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经贸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实训基地建设
2017-04-24李艳
李艳
摘 要:本文从经贸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向经贸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的应对措施和方法。研究对面向经贸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有较好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视。实训基地作为校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作为“高等教育”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是发展高校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内容。教育部和各省正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应用型转型的计划和措施,对加快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了部署。高等教育转型是适应“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的有效措施,是提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尝试,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新抓手。未来国内企业的良好发展前景和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严重短缺,复合型应用人才人才缺口非常大。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训是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应用型高校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保证。
目前,高等学校面向经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人才培养的发展和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应该根据对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服务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在原有与校外企业共建以创新、实践等为特色的“创业基地”基础上;积极筹备建设的基础上整合,进一步增容扩建,建立“实训基地”,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技术、培训、人才等资源,建立企业和社会认可的实训基地平台,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所培养的人才职业技能不突出,实践能力较差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种问题,必须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校内实训是学生在校获得实践能力提高创新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相关研究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例,分析和探讨了校内实训基地的训企融合、管理制度、实训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建设情况。相关研究分析了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二、面向经贸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
1.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建设的功能和定位不明确
现有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往往在实训基地建设上缺乏整体规划,或者先建设后规划,导致错位发展。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除了作为实习和实践教学外,还是开展、创业和创新训练、技能和岗位培训等工作的综合性平台。但现有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一般缺少具体明确的实训基地建设功能和定位。实训基地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和企业员工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知识、培养就业岗位技能、培养创业创新与实践能力的训练平台。面向经贸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的建设迫切需要投入相应的设备、软件系统等资源,在整合原有的校内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和规划。
2.培养条件和资源无法满足经贸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经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本身要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需要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行。目前应用型人才教育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理论和实践教育两个方面,在实践教育方面,大部分实践的效果不是特别令人满意。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等院校的應用型人才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校企合作不足的问题,实践所需资源和平台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企业对应用型人才人才的需求。
3.实训基地课程开设不合理
课程开设不合理,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单一理论学科专业知识的堆积,有一些实验课程也是模拟的方式进行,偶尔有一些实践课程,由于在考核方式、实践经费、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困难,也很难收到很好的效果。加之在课程设置上基本使用原有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这种课程设置导致才培养方式与目标的不一致。不能很好的把专业和实践课程融合好、学校与企业的不能有效的进行课程整合和对接,是当前实训基地课程开设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4.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不足
现阶段专业教师大多是由偏理型的教师人才队伍组成的,大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对书本上的理论和知识非常精通,但对于实践应用和操作一般知之甚少,这样经贸应用行型人才的培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不足,将直接导致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乏力,将直接导致实训基地建设的后劲不足,培养应用型师资队伍,是建设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的重要保障。
5.校企合作不足
“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依赖和依存于企业,因此有效的校企合作,是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建设的重中之重,反过来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可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不断的融合发展,但目前的现状是实训基地的建设缺乏企业的合作和支持,一些校企合作的相关的配套措施和制度还没有完善,直接导致校企合作不足,导致实训基地的建设失去了重要的依托和保障。
6.实验和实训基地管理措施不配套
面向经贸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管理,无法再延用旧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因为参与的重要主体变化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教师可能转变为企业的员工,课程体系可能更多的由企业设计和参与教学。因此需要新的与以往单一学校主体的实验室建设不同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
三、面向经贸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措施
1.建立科学规范的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共管机制,并协调好双方的利益分配机制
应该在分步实施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共管机制,并协调好双方的利益分配机制,对于校企双方的贡献有科学规范的记录和评价制度,能够根据双方人员的贡献的资源、课时和其他投书协调利益机制,并形成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做到双方各尽其才,各尽其用。
2.明确功能和定位、进行整体规划
根据经贸应用型人才的整体培养需求,明确实训基地在经贸人才培养中额功能和定位,明确企业在经贸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民法却企业肩负的重要使命,企业既是人才的使用者,也是人才的培养者,既是需求方也是供给方,要充分调动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政府和高效要对肩负经贸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企业建设实训基地给予政策性支持和奖励。同时要对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开端时就进行整体布局和规划。
3.加速实施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
通过企业和高校互派师资进行一年以上的长时间的实习、实践和学习,同时双方合作建立起实习和实践人员的考核和激励措施,来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和建设的步伐。高校通过此种方式进一步拓展了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员工的理论水平,进一步更加良好的指导企业实践。双方人员的交流和融合将进一步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4.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配套制度和措施
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并逐步形成校企合作的配套制度和措施,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企业和高校共生共荣、互惠互利的机制。探索形成“校企合作办学”实训基地模式和配套管理措施,进一步加强实训基地的辐射和影响力,为区域、行业、企业进一步服务,并从服务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模式,将达双方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互取所需,互相取长补短,互惠共赢。
5.设计科学合理的实践性课程体系,促进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的质量
进一步设计科学合理的实践性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共同开只眼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和实施等,逐步形成面向经贸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在实践性课程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以企业为主体,发挥其实践性强的特长,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课程建设的内容,不断提高课程体系的质量,充分的保障经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四、结论
以上从面向经贸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为目标,分析了现存的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并从问题中找到了进一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的措施和方法,并对相关的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的措施和方法进行了阐述,相关内容对于高校面向经贸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有较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秋颖,魏敏.地方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中国西部科技,2011,10(9):75-76.
[2]吴青林,钟远涛.高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策略研究.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4(6):97-99.
[3]刘星星.高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对策及人才培养方法.时代教育,2016(4):102-102.
[4]吴雪峰,杨磊,付凡勇.面向创新实践型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211.
[5]王杰.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探析.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7):16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