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替传译全面质量评估体系研究

2017-04-26饶斯源

长江丛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源语译员口译

饶斯源

交替传译全面质量评估体系研究

饶斯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与国外的国际交往与合作大幅度地增加,这就意味着社会对交替传译(交传)人才的需求量将不断扩大。交传作为新兴的行业发展迅速,其质量是服务的核心所在,但是相应的质量评估标准尚不健全,亟需构建全面而科学的质量评估体系以促进本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从信息单位忠实度、意义参数、包装与质量感知、源语分类、用户期望与反应六五个方面研究交替传译全面质量评估体系,旨在推动质量评估研究的过程更加系统化和量化,并使研究结果能够具体地运用到交传实践当中,以提高译员的交传质量,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交替传译 质量评估体系 质量参数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中国与外国的合作发展与日俱增,对合格的口译人才的需求亦急剧增加。因此,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口译方式,交替传译无疑越来越重要。交传质量的评估涉及多重标准,而交传质量评估也可以从一个全新的全面的角度来考虑。到目前为止,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已经提出了若干标准来衡量口译的优劣:“准确、流畅、迅速”;“准确、得体、符合文化”“忠实、及时”;“传意”等。相关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的发现和研究方法的发展对交传质量评估研究,特别是信息单位忠实度、意义参数、包装与质量感知、源语分类、用户期望与反应五个方面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及探讨价值。

二、交替传译全面质量评估体系研究

(一)信息单位忠实度评估

信息单位忠实度评估是衡量交替传译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这在国际和国内都是公认的。例如,AIIC(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将标准设定为“听众通过耳机收到的内容应该与演讲者的原始演讲产生相同的效果。它应该具有相同的认知内容并在同一种语言中呈现同样的清晰度和精确性;在国内,口译研究专家例如鲍刚、蔡小红、仲伟合都认为忠实度是重要标准之一。需要强调的是,信息单位的忠实度并不是指信息点的一一对应,而是根据译员丰富的背景知识、全面到位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技能来进行适当合理的增补或删减,以确保信息的合理传递。下面以一则科技交传为例,说明信息单位忠实度评估的具体方法。

例 如:With this new surge ofelectricalenergy,the crew moved into anormal day-to-day routine that eventually turned a failingmission into an outstanding success.

译为:由于太阳能电池急速地充了许多电,宇航员得以重新开始每日正常的例行工作,终于把一次濒临失败的任务变成极为成功的飞行。

从上面的例子,很容易看到的主题是航空。如果直接翻译,句子"with this new surge of electrical energy" 应该翻译成“电池新充满电”。但如此一来,听众不知道能量的恢复是通过安装在航天器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实现的,信息单位的忠实度将降低。交传译员巧妙地添加了背景信息,以便听众有更好的理解。此外,"an outstanding success"的意思是“一项杰出的成功”,但译员在这里解释为“一次极为成功的飞行”。如果我们只看表面,我们会发现译员不忠实于原文。然而,科技交传有四个特点:时间性强、技术性强、政策性强和精确度高。从精确度来看,后者其实比前一个更准确。所以,所谓的信息单位的忠实度评估不是语言上的一一对应,而是评估译员在限定语篇中,在充分了解源语和目的语的不同表达方式的前提下,在保证说话人原有意义的目的下是否能忠实而灵活地处理交传的内容。

(二)意义参数评估

根据交替传译的言语交际参数并结合其自身的特点,我们可以设置一些质量的评价参数。利用这些参数为我们的质量评估建立一定的标准。通过建立程序和分析,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四大参数:概念意义、人际意义、语篇意义和语境。

图1 交替传译的言语交际图

从图表可以看出,在源语到译入语的交际过程中,这四个参数之间的匹配率可以构成交传的质量评估标准之一,步骤如下:第一步:正确认识原文,分析构成源语语篇的每个句子所传递的内容(分析其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进一步结合其语篇语境的综合意义,分析及物性、语气和主题关系来发掘源语的真正意图;第二步:比较源语与译入语的概念意义与人际意义是否出现偏离;第三步:判断语篇结构。下面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例说明: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张璐译文: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I ‘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 2.“人或加汕,心无疵兮。”张璐译 文 :My conscience stays untainted in spite of rumors and slanders from the outside.

中国古代诗歌的口译比普通会议口译更难。从概念意义的角度看,张璐口译准确。她“九死”到“千次”的口译,特别达意。从人际意义的角度看,总理的目的是消除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傲慢无礼的谣言,因此,张璐的“Myconscience(我的良心)”是基于她对这一意图的理解。最终,观众领会了其真正意图。从语篇层面看,通过英文长句交传出汉语短句的意味,译员的表述自然而正确。为了与当时的语境匹配时,译员准确地传递了总理的语义与情绪。因此,这种交传的质量是上乘的。

