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2017-04-27何桂兰蒙子晓
何桂兰+蒙子晓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它必须有所改变以致力于个性化阅读,使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阅读教学;终身发展;阅读兴趣;自主阅读;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60-02
阅读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它必须有所改变以致力于个性化阅读,使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师应将学生的个性特征发展与阅读教学内容相结合,构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那么阅读教学到底怎么教,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启动学生将阅读内化为自身的迫切需要,让学生"要我读"变为"我要读",突破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以析代读、以问代读等种种弱化教学目标的严重束缚?就此,经过反复的实践与探索,有效地将学生引入阅读过程,确定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顺应了阅读教学的规律。怎样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呢?
1.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教师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2.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光有兴趣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要爱读,而且要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作为读书的指导者,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1 略读、精读、默读。略读是运用一般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精读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默读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地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地信息处理和消化。
2.2 摘抄评价,写读书笔记。摘抄评价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要求学生阅读课内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内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2.3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來,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4.注重策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所以教师更应该重视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读"字当头。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在阅读教学中,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熏陶。同时,教师要学会放手。在上阅读课时,问题要少提,书要多读。教师可在阅读教学中大胆尝试,放手让学生去自读,深入感受课文内容。而这一过程,教师只是在必要时适当地简单引导。这样,学生不但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了知识,同时有个别学生还提出了对文中内容的独特见解,使作者情感得到了深化,内容得到了延伸。在检测中的阅读部分,能独立完成的学生越来越多。
(2)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在阅读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游历知识乐园,让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真情对课文进行理解,才能准确与作者及文中主人翁的思想感情达成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笔者执教苏教版六年级《最后的姿势》时,当品读在危急时刻谭老师用身体护住四个孩子这一段时,重点挖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谭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换四个学生生命的无私奉献,并用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加上音乐背景的渲染,自己都被融入其中,学生的眼睛也不禁红了,这就是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情到深处自然浓",让学生情感参与,更能更深刻地理解文本。
总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只有抓住以读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能更好进入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 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何红霞-《教育》-2015
[2]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 余秋金-《华夏教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