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哥特小说《德古拉》中的崇高美及悲剧美

2017-05-02郭淑青

现代交际 2017年4期
关键词:模糊性悲剧

郭淑青

摘要:崇高美是理解哥特小说及吸血鬼文学的重要概念,模糊性是实现崇高美的主要因素,而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行为则是崇高美的哲学理论基础。德古拉,作为文学作品中所有吸血鬼的鼻祖,用模糊性及悲剧行为让读者感到恐惧,体验到强烈的崇高美及悲剧美。

关键词:《德古拉》 崇高美 模糊性 悲剧

中图分类号:I56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113-03

一、《德古拉》研究概述

Bram Stocker的小说《德古拉》虽不是最早的吸血鬼文学,却在1897出版时一举成名,至今已发行过200多个版本。该作品出版后被屡次搬上屏幕,德古拉伯爵从此成了吸血鬼的代名词。对于这部小说的研究始于Bacil Kirtley,他的文章《德古拉,一部僧侣编年史和斯拉夫民族传说》是最早的对这部小说的英文研究,主要侧重于对Vlad Dracula这个名字及传说的研究(Kirtley 1956: 133-139)。1959年精神病医生Maurice Richardson的《鬼怪故事的心理分析》一文将《德古拉》归为精神性欲研究。他运用弗洛伊德的理论,视德古拉为一个想要独自占有所有女性的邪恶父亲形象(Richardson 1959: 419-431)。随后,McNally 和 Florescu在1972年出版了专著《寻找德古拉》,从历史的角度探讨维拉德和小说中德古拉的关系,详细介绍了维拉德公爵的历史发展过程(McNally and Florescu 1972)。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哲学,宗教等角度来研究这部小说,如:Rosemary Jackson從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角度提出,德古拉颠覆性地控制了主要角色,代表着社会及宗教的建立(Carter 1988: 9)。相对于国外对本书的研究,国内学者更多侧重于对《德古拉》改编的众多电影的研究,忽略了这部作品本身的文学性。

二、《德古拉》中的崇高美

在《关于崇高美和秀丽美概念起源的哲学探讨》一书中,Edmund Burke追踪了崇高美的源头,他认为秀丽美“beautiful”的源头是欢愉和爱,而相反,“崇高美的源头是任何激发痛苦和危险,激发可怕或类似于可怕的事物,是人们所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感情”(Burke 1844: 51)。他不仅定义了崇高美的源头,并进一步找到了比痛苦更深远的源头,“折磨和痛苦对人的影响力远胜于享乐,因此痛苦是崇高美的源头。而相对于痛苦来说,死亡是一个更为有影响力的源头”(Burke 1844: 52)。因此,在伯克看来,崇高美的源头是折磨、痛苦和死亡,因为它们带给人的震撼远远大于享乐和欢愉,而吸血鬼正是《德古拉》小说中制造折磨、痛苦和死亡的罪魁祸首。

首次让读者感到恐惧的是德古拉杀死露西的过程,对露西死亡的描述是全书最惨无人道的一幕,它带给读者极度的焦虑和折磨。当读者读到纯真无邪的露西的死亡过程时,他们所经历的正是通过恐惧而产生的崇高美感受。

棺材里的那个东西扭动着,从那张开的红唇中传出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声尖叫。她的躯体不断颤抖着,疯狂地扭动着,那白色的牙齿不断撕磨直到她的嘴唇被咬烂,像是覆盖了一层深红色的泡沫。但是亚瑟没有犹豫,他就像雷神那样举起落下那毫不颤抖的臂膀,不断把那桩子刺入她的胸膛,直到她的胸膛喷出大量鲜血。(Stoker 2003: 230)

一个纯真无邪的女孩无论如何都不该与这么恐怖的死亡景象联系在一起,她的三位追随者和米娜一起为她找来医生,照顾她,帮助她,希望她能痊愈,然而最终,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露西还是死了,死于吸血鬼的咬伤。这个死亡的过程即使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也会带给读者极大的不安和痛苦,由此在恐惧和痛苦中体验崇高美。

另一个给读者带来焦虑和不安的一幕是当露西在梦游的时候,变成狼形的德古拉控制了她的思想并攻击了她。整个攻击过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吸血鬼的残忍,并对吸血鬼产生剧烈的恨和恐惧。伯克解释了目睹死亡会让人产生痛苦的原因并探讨了痛苦是最激烈的感情的原因。他说,“关注自我保护的感情往往会激发痛苦和危险。痛苦、疾病和死亡的念头会让大脑产生强烈的恐惧感;而生命和健康,往往会让人愉悦,却不会因令人愉悦而印象深刻。因此,出于对个体保护的感情总是会激发痛苦和危险,而痛苦和危险正是所有感情中最强烈的”(Burke 1844: 75)。露西被德古拉杀死的过程让读者陷入极度的恐惧中,因为它使我们意识到,作为人类,我们无论如何也救不了露西。由于读者对个体保护的愿望无法实现,且只能与她一起经历恐惧和痛苦,从文字中体验强烈的崇高美。

