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开放发展魅力
——聚焦云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

2017-04-24

创造 2017年3期
关键词:云南

共享开放发展魅力
——聚焦云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

编者按:“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轻风和暖的3月,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云南代表团代表和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住滇全国政协委员也奔赴北京,带去云南人民的呼声期盼,也带去云南砥砺奋进的答卷。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来自云南的代表委员们会有哪些新关注?云南代表团回应了哪些社会关切?又有哪些话题说到了你的心坎上?面对新的期盼和重托,云南今年怎么干?一起来听听这春天里的“云南声音”。

3月7日上午,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云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在12位代表发言之后,会议进入云南代表团与境内外媒体的互动时间。来自人民日报、大公报、文汇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报道杂志、香港卫视、中国日报、新华社及路透社等46家中外媒体的83名记者争相提问。陈豪、阮成发代表围绕云南跨越发展、旅游市场整治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发展、民族文化保护、脱贫攻坚、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足迹之光耀云岭致力跨越决胜小康

大公报、文汇报记者: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对云南未来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请问在过去的两年里,云南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闯出跨越式发展道路方面,迈出了怎样的步伐,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陈豪代表: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并发表重要讲话,特别是要求我们“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同时还提出了“五个着力”的要求,即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着力发挥党组织作用、从组织上落实从严治党。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云南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两年来,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牢记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在实践中加以落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跨越发展、全面小康这一重大使命,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锐意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实现了“十三五”开门红,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三个定位”建设加快推进,云南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2015年和2016年云南省经济增速均为8.7%,2016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4869.95亿元,增速居全国第6位;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662.49亿元、增长19.8%,增幅居全国第3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812.26亿元、增长5.1%,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9.4%,与经济增速保持一致。特别是国家对云南给予了大力关怀和支持,我们去年的财政收入是1800亿元,但云南去年财政支出首次超过5000亿元,这得益于国家对云南的转移支付和投入。

我们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体系向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转变,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信息、现代物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和食品与消费品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去年非烟工业增长12.3%,实现了快速发展。

我们着力补短板破瓶颈。长期以来制约云南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基础设施薄弱,我们启动实施了路网、航空网、水网、能源保障网、互联网“五网”基础设施建设五年大会战,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134公里、在建2757公里,铁路营运里程3650公里、在建2026公里,机场数量达到14个,沪昆高铁、云桂铁路全线贯通,云南迈入了高铁时代。

我们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治乱、治脏、治污、治堵,改造旧住宅区、改造旧厂区、改造城中村,拆除违法违规建筑,开展“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城乡环境提升行动,森林覆盖率达59.3%。全面停止和整顿小水电、小矿山开发,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定好转,县城及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所有州市政府所在地空气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3%。云南只要是晴天,就是蓝天白云。同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得到加强。

我们扎实推进辐射中心建设。以改革促进开放,全面加强和周边国家、地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各类开放合作功能区建设不断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覆盖75个国家和地区,130多家全球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进驻云南,一批区域性国际组织落户云南。

我们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各项要求,深刻汲取白恩培、仇和等严重腐败案件教训,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思想建党、制度治党相结合,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干事创业的从政环境。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云南各族人民有信心和决心,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不辜负全省各族人民的热烈期盼。

云南将出台史上最严的治理措施,规范旅游市场

提升云南旅游品质将出台史上最严治理措施

中央电视台记者:迈进高铁时代,云南的旅游发展迎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云南重拳整治旅游市场的进展怎样?促进市场升级的措施有哪些?

阮成发代表:我首先感谢记者朋友对云南旅游的关心。大家都十分关心云南旅游,那么如何看待云南旅游?旅游乱象的根源在哪里?

首先是云南旅游如何看。有的游客,对云南旅游既爱又恨、由爱生恨、爱恨交加。云南旅游受到广大游客欢迎,去年境内外游客来云南旅游人数再创新高;另一方面,云南旅游出现了一些问题,旅游市场乱象丛生。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面对。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整顿云南旅游市场,提升云南旅游品质。

我们宁可不要数量上的大幅增长,也要整治好旅游市场,提升品质。这是壮士断腕的决心,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重拳整治旅游乱象。我认为问题根源有3个:一是市场失范,市场存在低价游、购物游模式,导致垄断经营、虚假宣传、强迫消费等市场乱象;二是业态培育不足,不能有效满足旅游市场多元化、高端化需求;三是管理滞后,旅游企业规范化经营、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标准化管理不严,旅游综合管理水平不高。

深刻反思,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主要是有的地方对旅游行业战略定位出现了偏差,单纯追求旅游数量增加,不注重品质提升,不能满足高端化、多元化需求。

下一步怎么办?我们要标本兼治、应急谋远。总体上讲两手抓:一手重拳整治旅游乱象,一手大力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两手都不可偏废。

不治乱、不升级就会原地打转。我们首先要重拳治理旅游乱象,规范旅游市场。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依法治理,坚决斩断景区、导游、购物店的灰色利益链条,坚决杜绝各类旅游市场乱象顽症。我们即将出台史上最严的治理措施,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

打造“云系”“滇品”农业品牌让“蓝厅效应”持续发酵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近日外交部在“蓝厅”向全球推介云南,云南的咖啡、鲜花、蔬果等诸多“云品”受到了广泛关注。请问今后云南在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方面有何思路,如何打造更多“云系”品牌,更好地“走出去”?

