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当好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

2017-04-24陈勇昆明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创造 2017年3期
关键词:园区建设发展

陈勇(昆明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着力当好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

陈勇(昆明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2016年,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下,昆明高新区直面挑战,埋头苦干,拼搏奋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取得云南省首轮工业园区考核国家级开发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开局预期目标圆满实现,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展望2017年,昆明高新区将巩固发展成果,把握机遇,乘势而上,肩负起云南省委省政府、昆明市委市政府赋予的新使命,当好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提速的增效区。

一、研判形势,绘就创新发展新思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总的特点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是我们把握当前经济大势的重要指针,在长期向好的大背景下,蕴藏着昆明高新区加快发展的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当前,全省上下正紧紧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为我省发展确立的新坐标、新定位,齐心协力谋跨越、抓发展。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了“奋力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努力方向,市第十一党代会提出了“率先小康,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蓝图催人奋进,目标鼓舞人心。在新的时期,省市党委、政府赋予昆明高新区新的使命,要求昆明高新区要“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新的增长极”,要“迅速提升支撑作用,为全市经济发展多作贡献”。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指出:支持园区加快发展,打造“创新驱动引领区”“产业提速增效区”。这充分说明,省市党委、政府高度关注、大力支持高新区的发展,寄予了厚望,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我们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省市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深入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实体经济,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向省市党委、政府,向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发展中的挑战需要我们积极应对。从宏观层面来看,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我国经济运行存在结构性矛盾突出、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在宏观经济的大格局中,昆明高新区面临市场低迷、经济增速滞缓的严峻挑战。从区域竞争来看,国内先进高新区在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培育、整体实力提升等方面快速跃升,省内工业园区加速转型升级,对资金、资源、项目、人才等发展要素的争夺日趋激烈,我们面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严峻挑战。从昆明高新区来看,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大多数资源依赖型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面临着早转早主动、慢转必被动的严峻挑战。

机遇与挑战相伴而行。我们必须把握机遇、直面挑战、迎难而上,以“跳起来摘桃子”为目标,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调快速度,调优质量,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主动加压,勇于担当率先发展、加快发展、引领发展的重任。

基于以上分析研判,2017年到2020年,昆明高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保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到“十三五”末力争实现营业总收入比“十二五”末翻一番,达到3400亿元以上。

工作思路是:围绕一个工作中心,做强两大特色产业,提升一个新兴产业集群,完善三个服务平台,实施八项重点工程,统筹发展两大片区。

——围绕一个工作中心,即:紧紧围绕把昆明市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这个中心,以申报和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抓手,总领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做强两大特色产业,即:做强生物医药大健康、金属新材料两大特色优势产业。

——提升一个新兴产业集群,即:提升发展IT和金融、研发设计、保税物流、通用航空等现代服务业。

——完善三个服务平台,即:完善产学研柔性平台、孵化器催化平台和科技金融创新平台。

——实施八项重点工程,即:实施创新驱动、“互联网+”、基础设施提升、精准招商引资、项目建成达产、城乡统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培育、补短板惠民生八项重点工程。

——统筹发展两大片区,即:按照“一体两翼、功能互补、产城融合、协同发展”的思路,西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打造科技创新核心区;东区大力建设专业园区,推进大项目集群发展,打造宜业宜居新城区。

二、砥砺前行,奋力开创园区发展新局面

2017年,昆明高新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以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为动力,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以推进园区争先进位为目标,夯实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支撑,当好滇中城市群创新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科技辐射中心,以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新成绩,向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献礼。

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做强做实产业,着力夯实发展支撑

坚持壮大实力率先发展。要牢牢树立产业是园区发展第一要务的理念,集中精力抓产业、促发展,坚持不懈做大规模,做优质量,不断壮大园区综合实力。要突出产业重点,稳步发展金属新材料这个主导产业、快速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这个特色产业、着力提升IT及现代服务业这个新兴产业集群,形成“三足鼎立”的产业布局,彰显园区产业特色。要实施“互联网+”工程,围绕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和昆明市“188”重点产业,从园区产业基础及发展定位出发,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特色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和改造提升,培育新兴产业、创造新的发展生态,焕发新的发展活力,快速提升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以第三届全国互联网大会在昆明召开为契机,组织办好互联网大会高峰论坛。

