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改增”背景下银行业经营管理改革探析

2017-04-27王晓芳刘世波

时代金融 2016年35期
关键词:经营管理银行业营改增

王晓芳+刘世波

【摘要】全面实施“营改增”后,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这四大行业的减税效果表现相当明显。但银行业的实际税负水平不降反升,据海通证券测算,“营改增”后,2016年上半年银行业的实际税负上升约0.7个百分点。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营改增”后银行业税负水平的变化及其对银行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并积极探寻银行业充分享受税改红利及其经营管理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营改增 银行业 经营管理 策略

一、引言

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全面推行了“营改增”试点方案,将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四个行业全部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从此,营业税便正式退出税收体制,增值税制度将变得更加完善。作为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营改增”旨在疏通税收抵扣链条,降低企业纳税压力,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金融业被视为“营改增”中的“硬骨头”,银行业作为金融业的主体,其改革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技术和体制上的障碍,如进项税额抵扣如何确认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另外,由于营业税属于地税局征管而增值税受国税局征管,实行“营改增”政策就会涉及税收征管单位职能的演变以及中央、地方财政管理权限的调整等等。在此背景下,银行实行“营改增”会直接影响哪些因素,这些因素又将会对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怎样的影响,银行业该如何应对这些影响等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银行业“营改增”的改革意义

“营改增”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前期试点的运行已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因而全面推行“营改增”税收改革,覆盖范围更广,意义更加重大。

(一)打通增值税抵扣链条,促进社会分工协作

“营改增”之前银行业和生产企业都是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双重纳税者。这是因为营业税征收并不存在进项税额抵扣项目,导致银行自身所购买的物品和服务不能进行进项税额抵扣,也不能向其所服务的生产性企业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制下最主要的优势就是避免了营业税重复课税、不能进行税额抵扣、也不能退税的弊端,“营改增”实现了减轻企业税负的目的。更为突出的是,“营改增”将营业税的“价内税”变成了增值税的“价外税”,形成了增值税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的抵扣关系,促使产业链发生结构化调整。因此,加快全面落实“营改增”试点改革的工作,打通增值税抵扣链条,有助于消除双重纳税,进一步促进社会分工协作,加快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

(二)发挥税收调节作用,鼓励银行转型升级

在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中,税收政策的作用集中体现在税率的确定、收入的再分配、优惠措施等手段和工具的运用。“营改增”改革的推进,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并实现产业链的总体减税。此次“营改增”不但旨在减轻各个行业税收负担、推动生活服务业、金融业等第三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而且在制定某些细化领域的政策时,该试点方案也充分考虑了鼓励和引导产业内部业务转型升级的需要。

(三)借助税制设計,激励银行提升业务经营管理水平

由于增值税的计税方式相对于营业税则更加的复杂,增值税制下相关约束机制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励银行业提升其业务经营管理水平的作用。依据试点方案的规定,税率不同的产品如果未分别进行会计核算其销售额,则要以高税率计税,银行为了减少因业务经营管理问题而承担高额的税负,于是就有干劲去加快提升其产品线核算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与此同时这也激励了产品评价、薪酬分配、企业绩效考核等相关领域的专业化管理奠定了基础。从而使银行能够更加专注于发展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不断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三、“营改增”对银行业经营业务的影响

全面实施“营改增”以来,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这四大行业总体上表现出相当明显的减税效果。据税务总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5~8月份,这四大行业增值税应纳税额累计达到3127亿元,与应缴纳营业税额相比,减税约486亿元,总体税负下降了13.45%。目前,我国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整体运行平稳,大致呈现出逐月向好的发展态势。但是银行业的税收影响程度却出现了异常,据海通证券测算,银行业“营改增”后,2016年上半年实际税负上升0.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除了实际税率上升之外,还有增值税计税基础略大于营业税计税基础,可抵扣项目普遍偏少,固定资产抵扣需要两年时间才能抵扣完成。因为银行业属于智力密集型的行业,现行的试点方案正式实施后短期并不能有效地实现减轻企业税负、助力行业优化升级、促进企业变革创新等多重改革目标。

