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动儿童的情绪智力与疏离感的关系: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

2017-05-02李艺敏

心理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人际智力友谊

吕 珊 李艺敏

(河南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

流动儿童的情绪智力与疏离感的关系: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

吕 珊 李艺敏

(河南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

以388名初中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青少年情绪智力调查表、青少年友谊质量问卷和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考察流动儿童的情绪智力、友谊质量和疏离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情绪智力对流动儿童疏离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友谊质量对流动儿童疏离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友谊质量在流动儿童情绪智力与社会疏离感、情绪智力与人际疏离感之间分别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情绪智力与环境疏离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疏离感;情绪智力;友谊质量;流动儿童

1 引言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壮年已婚流动人口绝大多数为夫妻一起流动。在他们的未成年子女中,3600万人已经跟随父母进城流动[1]。诸多关于流动儿童的心理学研究都一致地发现,流动儿童易面临孤独[2]、抑郁[3]等情绪问题。研究者认为个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正常关系发生疏远,甚至被其支配或控制,会产生一系列的消极情感,例如孤独感、无意义感、不可控制感、压迫拘束感和自我疏离感等[4],并将之定义为疏离感(Alienation)。近来,有研究探讨了流动儿童的疏离感与社会适应的关系问题[5]。虽然已有研究发现,家庭功能可以预测青少年的疏离感[6],但是,国内目前还鲜有研究对流动儿童的疏离感的前因变量进行具体的探讨。

友谊质量(Friendship Quality)是指友谊的基本特征或性质,如朋友之间提供的社会支持、陪伴或冲突水平等[7]。有研究表明,支持性的友谊对于疏离感所起的作用并非是积极的[8],友谊质量各维度可以预测中学生社会适应过程中的疏离感[9]。另一些研究则发现,能够控制自身的情绪是维系积极的社会互动的一个关键变量。那些能够更好地控制自身的情绪表现的儿童表现地更加友好、更少攻击,因而拥有更高的友谊质量[10]。可见,情绪智力(Emotional Competence)是影响友谊质量的因素之一。西方还有研究发现,情绪智力影响个体的消极情绪体验(例如,紧张、焦虑、倦怠、抑郁)[11,12]。

据此,本研究假设,情绪智力对流动儿童疏离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友谊质量对流动儿童疏离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流动儿童的友谊质量在其情绪智力和疏离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具体的研究假设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的假设模型图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从郑州地区选取2所初级中学,以这些学校中离开户籍地达半年以上的流动儿童为对象,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8份,有效率为97.0%。其中男178人(45.9%),女210人(54.1%);年龄11~12岁170人(43.8%),13~14岁218人(56.2%);父母受教育程度大学以下学历212人(54.6%),大学(含)以上学历176人(45.4%);与父母双方一起流动的230人(59.3%),与父母某一方流动的158人(40.7%)。

2.2 工具

2.2.1 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Adolescent Student’s Alienation Scale,ASAS)[13]

共46个项目,包括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3个因素。社会疏离感又包括无意义感、自我疏离感、压迫约束感和不可控制感4个维度;人际疏离感又包括孤独感、亲人疏离感和社会孤立感3个维度;环境疏离感又包括自然疏离感和生活环境疏离感2个维度。采用Likert 7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记1分到“完全符合”记7分。

2.2.2 青少年情绪智力调查表(Adolescen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ale,AEIS)[14]

共50个项目,包括情绪认知、情绪表达、正向激励、情绪调节、情绪反省5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各10个项目。量表采用Likert 4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记1分到“完全符合”记4分。将各分量表所包含的题目得分累加,即得到各分量表的分数。被试在此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其相应的情绪智力越高。

2.2.3 青少年友谊质量问卷 (Friendship Quality Questionnaire,FQQ)[15]