坚持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要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思路,抓紧出台促进重点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明确产业发展导向,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国家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为主阵地,集中精力建设医药产业园、基因及再生医学科技创新园、新型疫苗产业园、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园等专业化特色园区,大力推动关联企业、项目向专业园区聚集。要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火车头作用,打造一批单体规模大、经济效益好、辐射能力强的大企业,变“盆景”为“花园”,到“十三五”末构建和优化“20105”产业格局,即:一个总收入2000亿元——金属新材料、一个总收入1000亿元——生物医药大健康、一个总收入500亿元——IT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集群,形成主业突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互补共生、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

坚持新兴产业提升发展。要紧紧抓住国家、省、市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昆明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在全省率先发展的优势,培育和发展以生物医药为支撑的大健康产业。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昆明高新区作为大健康产业创新增长极”的定位,编制《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推进“一园一谷一中心”建设。要加快梁王山公园申报及《梁王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利用梁王山人文历史、生态资源、区位优势,办好大健康讲坛、健康文化节、金秋音乐会、寻宝挑战赛等系列活动,打造梁王山运动康体、休闲养生、生态旅游这张品牌,塑造健康春城新亮点。要紧盯科技发展的新动向,继续培育干细胞治疗、云计算、3D打印、量子通信、人脸识别、无人飞机、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为园区后发追赶积蓄新动能。做实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搭建交易、投融资、认证、信用、跨境电子商务等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以电子商务楼宇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产业群。要实施“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工程”,启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整合科技型中小企业众多、创新人才集中、创新平台相对完善、创新能力较强等优势,建设“文化高新”。

(二)精准招商引资,着力建设重大项目

聚力精准招商引资。必须实施“精准招商引资工程”。招商引资是推动园区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动力系统”,招什么商、引什么项目,直接决定了园区的产业结构、层次和水平。历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决不能“饥不择食”“捡到篮里都是菜”。要克服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冲动,立足优势、克服劣势,紧盯短板、发现长板,放眼长远、精准发力,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招商引资转变。必须强化前瞻思维,瞄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前沿和趋势,坚持大中选强、强中选优、优中选特,锁定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跨国公司及国内、省内知名企业,提高门槛,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企业和项目。要有开放的视野,放眼全球的胸怀,重点是发达国家,国内首选“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学习先进、引进先进,才能追赶先进。必须确定鲜明指向,做到有的放矢,选准目标企业、目标项目、目标领域、目标区域是招商引资的头等大事,要把编制目录、规划,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深耕”重点目标,突出园区主业,深入分析细分领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密切跟踪产业转移及转型升级动向,开展产业链招商,推动上中下游产业链集群发展。

聚焦重大项目建设。要实施“项目建成达产工程”,在建成和达产两个关键环节上下功夫,树立“经济是实实在在的项目,项目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抓经济就要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经济”的理念,一切围绕项目想、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要集中优势兵力抓旗舰性重大项目,在引进十亿元以上大项目上迈出新步伐,充分发挥大项目对投资、建设、发展的牵引作用。紧盯签约率、开工率、竣工率、投产率,提高成功率,落实项目、做实产业,做好“九州通医药集团产业化”“沃森生物总部及产业化”“昆明贝克诺顿整体搬迁及扩建”“宇培电商”“蓝光英诺”“贵金属前驱体材料产业化”“中汽中心机动车高原质量检验中心”“铝空气电池产业化生产线”“昆明正大速冻食品”等项目的开工、竣工等工作,把项目迅速转化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要认真研究国家、省、市的产业投向和资金流向,积极策划、包装和储备项目,主动向上级部门汇报对接,积极争取资金、引进项目,力争有项目列入省、市乃至国家的“大盘子”。

主动推进开放发展。要把开放发展作为国际化拓展的重要路径,作为发挥园区辐射功能的重要抓手,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国家战略,抓住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重要机遇,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合作。要鼓励和支持企业面向东南亚南亚延伸产业链,走国际化发展的路子。促成B型保税物流中心如期封关运行,发挥外向型经济的平台作用。继续推进与磨憨经济开发区的合作共建,构建园区产业沿边开放新通道。要发挥辐射周边、共同进步作用,与周边园区在联动开发、协同招商、产业配套、服务输出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与倘甸和轿子山两区在“园中园”建设方面共同探索发展新路子。