(一)银行业税负水平难以降低,短期营收受到挤压

营业税制下的银行业适用于5%的税率,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银行业实际上营业税金及附加占其营业收入的比率平均在5.35%左右,税收负担高于邮政行业、文化体育等第三产业,仅仅低于娱乐行业。从国际视角比较而言,对银行业征收营业税的国家为数不多,其税率水平一般会在1.2%~4%之间波动。“营改增”实施之后,银行业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项目与实体产业经济相比,相去甚远,其所适用的税收抵扣及减免税政策范围非常有限,而非金融行业的增值税抵扣链条也并未全部打通,使得税负很难通过上下游产业链条的传导实现有效整合,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银行业的应税总额,短期营收受到挤压。导致实际税负水平出现不降反增的现象,这将可能与全面结构性减税的政策目的背道而驰。

(二)出口金融服务免税范围有限,不利于提升银行业国际竞争力

国外对于银行业征收增值税的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即以欧盟为代表的免税法;以加拿大和新加坡为代表的进项税额固定比例抵扣发;以加拿大和新西兰为代表的零税率法。在这三种主要模式当中,基本免税法和零税率法的应用更为广泛。通过对上述三种模式的研究发现,它们都在较大限度范围内减轻银行业的税收负担,促进本国银行服务的出口。而我国的银行业不仅税负较重,且纳税主要以所得税和营业税为主,并不能享受以消费税和增值税为主的出口退税福利。这使得我国银行在进行出口服务时,并不能享受完全的零税率,降低了我国银行的出口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因此,从银行业的长远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方面考虑,银行业纳入“营改增”范围同样具有必要性。

(三)税务操作成本增加导致管理费用有所上升

为了适应“营改增”的税收环境,银行从业人员需要付出很大的学习成本以及税务操作成本。一是新政策的宣传、解读、学习等造成人工成本增加。二是建立严格的税务管理系统导致人员费用和税控机具成本增加。增值税制下强制要求“以票控税”,专用发票的取得与使用同现金一样重要,外部监管力度非常严格。导致银行业对发票管理的难度加大,控制成本进一步增加。为了减少发票的管理风险,银行应当建立健全专用发票的开具与复核制度,加大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控力度,从而有效地减少虚开发票的道德风险以及误开发票的操作风险。

四、“营改增”对银行业内部管控的影响

(一)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营改增”全面实施以后,银行业的会计核算科目以及财务报告的披露都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一是财务报表附注所披露的内容有所调整。增值税项目需增加到“主要税项”之中,从机构以及业务维度来全方面披露集团“营改增”的税率、计税基础以及税收优惠等内容;应交增值税的数额应当在“应交税费”项目中进行单独明示。二是财务报表披露项目及金额发生变化。“营改增”之后,收入、成本费用等项目都按照不含税金额予以披露,相关的数据统计需要进行调整。

(二)对客户服务管理的影响

新税收政策的实施必然对银行业的服务方式和内容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客户的报价方式必将发生变化。增值税属于“价外税”,而以前的营业税是“价内税”,所以银行在与客户订立的合同中应当明晰其收取的费用价格是含税还是不含税。同时,定价方式要增加灵活性,充分考虑不同类别的客户所纳税的成本影响。二是客户对不同发票种类的要求增加了服务的工作内容。当前,银行业客户类别主要包括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与个人,一般纳税人允许抵扣进项税金,而别的纳税人不允许抵扣。导致同一收费标准对不同的客户类别所产生的成本效益和发票需求各有差别,所以银行要对不同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并进行持续跟踪服务,以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

