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中药方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17-04-26孙艳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中药方内皮心绞痛

孙艳红

(赤城县人民医院,河北 赤城 075500)

自拟中药方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孙艳红

(赤城县人民医院,河北 赤城 075500)

目的 探讨自拟中药方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中药方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价。两组治疗前后采集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采用双抗夹心法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钙蛋白T(cTnT)。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的sCD40L、IL-18、IL-1β、ET、TXB2、 6-keto-PGF1α、CK-MB、Mb、cTnⅠ、cTn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sCD40L、IL-18、IL-1β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ET、TXB2降低幅度和6-keto-PGF1α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CK-MB、Mb、cTnⅠ、cTnT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中药方,可有效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自拟中药方;冠心病心绞痛;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

冠心病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心肌负荷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其远期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的概率较高,因此早期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控制心绞痛发作,对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及病死率有重要意义[1]。研究表明[2],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可引起心绞痛发作或加重病情。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主要用抗凝、溶栓、硝酸酯类、钙离子通道阻断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对缓解病情进展具有一定作用[3]。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病机是气滞血瘀,治疗宜理气行滞、活血化瘀[4]。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中药方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探讨其对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7~70岁,平均(59.2±6.4)岁;病程2~8年,平均(4.9±1.2)年;稳定型心绞痛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3例;合并症:高血压29例,糖尿病12例,脑梗死10例。对照组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48~70岁,平均(58.8± 6.6)岁;病程2~8年,平均(4.9±1.3)年;稳定型心绞痛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合并症:高血压27例,糖尿病10例,脑梗死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5],并经冠脉超声确诊;心功能Ⅱ~Ⅲ级;自愿参加受试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严重心功能衰竭;存在凝血功能及内分泌功能障碍等;既往接受过介入治疗或心脏手术;近期存在外伤、手术、感染等;对相关药物禁忌、过敏及脱落病例。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调节血脂、硝酸异山梨酯扩张血管、琥珀酸美托洛尔调整血压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中药方进行治疗,组方:人参10 g,丹参20 g,红花6 g,当归12 g,黄芪30 g,玄参12 g,地龙12 g,威灵仙10 g,郁金12 g,皂角刺10 g,水蛭3 g,檀香6 g,三七粉3 g(冲服),水煎服,1剂/天。治疗4周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价。

1.4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采集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采用双抗夹心法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钙蛋白T(cTnT)。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sCD40L、IL-18、IL-1β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sCD40L、IL-18、IL-1β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P<0.05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P治疗前治疗后P组别观察组人数60 IL-1β(ng/mL)对照组60 sCD40L(ng/mL)6.93±0.82 4.76±0.42#<0.05 6.89±0.86 5.51±0.47<0.05 IL-18(ng/L)48.76±4.79 15.56±5.17#<0.05 48.69±5.27 25.36±5.84<0.05 7.51±0.48 3.76±0.31#<0.05 7.36±0.44 4.35±0.37<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ET、TXB2较治疗前降低(P<0.05),6-keto-PGF1α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ET、TXB2降低幅度和6-keto-PGF1α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s,ng/L)

表2 治疗前后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s,ng/L)

注: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P<0.05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P治疗前治疗后P组别观察组人数60 6-keto-PGF1α对照组60 ET 87.69±5.71 58.49±6.76#<0.05 86.97±6.18 69.42±5.64<0.05 TXB2125.65±10.27 194.74±9.84#<0.05 124.75±9.64 108.47±11.75<0.05 181.69±8.25 110.35±7.46#<0.05 182.44±7.62 193.15±7.23<0.05

2.3 治疗前后两组心肌酶谱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CK-MB、Mb、cTnⅠ、cTnT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CK-MB、Mb、cTnⅠ、cTnT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心肌酶谱指标比较(s,μg/L)

表3 治疗前后两组心肌酶谱指标比较(s,μg/L)

注: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时间治疗前治疗后P治疗前治疗后P人数60 cTnⅠ对照组60 CK-MB 38.12±8.36 37.37±3.18#<0.05 38.32±9.24 10.16±3.26<0.05 Mb 145.38±35.18 125.78±9.42#<0.05 143.56±36.35 130.16±8.57<0.05 28.79±12.39 25.52±2.18#<0.05 27.86±12.62 17.86±2.51<0.05 cTnT 11.22±3.38 14.52±1.23#<0.05 11.31±3.22 15.42±1.17<0.05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6]。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存在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现象,远期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的概率较高,因此应积极进行治疗,以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心肌血氧供应,稳定病情,降低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7]。

