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藏象与脏腑
——各版教材中五脏功能内容的比较

2017-04-26闫玉慧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藏象基础理论毕节

闫玉慧

(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毕节 551700)

论藏象与脏腑
——各版教材中五脏功能内容的比较

闫玉慧

(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毕节 551700)

藏象与脏腑的概念问题是藏象学说的基本学术问题,通过对各版教材中五脏各自功能的内容做历史性的比较,探讨藏象与脏腑的问题。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脏腑;教材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知识体系。对中医药事业而言,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各学科的基础与核心,它的建设与发展方向同时也体现着中医学的发展方向。教材是学科建设的有形载体,涉及学科的理论范畴、理论架构及理论内容。我们要总结发现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的阶段性成果,认识中医基础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就必须通过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相关教材内容的研究,系统地评价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水平与状况。纵观中医基础理论学科长达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其教材每一章节的具体内容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的成果。本文仅就教材五脏各自功能的内容进行比较,探讨藏象与脏腑的关系。

1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统编教材的编著概况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统编教材1960年第1版问世,五十余年来经过历次修订,在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完整性等方面不断完善,对提高中医教学质量、增强中医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课程现已面世的统编教材有9个版本:第1版命名《内经讲义》,为中医学院试用教材;第2版沿用《内经讲义》名称,为中医学院试用教材重订本;第3版命名为《中医学基础》,为中医学院试用教材;第4版沿用《中医学基础》名称,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第5版至第9版均命名为《中医基础理论》,分别为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第1版至第9版教材的编著概况见表1。

表1 统编教材编著概况

2 各版教材中五脏功能内容的比较

2.1 心功能内容的比较(见表2)

表2 心功能内容的比较

2.2 肝功能的内容比较(见表3)

表3 肝功能的内容比较

2.3 脾功能的内容比较(见表4)

表4 脾功能的内容比较

2.4 肺功能的内容比较(见表5)

表5 肺功能的内容比较

2.5 肾功能的内容比较(见表6)

3 各版本五脏功能内容分析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每一版教材几乎都在前版的基础上做了一定的内容修订,这就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成果,也是中医基础理论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虽然五脏的生理机能方面未见更多的发现,但在与五脏相关的体系下,更加系统地研究了各种相关关系,这体现了藏象的本来含意。

就脏腑的生理功能而言,很早以前就有了一定的研究和论述,但受历史条件和文化知识技术的限制,几千年前的古人不可能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形态基础及变化过程认识得非常具体和细微准确,这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总体过程。随着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医学者对五脏的生理功能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编写《中医基础理论》教材时也及时引入了这些科研成果。如第3版引入“窍”,体现了内脏与外部体征发展和变化的关系;第5版把五脏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结合起来表述;第7版增加了“五脏与时的关系”,并增加了“生理特性”项目,藏象的概念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这些都可以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进步。

但引入的新成果还远远不够。根据新中国数十年的医学高等教育研究成果和医疗临床实践,应该将更多的新成果引入;依据藏象“脏藏于内而象于外”的说法,应该更多地通过外象去认识脏腑的生理功能或生理特征。

表6 肾功能的内容比较

4 困惑与思考

藏象与脏腑的概念问题是藏象学说的基本学术问题,尽管近年来的研究仍未达成一定的共识,但研究方法的改进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认识的深化。在这里,笔者不再展开讨论,只提出自己的一点困惑与思考。

其一,脏腑是内脏的解剖实体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功能活动,西医学称五脏为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藏象是脏腑由解剖实体向系统功能演化的结果,是内在脏腑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和与之相通应的事物。那么,中医学是否可以称五脏为心象、肝象、脾象、肺象和肾象呢?

其二,随着现代人体质、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变化,人体藏象的表现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得藏象“有诸内,必形诸外”的关系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很多疾病“有诸内”未必立即“形诸外”或“有诸内”不一定“全形诸外”,视其外应,难知其内脏,即很多疾病在临床上已经很难“以象测藏”,中医基础理论应如何适应?如很多癌症早期病人自身无任何异常感觉;有些肺结核病人在发病过程中无不适,体检时才发现病灶已钙化;某些中风病人体内的病理信息已经有所体现,但早期可能仅出现非特征性的异常变化,如手足麻木和头晕头痛等;还有反复化验显示血脂偏高的人,传统中医“望、闻、问、切”没有征象,自身也没有任何症状。而现代医学发展迅猛,检验设备现代化、检验技术微观化,很多疾病仅通过理化检验就可以尽早发现,从而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中医辨证方法的范围是否也应该拓宽,是否可以将理化检验等引入并应用呢?

随着现代解剖学和社会医疗实践的发展,人们对人体生理

G624

B

1671-1246(2017)08-0151-03

猜你喜欢

藏象基础理论毕节
藏象辨证体系的理论构建研究
广州通过电商带货毕节农产品 累计销售136万元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寻味贵州——毕节
游洞——毕节织金洞
毕节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
中医基础理论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理、情、技”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运用
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设计体会
藏象学说本质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