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机构助力供给侧改革浅析

2017-04-27闫文婷

时代金融 2016年35期
关键词:供给商业银行资本

闫文婷

供给侧与需求侧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方面,宏观经济政策和消费者信心,是影响需求侧的两个主要因素,而供给侧主要是受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影响。

而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经济增长也呈现出了疲软的态势,自2015年以来股市和汇率的波动,使得外界对中国经济的硬着陆产生了担忧,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国内消费者的信心。自2014年11月,央行已经六次降息,并多次采取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发展,但是国内经济增长仍呈现下行的态势。通过促进国内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的观点再次受到重视,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消费的增长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经济增长也是消费增长的驱动因素,中国的消费增长一般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呈现出的是结构性和体制性的特点,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经济下行的趋势,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手,并不是盲目的刺激需求。推进供给侧改革,从短期内看是促进中国经济恢复快速增长的现实需要,从长期看是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

一、供给侧改革中金融机构的作用

金融机构在我国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金融行业及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和方向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特别是以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企业的融资供给,需要在结构侧上做进一步的调整。例如,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对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来推动改革,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和构建新的经济增长平台,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以促使中国经济平滑增速换挡。

二、商业银行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对银行产品的创新、业务的导向和服务能力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商业银行在引导贷款资金远离产能过剩、债务过剩、资金效率低下行业的过程中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引导资金资源投向产业优化升级、科技创新的企业和行业领域。商业银行可以积极寻求与产业发展契合的增长点,并不断的提升和完善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断的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动力。

目前,作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新出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在不断的加快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展,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利于缓解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压力,预期会产生显著的正面效用。现行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主要是通过核销,成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和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为拓展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渠道,可以探索式的批准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领域实施债转股的试点。虽然债转股方在短期内不会成为不良贷款处置的主要方式,但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方式可以加速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出清速度,长期来看,有利于淘汰产能过剩、债务过剩、效率低下的企业,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

三、证券业企业

实现总供给结构优化是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的,而资本供给的优化对总供给的结构优化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形成良好高效的资本市场以促进经济稳定发展,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证券企业在资本市场发挥着资本流动的引导作用,在该过程中可以提高资本供给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证券业企业可以通过发展股权众筹、股权与产权交易市场等措施,以达到提高资本增长的数量,逐步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并合力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的目的,并满足不同规模、不同阶段企业的多种融资的需求。

提高资本增长数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资本增长的质量。通过保护投资者权益,和激励民间资本对实体经济的资本持续供给,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的稳定性。除此之外,证券业企业在协助维护资产市场稳定方面也应积极发挥作用,因为在供给侧改革进程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资产价格的大幅下跌,该波动会导致企业杠杆率的不断上升,是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幅度增加,这一变化将会影响金融和实体经济的稳定。因此,证券企业就需要积极研究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及国家政策导向,引导资本市场的资本流向,并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及时的识别在改革过程中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阻断风险向实体经济供给侧传导。

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由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具有专业优势和丰富经验,因此,这些企业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金融支持的作用。一是在供给侧改革的“去产能”过程中,对钢铁、煤炭等过剩行业进行淘汰、整合、转型、升级,对于经营困难,高耗能高污染,以及技术水平低下的企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进行政策性破产或市场化处置。二是对于发展前景较好,科技含量较高但是融资困难的优质企业,在在供给侧改革的“去产能”过程中,可以探索式的实施“债转股”,以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以及有效的降低这类企业的财务杠杆。三是可以充分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金融优势,在供给侧改革的“去成本”过程中,通过以“存量+增量”“金融+产业”“债权+股权”“自主资金+结构化融资”等金融手段,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金融服务。

五、保险业企业

由于市场利率化使得银行存款以及理财的利率不断下降,其下降幅度要快于保险类产品,这必然使得保险类产品主动或被动承接储蓄资金转移,这使得保险类企业的保费规模将会呈现出不断增加的态势。因此,保险业企业应当抓住这一机遇,不断的开发多元化的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保险类产品,并结合保险私募基金、股债结合、优先股、资产支持计划创新其资金运作的方式,进一步拓展其承接转移资金的能力。

六、互联网金融企业

互联网金融企业,因其服务具有普惠性、多元化、便捷性、灵活性等特点,通过解决传统金融环境下的信息不对称,并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改善了金融领域的有效供给短缺,改变了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匹配的现实,并成为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通道之一。随着对资金流数据的高度掌握,互联网金融企业需要重点发展互联网支付、网络理财、众筹融资等,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将金融服务细化落实至零散小额账户,凸显“低净值客户”的价值,为社会资本特别是沉淀资金进行有效投资搭建渠道,直接改善“供需错配”局面;

七、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金融监管

目前,我国立足于“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格局已无法适应不同金融子行业机构间的业务合作和交叉协同,层出不穷的监管套利空间存在着系统性风险隐患,未来金融监管体系重构也将是供给侧改革的内容之一。在供给侧改革下,监管体系重构将与金融机构交叉持牌同步推进,业务和监管层面混业步伐可能会齐头并进。金融机构应该建立风险监管联动机制,落实金融风险处置,完善征信管理,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有效降低金融风险。综上所述,未来几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金融市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对于各金融机构来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均有相应的发展机遇,并为保障供给侧改革的顺利进行和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供给商业银行资本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VR 资本之路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