在深入讨论因痛苦而产生的震惊中,伯克提到恐惧是“对痛苦和死亡的一种领悟”,并且“类似于直接感受痛苦”(Burke 1844: 73)。他用几个不同的词语来解释恐惧,如fear、wonder、astonishment和terror。这些词有助于理解为什么崇高美总是和痛苦、死亡或类似可怕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看到有震撼力的事物(如德古拉)被杀死时会体验到崇高美。

作为吸血鬼,德古拉本不会死的,因为吸血鬼具备超自然的自愈力,但可悲的是,他必须死,因为他的存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同时,他可以任意将人类转化为吸血鬼的能力更为可怕。让我们来看看他死亡的一幕:“他像死了一样的苍白,就像一尊蜡像,还有那双我太了解的闪着仇恨的光的眼睛。就在我看他的时候,那双眼睛看见了落日,眼里的仇恨变成了胜利的喜悦”(Stoker 2003: 401)。德古拉在死亡的过程中经历了恐惧、仇恨和平静,在被乔纳森杀死的瞬间,脸上呈现出一片祥和。死亡比痛苦更富有感染力,它将读者对崇高美的体验引向极致。

三、《德古拉》中的模糊性

要在恐惧中体验崇高美,模糊性是恐惧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我们可以看到危险,我们便可以成功地预防它,因此,“大量的焦虑就消失了”。伯克将模糊性与黑暗联系在一起,他说:“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黑夜会增加危险的程度,而鬼怪之类模糊不清的东西也会使这类故事更加恐怖”(Burke 1844: 74)。黑暗使事物模糊不清,因为我们在黑暗中看不见任何东西,这会增加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从而导致我们在黑暗中完全丧失了安全感。在《德古拉》中,通往城堡的路一片黑暗,德古拉的城堡也是“一片漆黑,所有的一切显得那么的不确定,令人困惑而恐惧,却又异常的雄伟壮观”(Stocker 2003: 75)。深夜的黑暗一方面会遮蔽双眼,令人恐惧,另一方面也蕴含着各种可能性,令人兴奋,这种模糊性无疑在满足读者好奇心的同时又增加了恐怖气氛。

除了黑暗,吸血鬼那模糊的相貌描述也暗含着不确定性及各种可能性,使读者产生焦虑及恐惧。如果我们要画出一幅鬼的画像,我们可能会画出吸血鬼的长牙,像鬼一样的长发,流着鲜血。然而,也许我们画的并不是鬼,而是综合了各种看到过的关于鬼的故事或形象之后的重塑。正是因为没有人见到过真正的鬼,模糊的鬼的概念才会让人产生恐惧。当我们无法描述一样东西具体样子的时候,它便超越了我们的认知,而对于超越我们认知的事物,我们就会产生焦虑和恐惧。

人与动物的相互变形也会使事物的形象模糊化并令人产生恐惧。我们很难定义吸血鬼或鬼是什么。它是人类还是非人类生物?是动物?还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在讨论为什么模糊性比明确性更令人恐惧的时候,伯克说,“实际上,对于某事物的无知恰恰会使我们对其产生崇敬从而引发激情”(Burke 1844: 78)。它就像我们身体上的一种不知名的病痛,例如当医生告诉我们身体某个具体部位发炎了,我们就去吃药,确定药物可以控制炎症的发展,便不会感到担心或恐惧。而当我们对于病痛的来源不确定时,恐惧和担心就会增长。例如,H1N1流感当时令人产生恐慌主要是因为这种病毒来自于外界,并且不断变化,没有人知道这种病毒到底是什么。德古拉就像这个病毒一样,他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他可行可飞不断转变的超能力,让人无法确定他到底是什么。住在哪里。来自哪里。可怕的东西如果能确定是什么,并且确定会在什么时候到达,读者便会有思想准备,焦虑便会减轻;而这种要来却还没来,来了也不确定是什么的模糊性無疑是德古拉带给读者恐惧感的重要因素。

四、《德古拉》中体现的悲剧美

将“悲剧”概念和崇高美紧密相连的是“恐惧”和“愉悦”。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悲剧被定义为“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为模仿,它的媒介是经过‘修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用于悲剧的不同部分,它的模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为,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Telford 1985: 11)。他不仅强调了行为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感情宣泄是通过同情和恐惧来完成的,而这里的宣泄可以理解为净化,悲剧以恐惧和同情为媒介从而使人望而生畏,起到净化灵魂和道德教育的作用。