(三)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影响

“营改增”对银行业内部财务核算、预算管理及报表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市场营销、组织结构管理、供应商管理、采购合同管理等方面都有直接影响。银行业的制度流程设计、客户交易信息与财务会计核算等分由不同部门管理,新税收政策下需要推进管理系统优化升级,重新分析与规划银行资金的运营与涉税部门的分工协作。

五、相关的政策启示

基于前文的分析,“营改增”对银行业的影响有利有弊,但从长远发展来看,银行业实行“营改增”势必会对银行的业务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带来重大利好。而银行需要做的就是要充分享受税改红利,积极地探寻经营管理改革的途径。

(一)完善财务管理,科学开展税务筹划

一是要详细评估“营改增”对银行纳税额度的影响,逐步完善供应商和服务商的税务信息,优先考虑与财务核算完善、能够开具增值税发票的服务商和供应商合作,最大程度地增加进项税额抵扣额度。二是分析“营改增”对银行财务管理的影响,主动与“营改增”政策接轨,防止出现漏税和违规避税的情形,有效控制内部财务风险。三是将税务的筹划工作尽快提上日程,树立向税务筹划要效益的理念,尽快培养税务筹划人才,积极创造机会对税务筹划人员进行新的税务筹划理论和实务培训,促进形成最佳的税务筹划方案,有效地将银行的税负降到最低,从而不断地提升金融服务供给水平。

(二)调整经营管理模式,主动适应“营改增”

新税制下,银行应主动调整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积极主动的适应“营改增”。首先,对产品和服务实施更加专业化的管理。具体地说,就是对产品和服务的管理进行细分,特别是将兼营的产品和服务细分出来,使其能按照对应的税率征税,避免因粗放式管理而从高征税的情况发生。其次就是要科学制定营销策略。银行应更加注重“营改增”后实际税赋量化和新税制关系的分析,全面衡量税务成本和纳税效果,根据不同产品和服务的适用税率、减免税规则和可抵扣范围,找到最佳的营销方案。再者就是提高产品定价水平。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银行要以自身纳税最小化为目标,科学组合各类产品进行定价,以达到最佳的减税效果,满足银行收益最大化的需求。

(三)加强审计监督,有效防范风险

一是银行应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和使用进行高度控制,设计并完善增值税专用发票全流程管控制度,安排专人专职负责管理,从发票的取得、保管、开具、申报等各个环节严加管控,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增值税发票管理使用情况抽查,对随意放置、非法买卖或借出、虚开增值税发票等行为从严追究责任,降低增值税发票财务风险。二是要更加注重外部监督的力量,要敢于主动接受客户与群众的监督和反馈,开辟更多与外部的沟通渠道,及时对反馈的问题进行整改。这样不仅能够助力银行积极主动适应“营改增”的推进,同时也能够提升银行业的社会影响力,为银行的经营业务转型、定价调整赢得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四)增强金融科技创新,推进专业服务外包

一方面,银行业可以借助“营改增”的进项税额抵扣政策,主动迎合互联网金融变革,加大硬件设备采购和软件系统升级改造,提高信息数据网络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性,大力发展24小时自助银行服务和创新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提升现代金融服务业的科技水平。另一方面,银行应发挥增值税促进社会分工的作用,将部分非核心业务合理进行市场化外包,通过购进服务的方式取得增值税发票以获得进项抵扣。在组织结构上,要拆分内部研发和劳务机构,进行专业化经营,以增强商業银行核心业务板块的经营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马明.“营改增”影响商业银行运营模式的关键问题和策略探讨[J].金融会计.2015(2).

[2]张婷婷.“营改增”对银行业的财务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5.

[3]黄卫华.“营改增”对我国商业银行税负效应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2).

[4]董文.税收负担对我国银行业经营绩效水平影响的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

[5]石盛林.“营改增”对银行业经营管理的影响[J].金融会计,2015(2):35-38.

作者简介:王晓芳(1974-8),女,汉,贵州思南人,贵州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刘世波(1993-),男,汉族,河南信阳人,贵州大学金融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经营管理银行业营改增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给银行业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