由 Parker和 Asher(1993)编制,经邹泓等(1998)和万晶晶(2002)修订而成。Parker和Asher编制的原问卷共40个项目,包括6个维度,即肯定与关心、帮助与指导、陪伴与娱乐、亲密坦露与交流、冲突解决策略、冲突与背叛。邹泓等(1998)修订了该问卷,将冲突解决策略归入帮助与支持维度之中,共抽取出5个维度。该修订版的各维度虽然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但是它们之间的相关非常显著。因此,万晶晶(2002)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修订后的问卷共35个项目,包括5个维度:帮助陪伴、亲密交流、肯定价值、冲突背叛、信任尊重;量表为Likert 4点计分,从“完全符合”记4分到“完全不符合”记1分;冲突背叛维度采用反向计分。本研究将每个因子总分作为被试在该维度上的友谊质量得分。

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结果

3.1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情绪智力与疏离感的社会疏离感和人际疏离感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疏离感的环境疏离感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友谊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友谊质量与疏离感的社会疏离感和人际疏离感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疏离感的环境疏离感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

表1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n=388)

3.2 各变量间的回归分析

3.2.1 情绪智力、友谊质量对疏离感的回归分析

首先将性别、年龄、父母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情况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作为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性别对儿童的疏离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532,p<0.05)。因此,将性别变量作为控制变量、情绪智力和友谊质量作为自变量,将疏离感的各维度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具体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在控制了性别对疏离感的影响以后,情绪智力和友谊质量可以解释社会疏离感16.3%的变异,人际疏离感38.8%的变异,环境疏离感51.2%的变异。情绪智力对疏离感各个维度具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p<0.001);友谊质量除了对环境疏离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β=-0.016,p>0.05)外,对社会疏离感(β=-0.927,p<0.01)、人际疏离感(β=-0.780,p<0.05)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3.2.2 友谊质量的中介效应的回归分析

采用Baron&Kenny(1986)的因果逐步回归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考察友谊质量在情绪智力和疏离感各维度之间的中介作用,具体结果见表3。从表3可知,情绪智力对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的回归系数均达到极其显著水平(c=-0.392,p<0.001;c=-0.401,p<0.001;c=-0.284,p<0.001);情绪智力对友谊质量的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水平 (a=0.336,p<0.01);在对友谊质量进行控制以后,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受到情绪智力影响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从 0.392和 0.401下降为 0.231和0.232(p<0.001),表明友谊质量分别在情绪智力和社会疏离感、情绪智力和人际疏离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对友谊质量进行控制以后,情绪智力对环境疏离感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从0.284降到0.162(p>0.05),表明友谊质量在情绪智力和环境疏离感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表2 情绪智力与友谊质量对疏离感各维度的回归分析(n=388)

表3 友谊质量在情绪智力与疏离感各维度之间的中介作用

4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劳动力的流动性越来越强,流动儿童的疏离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研究表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低、家庭经济水平低的流动儿童的文化适应更困难[16],家庭功能也显著差于城市儿童[17],容易产生疏离感。

本研究发现,情绪智力对社会疏离感、环境疏离感和人际疏离感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和以往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既有研究表明,情绪智力能够积极地促进和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18]。因此,疏离感可以通过情绪智力加以干预[19]。

有研究表明,在校的中学生假如没有最好的朋友,那么肯定比有最好朋友的学生更容易感到疏离感[20];在从小学升入初中的阶段,当儿童受到欺负或者处于其他被伤害的情境时,养育者的关心和支持,会减轻他所体验到的疏离感[21]。本研究也发现,友谊质量对于流动儿童的社会疏离感和人际疏离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进一步地,本研究发现友谊质量在流动儿童的情绪智力和社会疏离感、情绪智力和人际疏离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情绪智力和环境疏离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社区,在通过提升流动儿童的情绪智力水平来降低其疏离感时,还应该帮助流动儿童掌握提高友谊质量的方式和方法。具体地,可以通过与伙伴之间的陪伴帮助、亲密交流与信任尊重等,降低流动儿童的疏离感水平。

5 结论

情绪智力对流动儿童的疏离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友谊质量对流动儿童的疏离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友谊质量在流动儿童的情绪智力与社会疏离感、情绪智力与人际疏离感之间分别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流动儿童的情绪智力与环境疏离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1 段成荣,吕利丹,邹湘江.当前我国流动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人口研究,2013,(2):17-24.

