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草提取物对Aβ1-40所致老年痴呆大鼠基底核超微结构影响
2017-04-25敖鹏边晓燕费洪新李宝龙贾博宇房城王晓源
敖鹏,边晓燕,费洪新,李宝龙,贾博宇,房城,王晓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通天草提取物对Aβ1-40所致老年痴呆大鼠基底核超微结构影响
敖鹏,边晓燕,费洪新,李宝龙,贾博宇,房城,王晓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目的:观察通天草提取物对Aβ1-40,所致老年痴呆(AD)模型大鼠基底核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其防治AD的形态学机制。方法:实验分正常组、模型组、通天草水提组、通天草醇提组和中药对照组进行。使用Aβ1-40制备AD大鼠模型,于造模后第7天开始用药,连续用药21天后,取大脑基底核组织,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模型组,部分神经元细胞核膜皱缩;线粒体肿胀明显,粗面内质网扩张;高尔基复合体扁平囊泡结构融合;突触数量与突触小泡均减少。通天草醇提组和水提组基底核超微结构的损伤明显低于模型组,其中醇提组的作用优于水提组。结论: 通天草提取物能够改善Aβ1-40所致AD大鼠基底核超微结构损伤,对神经元细胞具有一定的修复和保护作用。
通天草提取物;老年性痴呆;基底核;超微结构
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以记忆障碍、失语、视空间技能损伤等为特征,病因迄今尚未十分明确。本文采用透射电镜技术,系统观察了通天草提取物对Aβ1-40所致AD大鼠基底核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该提取物防治AD的形态学机制及药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药品和仪器
Aβ1-40(Amyloid β-protein,Fragment 1-40)由Sigma公司提供;通天草水提物和醇提物,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提供;脑复康片剂(400 mg/片),东北制药厂生产;注射用青霉素钠,哈药集团生产;透射电子显微镜,TECNAI G2型,美国FEI公司制造;超薄切片机,德国莱卡公司制造。
1.2 动物与分组
成年清洁级Wistar大鼠8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300±20)g,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中心提供。将动物适应性喂养1周后进行跳台实验,剔除不合格鼠,随即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通天草水提组、通天草醇提组、中药(脑复康)对照组,每组10只。
1.3 模型制备
按照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的方法,进行模型制备[1]。
1.4 动物给药
各实验组在造模第7天实施灌胃给药,连续给药21天,1次/d,给药剂量分别为:醇提组1.18 g/(kg·d);水提组2.90 g/(kg·d);中药组0.7 g/(kg·d);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给予同等体积的饮用水。
1.5 透射电镜样品取材与制备
各实验组在给药21 d后,用3%戊巴比妥钠(30 mg/kg)行腹腔麻醉,经左心室和主动脉灌注4%多聚甲醛和3%戊二醛混合液固定脑组织,参照大鼠脑图谱[2]在解剖显微镜下剥离基底核,每例切取大致相同的部位,大少为1×2×2 mm3,置于3%戊二醛中预固定,磷酸缓冲液冲洗,1%锇酸后固定,丙酮梯度脱水,Epon812浸透、包埋、聚合。使用超薄切片机切取半薄切片(500 nm),光学显微镜下进行核团定位后,再进行超薄切片(50 nm),醋酸铀和枸橼酸铅双重染色,透射电镜下观察拍照。
2 结果
2.1 正常组超微结构
神经元细胞:多成圆锥形,核大而圆,核膜圆滑,核仁清晰(图1A);线粒体散在分布于胞浆内,并可见粗面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复合体(图1B)。突触:神经纤维间可见丰富的突触结构,突触前成分内富含大小不一的突触小泡和线粒体等;突触厚膜胞浆面有致密物质,突触间隙清晰(图1C)。
2.2 模型组超微结构病变
神经元细胞:核形不规则,核膜凹陷或融合(图2A);线粒体肿胀明显,导致脊断裂和内外膜破损;粗面内质网扩张且脱颗粒,核糖体减少;高尔基复合体扁平囊泡结构融合(图2B)。突触:神经元突触数目和突触小泡明显减少,突触后膜致密物质融合或电子密度降低,部分突触间隙消失(图2C)。
2.3 通天草水提组超微结构改善
神经元细胞:细胞核形不尽规则,核膜有轻度下凹(图3A);线粒体仍见肿胀、部分脊断裂;粗面内质网扩张;高尔基复合体损伤轻于模型组(图3B)。突触:突触数目未见明显减少,部分突触小泡减少;部分突触后膜致密物质密度下降,偶见突触间隙消失(图3C)。
2.4 通天草醇提组超微结构改善
神经元细胞:细胞核形尚规则(图4A);少数线粒体轻度肿胀、个别线粒体脊损伤;粗面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复合体较发达且形态近于正常组(图4B)。突触:突触数目及突触小泡均未见减少;有的突触后膜致密物质密度下降,个别突触间隙结构欠清晰(图4C)。醇提组超微结构改善优于水提组。
2.5 中药对照组超微结构改善与醇提组近似(图5)。
A.正常组神经元细胞(2 550×) B.正常组细胞器(16 500×) C.正常组突触(20 500×)图1 正常组超微结构电镜图
A.模型组神经元细胞(2 550×) B.模型组细胞器(16 500×) C.模型组突触(16 500×)图2 模型组超微结构电镜图
A.水提组神经元细胞(2 550×) B.水提组细胞器(16 500×) C.水提组突触(16 500×)图3 水提组超微结构电镜图
A.醇提组神经元细胞(2 550×) B.醇提组细胞器(16 500×) C.醇提组突触(16 500×)图4 醇提组超微结构电镜图
A.中药组神经元细胞(2 550×) B.中药组细胞器(16 500×) C.中药组突触(16 500×)图5 中药组超微结构电镜图
3 讨论
3.1 Aβ沉积与AD的发病机制[3-6]
A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β淀粉样蛋白被公认为是诱发AD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AD的病理学特征是脑组织细胞外老年斑形成,其主要成分为β淀粉样蛋白。近年研究报道:Aβ通过不同机制不仅作用于神经元细胞外,也作用于细胞内,共同诱发AD的发病。它存在于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多种细胞器中。可导致线粒体损伤,膜电位下降,致使细胞内钙失衡;造成内质网发生应激性反应,使其调节酶Grp78和磷酸化eIF2α水平升高;引发突触结构改变,细胞信息传导障碍。本实验采用Aβ1-40制备AD模型,观察到神经元细胞内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发生超微结构病变,为细胞内Aβ的毒性作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3.2 突触损伤与减少是造成AD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临床研究和基础实验显示,老年痴呆症与神经元突触的损伤和减少密切相关。Holtzman DM等研究人员,采用Aβ1-42疫苗治疗AD并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对参与治疗的病人,将生前认知功能测试结果和死后尸检病理统计结果对比分析,表明:Aβ沉积、 神精纤维缠结与 AD的认知功能无显著差异[7],并发现AD发病前就出现神经突触消失,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出现轻度、中度、重度认知障碍直至痴呆。文献认为:神经元突触消失是AD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8-11]。