笔者自拟中药方,其中人参、黄芪补益心气、鼓动心血、增强气血运行;红花、丹参、檀香、皂角刺、当归、威灵仙、玄参通脉扩冠、活血化瘀、化痰排浊;郁金行气活血、理气开郁;水蛭、地龙解痉舒络。诸药合用,共凑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8-9]。现代药理研究显示[10-11],地龙、水蛭含有血栓溶解因子,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防止血栓形成之功效;丹参、红花具有较强的扩张冠脉作用,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人参、黄芪可提高免疫力、扩张冠脉、营养心肌;玄参、当归可松弛血管平滑肌、解除小血管痉挛、扩张冠脉、促进心肌血供恢复;三七粉可预防粥样斑块的形成和促其消退、改善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的形成。

在血清炎症因子检测中,白细胞抗原40及其配体系统是炎症反应的关键,CD40L与CD40结合,激活血小板,促进不稳定斑块的发生发展及局部血栓的形成[12]。研究发现[13],冠心病患者血清中sCD40L水平增加,认为血清sCD40L可作为冠心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IL-18为动脉硬化斑块内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促炎细胞因子,可促进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血管细胞黏附因子(VICAM)的释放,诱发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从而引起和加重冠心病心绞痛的病情[14]。

IL-1β属急性期较敏感的炎症特异性指标,可促进血管平滑肌增生、白细胞黏附,诱导白细胞介素-6(IL-6)合成,调节低密度脂蛋白(LDL-C)代谢,增加血小板的促凝活性及血管通透性等,进而加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15]。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sCD40L、IL-18、IL-1β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中药方对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炎症状态具有积极意义。

在血管内皮功能检测中,ET、TXB2具有收缩血管的功能,6-keto-PGF1α具有舒张血管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对维持微循环正常状态起重要作用[16]。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中药方进行治疗,有效降低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ET、TXB2水平,升高了6-keto-PGF1α水平,更好地改善了血管内皮功能,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P<0.05),提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中药方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心肌酶谱是诊断冠心病心肌损伤程度的常用指标,研究表明,CK-MB、Mb、cTnⅠ、cTnT是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的指标,临床监测心肌酶谱变化,对心绞痛患者病情变化的判断、心肌损伤程度的评估、心肌梗死的早期发现及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17]。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CK-MB、Mb、cTnⅠ、cTnT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中药方可显著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肌供血,降低心肌酶谱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中药方,可有效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1]谢辉.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5):105-107.

[2]田磊.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炎症因子和内皮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1):1489-1492.

[3]陈航,张育民,李峰.尼可地尔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南药学,2015,13(1):108-112.

[4]何庆勇,王阶,姚魁武,等.以证候要素为内容的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2):3809-3814.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195.

[6]周伟.冠心病患者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21(6):71-73.

[7]王凤姣,谢雁鸣,瘳星,等.灯盏细辛注射液佐治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6):3298-3398.

[8]赖志昆,董耀荣.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3):95-97.

[9]王琳,王扣宁,张群彦,等.自拟中药方、针刺联合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6(7):39-40.

[10]张同霞,宋宗昌,张书明.自拟中药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3):527-529.

[11]尚东丽,刘建华,杨菊月.益气活血护心方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4):507-510.

[12]谭昕,太加斌,方袁媛,等.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316-318.

[13]王琳,王扣宁,张群彦,等.自拟中药方、针刺联合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患者血清sCD40L、IL-18及IL-1β水平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6(10):47-48.

[14]宗道然.长春西汀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TNF-α、MCP-1、IL-18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1):122-123.

[15]张立平,迟玉君,王永超,等.中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心电图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6,9(1A):54-55.

[16]王向涛.自拟稳心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6(11):57-58.

[17]甘桃梅.加味栝楼薤白半夏汤对痰浊内阻证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酶学及血脂的影响[J].西藏医药,2015,36(3):82-84.

R195

B

1671-1246(2017)08-0153-03

张家口市科学技术和地震局计划项目(1021064D)

病理现象的观察更加系统和深入,藏象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得以拓展,笔者通过对各版本教材五脏功能的内容进行历史性比较,发现虽然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材的编写和多次修订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传承及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教材在内容方面并没有充分展现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藏象的内容还必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以适应中医基础理论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中医高等教育和临床实践的需要。

猜你喜欢

中药方内皮心绞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浆液性乳腺炎的疗效分析
中药方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36例疗效观察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抗癌中药方联合西药治疗中晚期肝癌8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自拟中药方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