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2017-04-28陈玲玲王洪云杨麒马光宇李婵娟张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工学校企中药

陈玲玲 王洪云,2* 杨麒 马光宇 李婵娟 张尹

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陈玲玲1王洪云1,2*杨麒3马光宇1李婵娟1张尹1

(1云南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系,保山678000;2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昆明650500)

通过查阅文献,统计国内中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探讨并分析国内23所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不断地改革创新,探索出符合实际的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高质量的中药专业人才。

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职高专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中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相关问题提出,高校转型关键是调整专业设置,而核心就是人才培养模式。所以说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职高专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实效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真正培养出知识经济社会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近几年来,中药产业已成为我国快速增长的产业之一,中成药工业的产值平均年增长20%,利润和利税平均年增长24%,已成为一项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前景的潜在的战略性产业。据统计,2014年全国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553.16亿元,其中中药饮片1495.63亿元,中成药5806.46亿元,我国医药工业尤其是中药产业发展正在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1]。因此,培养一批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中药专业人才势在必行,这关系到行业需求。本文就全国23所高职高专中医药院校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调查,并进行综述。

1 我国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数量统计

通过查阅文献,归纳统计以下23所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高专中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分析。

图1 23所高职高专院校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频数(横坐标表示随机排列的23所院校,纵坐标表示培养模式频数)

从上图可以看出,通过调查,全国23所高职高专中药专业培养模式的种类不等,所有学校采用了超过1种的人才培养模式,说明高职高专院校对中药专业人才培养都非常重视,通过培养模式的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从上图可以看出,各学校的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集中分布在2~4种,涉及到的学校占73.9%。其中,只采取1种培养模式的院校有6所,占26.0%,拥有6种模式的学校有2所,占8.7%。说明各学校对人才培养模式持谨慎态度,并不认为模式越多越好。

2 我国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主要培养模式统计

我们根据高职高专中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归为13类,从下表可以看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教学做一体化这四种培养模式占64.6%,说明这四种模式是目前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流,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又占46.1%,这和我国出台的16号文件中国家有关政策有关,16号文件强调:“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是从根本上解决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的有效途径。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高职高专中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是围绕我国国家政策来制定,并且突出显示能力打造的培养核心。

表2 我国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主要培养模式

3 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较为普遍的有以下四种:

3.1 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学校、企业在各自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能使专业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和结合企业岗位需求的能力和技艺,也可实现学校与企业在人才、设备、技术等方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提高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合理确定专业设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合理确定培养目标,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合理确定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来合理确定教学内容,以淡化理论课实验课界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来合理确定教学的培养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来体验真实的工作情景,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刻走上工作岗位[2]。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大多数高职高专中药专业的培养模式都采用了校企合作的模式,各高职高专校企合作多样化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3.2 工学结合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对工学结合的解释是:“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的进一步分析与思考。”高职中药专业这一领域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继续推动中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中医药人才,尤其是在中药研发、中药制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营销、中药制剂检验、中药调剂、药品监督管理等职业领域需要大批面向一线的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中药人才。中药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依托企业、行业,双方参与,平等合作,优势互补,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联系与合作,形成“工学结合、顶岗实践”教学模式。例如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制药技术专业采用“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4],第一学年学习基础知识,第二学年结合校内实训在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指导下进行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训,第三学年进入生产企业顶岗实习[4]。这样的培养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职业素质、缩短了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3 订单式“订单式”是指用人单位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利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的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其特点可概括为“3个协调”:即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5]。这样企业就省去了对新进员工的培训,实现了学生一毕业就能熟练上岗的有效衔接。例如: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先后与汇仁集团、三九药业、珍视明、回音壁、博士达药业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6]。在几十个制药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并与其中部分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到2010年已经有多名“订单式”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被企业录用,这些毕业生上岗后迅速进入角色,为企业创造了效益,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

3.4 教学做一体化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提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7]。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性中药专业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高专中药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要以“能力本位”为职业教育的基本思想,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能力、经验为主的生产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利用学校、产业、社会培训部门等不同的教育资源,使社会有关部门广泛参与,使学生在与社会交流及体验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并能切身体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而有准备地、主动地适应社会。在高职中药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学生进行自我练习、自我验证、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逐步培养动手意识及动手能力,形成和建构起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专业创新及创业能力。例如:河南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药专业制定“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8],整合教学内容,高度重视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技能考核一体化,最终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目标要求,提高了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4 高职高专中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随着中药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常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不断创新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调查发现有以下几种:

4.1 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起源于20世纪初的英国,其雏形为“三明治”教学模式,即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交替进行、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9]。由于该模式的实施过程(“理论-实践-理论”或“实践-理论-实践”)类似于三明治的制作过程,因此被冠以“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其实质是工作与学习穿插进行,通过工学交替的教学安排实现了学生在校学习到企业技术实践的过程转变。近年来,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被引入到我国一些高等职业院校中来,效果不错。例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专业自2012年始实行了“三明治”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习-实践-再学习”将三年的课程学习分为“校内理论与实验教学+企业轮岗实训与实践+专题训练与理论提升”三个阶段,学年分配模式为“2+0.5+0.5”[10]。通过校企合作、课程体系优化、加强实习实践平台建设及管理等一系列改革,体现了中药专业“能力本位”的培养核心,通过在校授课和到企业实习相互轮替的教学方式实现以中药专业素质培养、综合应用能力提升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

4.2 “2+1模式”“2+1模式”培养模式是我国在高职教育实践中创新出来的一种高职教育模式。“2+1”模式是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培养模式,是把三年的学习分为2年在校,1年企业顶岗实习,主要特点是让学生提前和社会接触,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实现“零距离”上岗。近年来已开始应用于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

4.3 分段式课堂+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分段式“课堂+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而来的,某些高职院校结合地方经济,紧密结合国家政策创新改革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例如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中药专业创新分段式的“课堂+岗位”人才培养模式:第1阶段,进行专业基本能力训练、岗位认知实践和简单的社区中医诊断知识,使学生具有必备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第2阶段,进行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学练、岗位见习实践和一定能力的社区药学服务,培养具有中药专业的关键理论、知识和技能;最后,进医院、社会药房、医药企业等顶岗实习,进行职业综合能力训练,开展具较高水平的药材和药品使用服务,形成“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11]。这样的培养模式针对性强,适合当地的地方经济发展,满足当地市场经济。

4.4 六融八共人才培养模式“六融八共”人才培养模式[1]是在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的,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为契机,不断深化改革,建立了“六融八共”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体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围绕技能核心,融入了GAP、GMP、GSP等国家标准中的“质量意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规范意识”于教学中,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构建了“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真正实现了学习与工作的无缝对接;将“学学习,学做事,学做人”融入到素质教育体系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建设了60多家实训实习基地,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完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做到了教学质量有评价标准;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有效的促进了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融合;培育校企文化融合的特色专业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文化。近年来,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由单一模式转向多种模式融合,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更加注重能力本位的培养,将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放在首位;更加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不再单一的强调专业素质培养;所以,我们只有不断对上述众多因素进行优化设计组合,不断创新培养模式,结合学校自身教育和社会实践,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最后探索出符合实际的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中药专业人才。

[1]沈伟,何方正,张钦德.中医药高职院校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3):154-156.

[2]马成荣.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3):8-10.

[3]吴江贤.工学结合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8(5):34-36.

[4]赵宝林,李端,黄丽萍,等.工学结合中药制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4(4):158-159.

[5]张秉钊.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高教探索,2005(4):72-74.

[6]陈文,李秀英,王李俊,等.高等应用型中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13-14.

[7]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 16号,2006.11.16.

[8]查道成.高职高专中药专业“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都市家教,2013,4(6):72.

[9]陈淑玲,张蓓,高淼.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02-104,114.

[10]张子龙,倪健,闰永红,等.高职中药专业“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8,14(16):3-7.

[11]仇凡,顾明冬.高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成功,2013:18.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Herb Major in Vocational College

CHEN Lingling1,WANG Hongyun1,2,YANG Qi3,MA Guangyu1,LI Chuanjuan1,ZHANG Yin1
(1.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aosh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Yunnan Province,Baoshan 678000,China; 2.Yunnan Institut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Kunming 650500,China)

The author discussed and analyzed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 of herb major in 23 Chinese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consulting documents and the demand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domestic market.The authors aimed at reform and innovation,and explored the practic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which fits to students majored in herb in vocational college,and trained more high-quality Chinese medicine professional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personnel training mode;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work-study combin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10.3969/j.issn.1672-2779.2017.08.012

1672-2779(2017)-08-0030-04

张文娟 本文校对:段安

2016-12-23)

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高职教育科研课题【No:2015YGZ30】;保山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计划【No:201402】

*通讯作者:71685169@qq.com

猜你喜欢

工学校企中药
盐工学人
——宋辉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药零食”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