本实验模型组,神经元细胞不仅出现线粒体等细胞器的超微结构损伤,而且还出现了突触融合和明显减少等病变。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是完成蛋白质合成分泌、加工及运输的重要场所;上述细胞器的病变,可能是引发突触损伤和减少的主要原因;而突触减少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储存、释放以及功能蛋白的相互作用,致使信息传导受阻,神经功能紊乱,引发AD。
3.3 通天草提取物对Aβ1-40所致AD大鼠基底核超微结构的改善
基底核由位于大脑皮层底下一系列神经核团组成,其主要功能为自主运动的控制、意识活动的调节和运动反应,同时还参与记忆、情感等高级认知功能。基底核的病变可导致多种运动和认知障碍。
关于中医药对实验性AD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报道,多见于对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的观察,而对基底核的观察报道较少。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报道,通天草提取物能够调节Aβ1-40所致AD大鼠血液和海马组织中的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对β样淀粉蛋白沉积引发的免疫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12-13]。本实验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又观察了该提取物对AD大鼠基底核的影响。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神经元细胞线粒体病变最为严重;通天草治疗组,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与其它细胞器相比改善最为显著。作者认为,通天草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Aβ在线粒体中的沉积,而阻断Aβ的毒性作用,使细胞合成能量的主要场所得到保护,完成线粒体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传递的主要生化过程,从而使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等细胞器获得正常能量,改善其超微结构的损伤。神经元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则阻止了突触的损伤和减少。通天草提取物能够改善Aβ1-40所致AD大鼠基底核超微结构损伤,对神经元细胞具有一定的修复和保护作用,其中通天草醇提组优于水提组。
3.4 本实验的后期工作
本实验的后期工作将在透射电镜下,对神经元突触的减少与恢复程度进行体视学处理,得出统计学数据。
关于通天草提取物对Aβ沉积性大脑痴呆症的作用机制,还需要采用蛋白组学等实验方法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 周忠光,韩玉生,姜波,等.补阳还五汤及拆方对Aβ1-40所致AD大鼠血清与海马组织Aβ和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08,37(2):129-131.
[2] 诸葛启钏.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图号:B21-30.
[3] Chen JX. Amyloid-β-induced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J]. J Alzheimers Dis,2007,12:177-184.
[4] Yan SD.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nd Alzheimer disease: role of amyloid-β peptide alcohol dehydrogenase (ABAD)[J]. Int J Exp Path,2005,86:161-171.
[5] 沈宁,葛鹏玲,代巧妹.通天草提取物对阿尔茨海默氏病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医药学报,2015,43(2):55-58.
[6] Greenfield JP. Endoplasmic reticulum and trans-Golgi network generate distinct populations of Alzheimer β-amyloid peptides[J].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9,96:742-747.
[7] David Michael Holtzman. Alzheimer’s disease: Moving towards a vaccine[J].Nature news,2008,454(24):418-420.
[8] Donna M. Wilcock, Nastaran Gharkholonarehe, William E.Van Nostrand, et al. Amyloid reduction by amyloid-β vaccination also reduces mouse tau pathology and protects from neuron loss in two mouse models of Alzheimer’s disease[J].J Neurosci,2009,29(25):7957-7965.
[9] 林善花,韩莹,王喜军.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在老年性痴呆中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5,32(3):129-131.
[10] Clive Holwes, Delphine Boche, David wilkinson, et al. Longterm effects of Aβ42 immunisa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follow-up of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l trial[J].Lancet,2008,372(9634):216-223.
[11] Dennis J, Selkoe. Alzheimer’s disease in a synaptic failure[J].Science,2000,298(5594):789-791.
[12] 邱文兴,贾博宇,刘永武,等.通天草提取物对Aβ1-40所致AD大鼠血清与海马组织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2,39(2):24-25.
[13] 孙博,费洪新,姜波,等.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初探[J].中医药信息,2014,31(3):26-29.
2016-05-19
2016-12-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373777)
敖鹏(1985-),男,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抗衰老和类风湿防治。
*通讯作者:王晓源(1977-),女,博士,副教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在站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抗衰老。
R285.5
A
1002-2392(2017)02-0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