能够实现几何级跳跃式成长,这无疑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对语言学习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作为处于整个义务教育中间阶段的初中教育来说,优化作业设计其实承担着相对简单的小学教学和比较复杂的高中教学间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语文教学优化作业设计更是旨在让学生尽快适应母语教学从相对分散的局部发展到更加系统的全局的变化。对作业设计的优化对初中语文的意义并非单纯地减少学生课余学习的数量,其本质乃是从理念上改变传统以量取胜的惯性模式,是对初中语文教学整体水平的促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文定梅.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大观周刊,2013,(29):209-209.
[2] 王锋.浅议如何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7):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