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财税改革制度研究

2017-04-27孟亚琦

时代金融 2016年35期
关键词:改革路径经济新常态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财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背景,分析经济新常态与我国财税改革之间的关系,探索新常态下我国财税改革的重点,进而提出我国财税政策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财税改革 改革路径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造成的负面影响一直持续至今,世界经济发展局势动荡不定,因此,世界各国都采取全面调整经济结构的方式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是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这样的形势下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5月同志考察河南时指出,我国目前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必须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新常态的背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常态也伴随着新问题和新矛盾,能否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而财税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其他各项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财税改革必须严谨、科学和合理。

一、新常态与财税改革的关系

(一)财税政策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

我国目前是发展中国家,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依赖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从实质上说,关键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从传统粗放型的高增长阶段转变为高效率的中高增长阶段,使之更好地向着良性增长的方向发展,实现与潜在增长率同步增长。经济潜在增长率主要由以下因素共同起作用,例如劳动和资本的投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等。当前,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4年我国在传统类行业发展遇到瓶颈期的状况下,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主的新兴产业不断凸显,经济势头猛烈。因此,通过改革与调整财税政策,使之更好的作用于科技创新研发,既能致力于经济发展新常态,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的适度增长保驾护航。

(二)财税改革要适应新常态的经济发展与改革

各个时期的财税改革都需要与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就我国而言,财税改革历经了多个阶段,而且都是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改革。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时期,财政在促进和协调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此时期内,主要政策是扩大地方财政收支权,实行分级包干制。1994年到1999年,由于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当前的财税体制已经不适应当下的经济发展,中央改革财税政策,实行分税制改革。2000年到2011年,在我国经济的高发展态势下,逐步实现分级部门预算改革。我国还推行了政府采购制以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管理。逐渐形成了财税收支两条线的制度。2012年起我国的经济发展迈进了区域发展的新常态。同年新年伊始,营改增试点正式拉开序幕。过去我国的财税改革与经济高速增长相适应,以增量调整来适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减缓,部分企业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例如产能过剩企业等,然后其残存的负面影响还必须通过改革财税政策加以弥补。总体来看,财税改革依然必须在探索中前进,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新面貌。

(三)财税改革与新常态下社会全面改革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财税改革是我国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财税改革的目标与现阶段社会全面改革的目标能否相一致,直接影响我国社会全面改革的成效。在新常态下的背景下,财税改革和经济改革都是我国全面改革的一部分,二者应并驾齐驱。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建等各个领域进行改革是我国新常态下区域发展的基本要求。显而易见,无论是财政收支关系还是税收基本制度对各项改革的成败都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财税改革必须作为全面改革的一个角度,在立足总体的基础上,协调各方,使之相辅相成。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财税改革的功能作出定位: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由此体现,这反映出我国财税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包含两个重要方面:一是经济发展任务,二是社会发展任务。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目标是:财税改革不仅要推动经济稳定增长,也要保障社会改革、政治改革、环境改革的全面推进。因此,财税改革是服务于社会全面改革的改革,财税改革已经成为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生态文明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的一个中心点。

二、我国经济新常态下财税改革的路径

(一)着力构建推进与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相配套的财税政策体系

根据我国的发展计划,财政政策与相关产业、土地和信贷以及其他有关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必须相衔接,这就要求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组合效应,大力增强其协调性。根据我国及国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和经济发展新常态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必须及时改变政策方向、确定重点问题和加大改革力度,提高财税政策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更要关注重点领域、重要工程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构建一套与我国经济增长相配套的财税政策体系。

(二)提高财税管理的公开透明化

财税改革要求财税收支向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推进财税的收支公开,推动政府公务的公开透明,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有利于让民众更加具体的了解政府治理的效果和质量,实现社会对政府部门公共资金的运用监督。同时,政务公开有利于民众监督政府部门实现预算收支的合理化和规范化管理。只有实行从预算到决算、整体到部分、上到下的公开透明,财税的改革质量才能有效的得到监督控制。

(三)推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财税政策

一要支持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发展农业创新,发展新型农业,制定合理的种粮补贴标准;二要借鉴国际经验,对科研创新和新型产品的研发给与政府补贴、政府专项支出等税收优惠;三要加大对新兴服务业的财政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行“营改增”,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实现为服务业减负的目标。

(四)加快完善收入分配体制,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加快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步伐,優化收入分配结构,构建扩大消费需求机制,能够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的要求。一是不断完善消费税的改革,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理性的消费理念;二是积极拓展社保基金筹集渠道,保障居民生活,提高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三是继续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保障在居民年老后老有所养;四是不断健全低保制度,保障困境儿童、残疾人士等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参考文献

[1]余斌,吴振宇.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J].改革,2014,(11).

[2]李春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财税政策选择[J].税务研究,2015,(04).

[3]杨柳,沈肇章.新常态下我国财税改革的重点与创新路径[J].现代经济探讨,2015,(09).

作者简介:孟亚琦(1991-),女,山西人,山西财经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院系:法学院,研究方向:财税法。

猜你喜欢

改革路径经济新常态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重庆物流的发展背景及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