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偶得
2017-04-27崔红宇
崔红宇
我所从教的乡镇中学,学生来自不同的乡村,语文功底比较薄弱,课外阅读量比较少,语言文字方面的储备不足,导致他们一提到写作就头疼,深感无东西可写,写不出新意。针对这种情況,我在写作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收到明显的效果。
一、细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
俄国著名作家屠格列夫说:“我现在所有的不坏的东西,是生活赠给我的,而不是我创造出来的。”生活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写文章就是写生活。只有细心观察,深入生活,才能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第一手的写作素材。我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观察起,告诉他们观察不只是用眼睛,还要用眼睛鼻子,不仅是感官更重要的是用“心”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这样所得的结果才最真实最感人。
本学期我们以“美”为主题,写了不同素材的作文十多篇,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养成了动笔前用心观察的好习惯。有写校园的景之美,师生情之美,同学情之美,有写家的,温馨之美,家人之间亲情之美。有写社会的,风土人情之美,家乡变化之美,好人好事之美,人与人之间真情之美……这些都是学生经历过的亲身体验,经过细致观察而触动的灵感,写出的作文自然生动形象,细腻如画。
二、博览群书,丰富语言素材
阅读就是吸收,吸收的内容越丰富,表达时才会文思泉涌。我为学生推荐了高质量的文艺期刊和时文美文,提供必读和选读书目。每周我都安排了固定的时间作为学生的阅读课,还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把课内阅读培养的能力向课外阅读迁移。同时,要求学生摘抄和写好读书心得,并通过课前交流心得的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读书知识竞赛、读书征文、读书笔记评比、读书经验交流会等,使阅读与口头表达、写作相结合。这样坚持了一学期,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欣赏水平提升了,语言材料和写作范例丰富了,阅读和理解的能力也培养起来了。这种从读到记到说到写,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无疑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平中求新,巧妙运用素材
把平凡的素材写出新意,平中求新,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意这方面的引导。近几年盛行的作文题目,一般关注学生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更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但是作为中学生生活阅历较少,经历无非就是家庭生活,学习生活,要把生活中的平常素材写出新意,就要求老师擅长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创新立意,敢于突破思维定式。比如:写亲情之类的文章,我要求学生不允许写“我”生病了,爸爸妈妈半夜送我上医院或者每次吃饭,妈妈把鱼肉给我,自己吃鱼头这样老套的题材,启发学生从别的角度另辟蹊径,学生的创作异彩纷呈,有写爸爸蹲下高大的身子为“我”系鞋带,有写妈妈陪我夜读的,也有写爷爷严肃苛刻“不近人情”不一样爱的……其次,语言上如何出新,这方面我也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先让学生搜集有新意的词句,然后在比较和品味中总结方法,同样的内容怎样表达,才会独具一格,避免呆板生硬。一学期下来,学生在修辞运用,引经据典,词语、句式运用搭配,还有一些热门词的运用方面都有了自己的“一套”。
当然,要想作文教学成功,不单是以上两点。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还需要不断积累,创新,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