2 侯舒艨,袁晓娇,刘杨,等.社会支持和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孤独感的影响:一项追踪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04:401-411.

3 Lin F,Tung H,Hsieh Y,et al.Interactive influences of family and school ecologies on the depression status among dhildren in marital immigrant families.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A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2011,32(6):2027-2035.

4 徐夫真.关于青少年疏离感研究的理论分梳.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134-137.

5 Kim S Y,Chen Q,Wang Y,et al.Longitudinal linkages among parent-child acculturation discrepancy,parenting,parent-child sense of alienation,and adolescent adjustment in Chinese immigrant families.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13,49(5),900-912.

6 Lam C M.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parenting behavior among Chinese families: Findings from a study on parent education for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families.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11,100(3):451-462.

7 Bukowski W M.Measuring friendship quality during pre-and early adolescence:The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friendship qualities scale.Journal of Social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1994,11(3):471-484.

8 Ciairano S,Rabaglietti E,Roggero A,et al.Patterns of adolescent friendships,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nd antisocialbehavior: The moderating role offamily stress and friendship reciproci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2007,31(6):539-548.

9 曾荣,张冲,邹泓.中学生的学校人际关系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中国特殊教育,2010,(12):72-77.

10 Vorbach A M,Foster S F.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competence and social competence in early adolescence.Emotional and Social Competence,2003.

11 Yip J A,C?té S.The emotionally intelligent decision maker:Emotion-understanding ability reduces the effect of incidental anxiety on risk taking.Psychological Science,2013,24(1):48.

12 Karakus M.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negative feelings:A gender specific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Educational Studies,2013,39(1):68.

13 杨东,张进辅,黄希庭.青少年学生疏离感的理论构建及量表编制.心理学报,2002,(4):407-413.

14 陈李绸.中学生情绪智慧测量与适应性指标研究.教育心理学报(台湾),2008,39:61-81.

15 周宗奎,万晶晶.初中生友谊特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心理科学,2005,(3):573-575.

16 王中会,蔺秀云,黎燕斌.流动儿童心理韧性对文化适应的影响:社会认同的中介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6):656-665.

17 侯娟,邹泓,李晓巍.流动儿童家庭环境的特点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2): 78-85.

18 Petrides K V,Mikolajczak M,Mavroveli S,et al.Developments in trai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research.E-motion Review,2016,8(4):335-341.

19 Fernández-Berrocal P,Checa P.Editorial: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cognitive abilities.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6,(7):955.

20 邹泓,周晖,周燕.中学生友谊、友谊质量与同伴接纳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8,(1):43-50.

21 Espelage D L,Hong J S,Rao M A,et al.Understanding ecologic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bullying across the elementary to middle school transi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Violence and Victims, 2015, 30(3):470-48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migrant Childrens’Alienation and Their Emotional Intelligence:The Mediating Role of Friendship Quality

Lv Shan,Li Yimin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4)

In addition to the Adolescent Alienation Scale,the Adolescen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estionnaire and the Adolescent Friendship Quality Questionnaire were also presented to the 388 middle school students,who were immigrant children entering cities with their parent or parents as the immigrant rural workers.The Baron& Kenny (1986)’s Three-step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analysis the data.In accordance with expectati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1)Emotional intelligence wa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alienation;2)Friendship quality wa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alienation.3)Friendship qualit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ociety alienation,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interpersonal alienation.

alienation;emotional iIntelligence;friendship quality;immigrant children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014]-JKGHC-0071),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BBA130014)

李艺敏,女,教授,博士。Email:liyimin@henu.edu.cn

猜你喜欢

人际智力友谊
以城为“媒”话友谊
美好的友谊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风记得我们的友谊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友谊之路
搞好人际『弱』关系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