(三)包装与质量感知评估

包装是多个要素组成的整体,包括几个不同方面:公众演说技巧、口头表述(包括发声、发音、语速、停顿、流利程度和麦克风礼仪)和体态语,特别是交替传译中的眼神交流,这些缺一不可。语调和停顿被认为是一种“口头标点”,用来传达进一步的信息,抵消话语的口头性并引起听者的注意;同时,清晰度和流畅度使听众有最大的机会来理解口译员所说的话以保证信息传递的过程。此外,麦克风礼仪和肢体语言,特别是眼神交流,也有助于沟通和帮助实现高质量的感知。综上所述,发声、发音、语速、停顿、流利程度和麦克风礼仪和目光接触是紧密联系的,这些包装中的所有要素是衡量交传质量的重要因素,形成一个整体并相得益彰。

(四)源语分类评估

根据赖斯和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以讲话的内容为标准将口译分为表达语类,信息语类和感召语类。表达语类的口译评估侧重译语和源语的形式;信息语类的口译评估侧重信息内容;感召语类的口译评估侧重感召效果的实现。①表达语类的功能就是表达感受、文字的主要思想和想法。这种文本是以形式为重点,其独特的语言特征为审美导向,以大量比喻性修辞为例。典型的表达语类文本包括自传,小说,戏剧和权威文本等。大部分国际活动如开放式演讲,一些当局和政治领导人的演讲等都可以分为这个类型。因此,评估表达语类的交传应注重其再现的意义和形式的保真度,以确保译文以演讲者为导向并反映演讲者的风格;②信息语类文本侧重于中立和客观描述地物体或事实,通常使用逻辑简单的语言。在交传中

应忽略形式、凸显内容,强调简洁易懂。 此外,除非有合理的理由,否则不允许有新词或新含义出现。典型的信息类文本包括科技报告,操作说明,旅游手册和教科书、大多数专业研讨会,培训计划,旅游指导和商务谈判等。因此,评估信息语类的交传应注重其是否确保原始信息中包含的信息通过逻辑衔接准确而简明地传递给听众,而不是关注其形式;3. 感召语类文本旨在呼吁或说服听众以产生预期的效果,其语言特征具有说服力和对话性。此类交传应该与源语的保持相同的感召效果。辩论写作、娱乐宣传、通知和选举演讲、推广会议、广告活动、布道等可以归类为感召语类文本。因此,评估感召语类的交传应注重其感召效果,而意义的一致性和形式匹配性则不是决定性的标准。

(五)用户期望与反应评估

笔者主要采取实验的方法,由15名具有会议相关知识背景的听众及15名不具有相关知识背景的听众参加模拟交传会议,并就其对交传质量的期待完成调查问卷。笔者对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并比对两组听众对于交传质量要求的异同。问卷数据分析表明:对于专业听众,发音(X = 3.631),语调(X = 3.105),和同步(X = 3.406)被认为是三个最重要的质量参数;然而,对非专业听众来说,发音(X = 3.727),语音质量(X = 3.364),自我矫正(X = 3.273)和同步(X = 3.273)才是最重要的;其次,对比语言流畅度、语言准确度、逻辑连贯度和忠实度的质量参数发现:对于专业听众,重要程度的排序是逻辑连贯度(X = 3.542)和忠实度(X = 3.321),其次是语言流畅度(X == 2.880)和语言准确度(X = 2.782);对于非专业听众,重要程度的排序是语言流畅度(X = 3.918)和语言准确度(X = 3.736),其次是忠实度(X = 3.645),最后才是逻辑连贯度(X = 3.464)。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听众对忠诚度的期望是最高的。对于两个监听组来说,在语言流畅度和语言准确度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两组对于逻辑连贯度的要求差别最大,可见译员应根据听众的具体情况偏重质量参数的某一方面方能确保最佳的听众反映与交传质量。

三、结论

交替传译是一项复杂的交际活动,其质量受到许多变量的影响,需要建立全面质量评估体系方能对每一场交传的质量做出全方位地、准确地、合理地评估。本论文结合交替传译工作的特点、程序和实际需求,从信息单位忠实度、意义参数、包装与质量感知、源语分类、用户期望与反应五个方面构建了一个交替传译全面质量评估体系。该体系从交替传译工作者所需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的视角出发,可以应用于交传实践的评估、交传培训与研究。评估人员可从中提升对交传的认知,被评估人员亦可从中提升译前准备、译中质量和译后反思,为下次任务做更好的准备。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只是涉及交替传译产品语篇方面的分析,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证研究;且计算质量参数的过程十分繁琐,工作量非常大。希望本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建立更有效的交替传译质量评估标准提供参考。

[1]Jennifer Mackintosh. How interpreting is perceived by users?[R]. Geneva: AIIC Research Committee,2004.

[2]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3]蔡小红.口译评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4]范志嘉.口译质量评估中的用户期望[D].成都:四川大学,2006:34

[5]高颖.包装在口译质量感知中的作用[D].厦门:厦门大学,2009:23.

[6]黄探.口译质量评估中的顾客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2006.

[7]刘和平.科技口译与质量评估[J].上海科技翻译,2002(1):33~37.

[8]李治,纽马克、赖斯的文本分类及翻译方法论的比较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0(10):106~109.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

饶斯源(1984-),口译硕士,三亚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源语译员口译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中医口译的难点与处理策略探究
口译中的“现场学习”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口译中的“陷阱”
译员扮演何种角色?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