陈豪代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是云南的特色产业。云花去年出口700亿枝,昆明斗南已是仅次于荷兰的世界第二大花卉市场,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世界第一;还有云南咖啡,王毅外长在“蓝厅”专门推介,很多人不知道,云南咖啡占了全国90%以上的产量,并为雀巢、星巴克等著名企业提供原材料。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抓住国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把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打造成富农兴省的重要产业。

我们要调结构。把市场需求作为导航灯,在“特色”上做文章、在“优质”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供给体系。

我们要育主体。培育一批农业龙头“小巨人”,引进一些“强龙”助力优势产业发展,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扶持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加快培育新型农民,让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在市场竞争中长大。

我们要强加工。主攻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食品加工业,开发云南“原字号”“老字号”特色食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我们要树品牌。像“云药”,不仅有大家知道的云南白药,还有很多民族药;再如“云咖”,我们已经成立了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现在发展得很好。

我们要树立现代市场理念。开展农业品牌塑造培育、推介营销和社会宣传,叫响“云系”“滇品”整体品牌,鼓励企业以工匠精神打造优质产品品牌。让更多“云茶”“云花”“云菜”“云果”销往全国各地、走出国门。

我们要拓市场。发挥花卉、咖啡、茶叶交易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以电子商务为重点的云南农产品物流体系,“线上线下”互动、“场内场外”共推,形成“爱吃云南菜、爱喝云南茶、爱赏云南花、爱尝云南果”的消费时尚。

我们要保安全。健全既与国际标准接轨又适合云南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农业标准体系,狠抓“种子”到“盘子”的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和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力,确保云南农产品始终成为安全放心优质的代名词。

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推进较好

中国报道杂志记者:我们知道,2016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一年过去了,请问云南省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进展如何?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阻力?下一步将怎样继续发展?

阮成发代表: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2016年云南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总体上完成了“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推进较好。在去产能方面,我们超额完成任务,其中,去生铁产能125万吨、粗钢产能376万吨、煤炭产能1896万吨。

在去库存方面,商品房存量下降,价格控制在合理区间。借这个机会,我也为云南做个广告,昆明、大理、西双版纳房价都不贵,欢迎大家到云南买房。

在去杠杆方面,我们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地方政府性债务保持在合理区间;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不断提高,全国首个地方国企市场化债转股项目落户云锡集团。

在降成本方面,我们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为实体经济直接减负800亿元左右,其中,云南成为全国电价最低的省份之一。

在补短板方面,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脱贫攻坚、民生改善等补短板工作得到加强。

当前我们存在突出问题:一是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和困难较大,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任重道远;二是民间投资活力不足,投资比重仅为34.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金融潜在风险累积增加,违约主体开始向国企蔓延,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去年初上升0.76个百分点。

今年,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一是坚定不移去产能,实现煤炭行业去产能154万吨以上,退出粗钢产能580万吨以上,严厉打击违法生产和销售“地条钢”。二是分类施策去库存,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确保商品房库存保持在合理区间。三是多措并举去杠杆,为经济发展留出新空间,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四是精准发力降成本,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持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五是突出重点补短板,着力补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科技创新、教育卫生等领域短板。

实施“双百工程”保护传承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香港卫视记者:我要先表明:“我爱云南!”云南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原生态风光、民族文化。我想问的是,云南在保护传承原生态文化方面有何计划和措施?

陈豪代表:诗画云岭、文化瑰宝是云南的一张亮丽名片。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总书记还对我们提出了“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要求,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是其中应有之义,是我们的重要工作。

云南是我国民族最多的省份,全省有世居少数民族25个,在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云南特有民族有15个。云南各少数民族无论是在语言、民居、民族服饰,还是在生活习俗、婚丧嫁娶、民族节庆、民族文化方面,都有独自的鲜明特色、浓郁的民族风情、多姿多彩的文化。

这些年来,我们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大力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省级每年安排2000万元世居少数民族文化抢救保护经费、1500万元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专项经费。2016年,我们启动实施了民族文化“双百工程”,就是100个全国知名的、带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民族文化精品,100名全国知名的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带头人,命名了百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突出人才,投入资金2140万元对31名突出人才和20项文化精品进行扶持,一大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音乐舞蹈、传统技艺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推出了一批民族文化艺术精品和民族文化旅游精品,各民族文化共生共荣、和谐发展局面不断巩固。