谈到悲剧的细节,亚里士多德认为“行为”是最重要的因素。他说:“悲剧是一种模仿,不是对人的模仿,而是对行为的模仿,对行为中的生命、幸福、不幸的模仿;生命的终结不是一个状态,却是一个行为。因此,悲剧的结局固然是最重要的部分,而没有行为就不成悲剧,没有人物却可以成悲剧”(Telford 1985: 13)。因此,行为比人物、情节或结局都重要。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行为比人物更能够传达故事的悲剧性结局。德古拉的死亡可以充分显示出行为与人物的关系。德古拉是一个浪漫的悲剧形象。他四百年前爱上米娜,不惜用四百年的时间重新找回他的旧爱。他的爱表现在他的行为上:他与其他男人的抗争,他是否要将米娜转化为吸血鬼时的犹豫,以及他最终选择死亡的行为。这个故事的悲剧性并不在这个人物角色上,而是为爱而战,为爱而放弃的一系列行为使故事蒙上了悲剧色彩。

亚里士多德说,“模仿并不是针对完整行为的,而是对一系列可怕或可怜事件的模仿,而这些事件的累积发展或者反向发展会产生最令人恐惧的效果”(Telford 1985: 19)。正如描述露西死亡的一幕,如果露西是正常死亡,像普通人一样老死或病死,读者都不会体验到崇高美或悲剧美,然而亲眼目睹她被自己的情人杀死这违背常理的事件让人经历了悲剧的体验。所以,人物并不是悲剧的主要因素,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可以通过行为展现悲剧色彩。悲剧中没有希望可言。对于德古拉来说,由于他是吸血鬼,所以注定最终不会有“好”的结局,注定应该死在“好人”的手上。所以他从开始就注定不会得到米娜,因为这是违背我们常人的规则的,因此他的悲剧不是最终的死亡,而是没有希望。

悲剧美的体现并不在于悲剧性结局,德古拉的死亡也并不是体现悲剧美的重点。Northrop Frye在他的文章《秋天的神话——悲剧》中写到,“在悲剧情节末尾发现悲剧性的并不是出于对主人公结局的确切了解,而是出于认识到主人公为他自己的生活确定了最终归宿,这会与他摒弃掉的其他的可能性形成鲜明的对比”(Frye 2000: 128)。Frye将我们从悲剧性结局提升到悲剧美。德古拉的死亡只是一个悲剧性结局,当他死的时候,米娜看到了他脸上掠过一缕胜利的神情。他执著了四百年的爱情,最终决定放弃了,并不是因为战胜不了范海辛,并不是打不过他的敌人,而是出于对米娜的爱最终选择了放弃。看似他是被杀死的,实则是他自己选择了被杀,他自己选择以死亡作为最终归宿,这个确定了的最终归宿才是抹杀了其他可能性而带来的悲剧美。

五、结语

因对死亡,黑暗,模糊性等因素产生的恐惧,为《德古拉》的读者们创造了体验崇高美的可能性;追求爱的行为,对爱和生命的放弃成就了《德古拉》的悲剧美。尽管哥特小说曾被严肃文学拒之门外,然而随着对这类作品层出不穷的各种研究,对这类作品多视角解读的各种尝试,我们能从恐怖小说中看到经典文学中悲剧的构成要素,我们无法否认在阅读这些作品中所经历到的那些超越恐惧和欣喜的感受,以及体验崇高美及悲剧美带来的震撼。

参考文献:

[1]〈English〉Aristotle. Aristotles Poetics: Translation and Analysis[M].Telford, Kenneth A.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1985.

[2]Burke, Right Hon. Edmund, A Philosophical Inquiry into the Origin of Our Ideas of the Sublime and Beautiful[M].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1844.

[3]Carter, Margaret L. Dracula: The Vampire and the Critics[M].Ann Arbor: UMI Research Press,1988.

[4]Frye, Northrop. Anatomy of Criticism: Four Essays[M].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0.

[5]Kirtley,Bacil F.Dracula,the Monastic Chronicles and Slavic Folklore [J].Midwest Folklore,1956(6):133-139.

[6]McNally, Raymond T. and Florescu, Radu. In Search of Dracula: the History of Dracula and Vampires[M].NY: Galahad Books,1972.

[7]Richardson, Maurice. The Psychoanalysis of Ghost Stories [J].The Twentieth Century,1959(1):419-431.

[8]Stoker, Bram. Dracula [M].New York: Penguin Books,2003.

Abstract: The sublime is a key word in understanding gothic novels and vampire literature. Obscurit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the sublime, which is based on Aristotles theory of tragic action. Dracula, as the ancestor of all vampires in literature, brings the sublime and tragedy to his readers by means of obscurity and tragic actions.

Key words: Dracula; the sublime; obscurity; tragedy

責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模糊性悲剧
论中国传统辩证思维方式的特点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画家的悲剧
肿头龙的悲剧
肿头龙的悲剧
论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英汉数词的模糊性及其翻译策略
近视的悲剧
从修辞学角度看汉诗英译的模糊对等
模糊性词语在修辞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