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对毛泽东文化大众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017-05-02王冠鑫
王冠鑫
摘要:“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史文化形成伊始,就树立起面向大众、服务大众的文化品格。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在继承毛泽东文化大众化思想基础上,立足时代发展趋势,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讲话,丰富充实了党史文化大众化的发展思路,使党史文化大众化在传承中不断得到发扬。
关键词:党史文化;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12-0032-02
DOI:10.16654/j.cnki.cn23-1464/d.2016.12.012
1940年,毛泽东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揭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内涵,提出了文化为人民的命题,党史文化自此树立起面向大众、服务大众的文化品格。2014年,习近平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继承毛泽东文化大众化思想基础上,对文艺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习近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系列讲话,在继承毛泽东文化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文化大众化的历史必然性,丰富充实了新时期党史文化大众化的发展思路。
一、习近平系列讲话揭示:大众化发展方向是党史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一)“人民需要文艺”
“中国历来只有地主的文化,农民没有文化”。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承担起复兴民族文化、维护人民文化权益的使命。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指出:“第一个问题: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习近平在继承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强调“人民需要文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揭示出人民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发展的内在要求,文化的发展要以满足人民需要为宗旨。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史文化建设坚持党性原则,就是坚持把人民大众对于先进文化的需求作为党史文化发展的奋斗目标和最终归宿。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是党史姓党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人需要先进文化的培育和引领,人民大众渴望通过获得健康积极的文化来加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改造。党史文化最本质、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了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伟大精神。习近平指出:“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种人民的精神力量”。党史文化要以高度的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通过讲清楚我国走符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历史必然性,以及我党带领人民大众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不懈奋斗的伟大历史征程,帮助党员干部、人民大众和广大青年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进爱党、爱人民、爱祖国的情感。
(二)“文艺需要人民”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成果,人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和主体,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因素。毛泽东指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文艺需要人民”,人民是孕育文化艺术的丰厚土壤,认为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文化的源泉,文化艺术只有根植于人民群众中,才能获得发展繁荣的力量。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党史文化发展繁荣的源泉。人民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革命时期培育出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年代,培育出“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等创业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了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众的实践活动是党史文化的源头活水,人民大众的广泛参与是党史文化发展的生命力。
习近平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党史文化要发展繁荣,就要坚持在人民大众中挖掘党史资源,积极宣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所进行的丰富的社会实践,热情讴歌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榜样,提炼升华出具有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成果。
二、习近平系列讲话丰富了党史文化大众化的发展思路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如何满足两者的“需要”,在文化与人民之间建立联系成为关键所在。习近平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习近平的系列讲话内容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丰富了党史文化大众化的发展思路。
(一)“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
毛泽东认为,要创作出反映群众真实生活的文艺作品,才能真正被广大人民大众所接受。习近平在继承基础上指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方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要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95年来,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进行的奋斗、创造、积累形成了以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为核心的党史文化。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都是党史的重要资源,是不同历史时期党史文化形成的基础。党史文化要走群众路线,就要坚持总结和宣传在人民群众实践中形成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偉大精神,力争创作出贴近现实、贴近大众生存境遇的党史作品;要坚持讴歌人民群众信服的榜样,引导和教育人民群众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素质。
(二)“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毛泽东主张文艺创作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习近平在继承基础上指出:“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党性原则与科学精神的统一,是对党史著作及其他党史文化成果的基本要求。党史文化建设要在将党和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同时,实事求是地记载和反映党的历史,科学分析和准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保持党史作品的高质量和高水平,使党史作品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始终代表和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党史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服务现实,要服务现实,就要加强宣传,使党史文化作品入脑、人心。“时、度、效”是宣传工作的核心和精髓,也是党史宣传必须把握的三个关键点。只有不断提高党史作品的质量,把握好党史宣传的“时、度、效”,发挥主流价值的导向作用,努力提升正面宣传的水平和战斗力,才能更多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凝聚人心、鼓舞斗志,营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良好氛围。
(三)“以人們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毛泽东认为文学艺术只有选择贴近群众生活的文化形式,把“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被人民大众所接受。习近平结合社会发展形势提出:“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号性的方式推广开来。”党史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点。不同侧重点的党史文化其形成的历史条件有些部分已不存在,但其内涵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时下的中国大地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过去的”党史文化只有与当代文化相适应,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鲜活的史料、真切的情感、深入浅出的分析和独具魅力的文艺形式表现出来,符合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审美需要,才能将其中所蕴含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伟大精神在当代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
要使党史作品走向大众,产生共鸣,就要在坚持重点编写党史基本著作基础上,不断推出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党史精品力作,以增强党史文化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通过推出更多不同形式、面向不同群体的党史文化作品,激发人民大众阅读党史、学习党史的热情;党史宣传要走向大众,就要紧跟时代步伐,广泛利用各种现代传媒,开发以党史为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网络信息、儿童动漫等党史文艺作品,采取多元的宣教方式,努力使最广泛的人民大众参与到党史文化的发展繁荣之中。
(四)“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
习近平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网络媒体的出现,给大众传媒带来了巨大变化。党史文化要走向群众,就要充分利用网络,积极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功能,开辟党史党建宣传教育空间,通过党史特写、党史党建评述、党史党建论坛等专栏、网页,展现党史,展现经济社会发展最新成果;要在重大节庆、纪念日和关键节点,集体发声,吸引网络受众的注意力,引导网络舆论,传播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要通过加大网络舆论宣传,加强对人们的舆论引导,以党发展的光辉历史和革命先烈的奋斗历程,教育人民大众,帮助广大网络受众确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对党的历史、党的发展,有正确的认识,以鼓舞和教育广大群众,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责任编辑: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