以“五链”统筹思路为引领推动云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中国日报记者:请问阮成发代表,您从武汉来到云南,武汉的朋友告诉我,武汉这些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大农村变为了大城市。如今人们提到云南时,总会谈到8个字,即“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云南的产业基础很薄弱,你们将采取哪些措施、聚焦哪些重点,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阮成发代表:云南最大的省情还是经济发展总体滞后,其中主要是产业滞后。这是历史造成的,有多种原因。我们要从3个方面着力发展产业,推动转型升级: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是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三是抓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烟草、水电、有色金属等传统支柱产业,推动产业变革,使老产业、“老牌子”重获新生、再创辉煌。

在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方面,我们要按照云南省第十次党代会的要求,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旅游文化、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食品与消费品制造、现代物流八大产业。发展这八大产业,云南有基础有空间,但也有明显短板——有产品无品牌、有市场无规模、有规模无市场,或什么都有但什么都不强。我们正按照“五链”统筹的思路,以产业链为引领,部署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让八大产业真正成为支柱产业,不断壮大规模,提高产值。

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要高起点谋划推动。瞄准生命健康、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谋划一批未来的产业,使云南的产业形成现有优势产业、正在建设的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互支撑的产业体系,保障云南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立下脱贫攻坚“军令状”确保2020年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新华社记者:这几天,我注意到代表们都在说云南贫困人口众多,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近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脱贫攻坚工作再次作出相关部署。请问云南对下一步如何推进脱贫攻坚,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哪些具体部署?

陈豪代表:云南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到目前为止还有350多万贫困人口、88个贫困县,贫困人口数量居全国第2位,贫困县数量居全国首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向党中央、国务院立下的“军令状”。

我们要在2020年完成全面脱贫任务,任务艰巨繁重,但我们有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有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支持,全力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任务,确保到2020年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贫困地区落伍。这是我们的坚强决心和信心。

我们聚焦重点难点,实施集中攻坚,特别是聚焦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效实施“镇彝威”等革命老区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等重点区域脱贫规划,加快25个边境县脱贫步伐,全面解决34万承担着固边守土重任的贫困人口脱贫,加大对“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扶持力度。

有的朋友对“直过民族”不太了解。“直过民族”就是指解放后,还处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民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虽然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还面临艰巨的脱贫任务。

我们突出精准施策,保障稳定脱贫。着力推进产业、就业扶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推进贫困村提升工程,形成可持续增收机制;实施教育精准资助政策和医疗扶贫特惠措施;健全社保兜底政策,建立保险、救助等风险防控机制,完善脱贫长效机制。

我们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发内生动力。坚持“输血”与“造血”、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干部与群众并重,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提振干部的精气神,立起贫困群众的志。重视选好用好脱贫地区致富带头人,精准配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强化党员干部示范效应。

我们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合力攻坚。实行最严格的考评制度、督查制度、资金监管制度和驻村工作管理制度,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引导市场主体资源、金融资源和科技人才资源向脱贫一线集结,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继续搭建友谊合作桥梁与世界各国朋友共享合作机遇

路透社记者: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云南被定为节点地区。我想问,作为节点地区,“一带一路”对云南发展有何意义,云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有何举措?

陈豪代表:云南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支点省份。“一带一路”建设实施3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这也充分体现出了其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大家都知道茶马古道,它其实就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一部分,经云南,延伸入尼泊尔、印度境内,一直抵达西亚、 西非红海海岸。今天,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建设,澜湄合作机制等在云南叠加交汇,云南正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和印度洋周边经济圈的关键枢纽,特别是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也要求我们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云南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优势在区位,就是我们背靠14亿人口的中国大市场,面向23亿人口的南亚、东南亚大市场,处在枢纽的位置上;出路在开放,就是“一带一路”对外开放。近几年来,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互联互通、经贸往来、人文交流,成功举办了4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形成了陆水空齐全、全方位开放的崭新格局,展现出广阔发展空间和强大发展势能。我举一个例子:随着我们扩大开放,去年长水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4100万人次,已经成为中国第五大机场,这也反映了云南的开放步伐正在加快。

今年6月,云南将在昆明举办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同期还将举办中国—南亚商务论坛、中国—东盟商务论坛等重要活动,我们希望各位媒体朋友和各界朋友都前来参加。我们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乃至世界各国朋友共享合作机遇,为世界贡献一座增进友谊、密切交流、深化合作的桥梁,与世界共享七彩云南开放之魅、发展之美。

(据云南日报)

昆明长水机场已经成为中国第五大机场

猜你喜欢

云南
云南图片库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云南图片库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最后的秋境
云南 一个巨大的地质博物馆
云南图片库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云南潦浒柴烧陶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