(三)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提升人居环境

持续提升城市品质。要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城市工作的部署,从昆明城市“滨水、历史、文化”的特色资源要素出发,结合高新区现代高科技产业元素、发展脉络及历史、人文、自然禀赋,坚持量水发展、以水定城,科学确定城市的目标定位、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推进“多规合一”,促进城市功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做好城市设计,着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经典建筑、经典街道、经典景区、经典公园,提升城市“颜值”。要加快建设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社区,完善各类公共服务,满足群众就近享受教育、医疗、文化、购物、休闲、社交等公共服务的需要,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要持续推进西区改造提升,实施“四治三改一拆一增”行动,按照“一街一景”的总要求打造城市景观。围绕海源路这条主轴,优化支路路网,改造提升拥堵路段,打通城市“断头路”,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按照建设“海绵城市”的要求,想方设法解决好小屯立交、黄土坡立交等路段大雨必涝的问题。落实好“世界春城花都”方案涉及园区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等工作,树立园区干净整洁、交通顺畅、环境优美的良好形象。

加快推进“五网”建设。要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抓住省市推进“五网”建设机遇,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向东区倾斜。开展马金铺全区域规划编制,实现规划全覆盖。要以PPP模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启动建设39条(段)道路,总长约30.36公里,启动建设11条县乡村道路,同步开展水、电、气、通信、路灯等配套设施。启动建设2号变电站,1号加压泵站实现竣工投产。建成绿地26万平方米。启动建设航空飞行营地示范工程。要以昆玉高速鸣泉收费站外迁为契机,加快改造重要交通节点,提升主要道路景观品位,打造进出东区的门户新形象。积极配合推动轨道交通9号线建设,完善公交接驳,构建内外通达的便捷交通。抓紧东区与呈贡信息产业园新通道的规划、用地及建设等工作,做好东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编制和建设。

全面改善人居环境。要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工程”,以 “七改三清”为重点,综合整治村庄环境,全面改善马金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成秋木箐(二期)、横冲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三清四美三宜”升级版新农村。要创新新型城镇化模式,马金铺人居环境提升决不能简单套用城市建设的模式,重复雷同、千村一面,要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历史遗存、产业特点出发,结合创意设计、休闲娱乐等新兴产业,打造化城等有个性、有创意的特色乡村。加大违法加层和临违建筑整治力度,推动园区“双修”,提升园区人居品质。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河长制”,抓好滇池治理“头号工程”,坚决落实污染减排目标,巩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成果,推进绿色发展。

(四)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增强发展活力

统筹推进改革措施落地生根。要高度重视深化改革,增强改革定力,加强改革协同,把责任压实、要求提实、考核抓实,推动改革落地见效。要认真梳理近年来制定的改革措施,盘点对账,每项改革落实要有时间表、路线图,跑表计时,到点验收,真正做到改一项、成一项。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分析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哪里出现新问题,改革就跟进到哪里。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在推动园区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改善服务环境、增添发展动力、推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等方面推出一批改革新举措。

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要深入推进园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机构和人事、薪酬制度、目标管理与考核奖惩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着力构建管理高效、服务优质、团队精干、执行有力、创新活跃的新型园区管理服务体系。要创新绩效考核方式,引入“KPI”模式,确定管委会、部门、个人三级关键指标库,逐步建立绩效考核的量化指标体系,探索无差别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做好“三定”工作,明确单位职能,厘清岗位职责,完善实体化运作模式,推行“扁平化”管理,精简管理层级,提高决策和执行的效率。要围绕专业园区、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统筹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继续实行“管委会+指挥部+平台”的模式,建立卓有成效的工作推进机制。

打造管理服务“高新效率”。要以投资审批改革“2.5” 为突破口,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流程,大幅精简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间。积极探索将与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逐步改为政府购买,切实为市场主体减轻负担。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互联网+政务”水平,推动实体政务服务工作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要牢牢树立以服务园区企业发展为第一职责的思想,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深入了解企业所需所盼,提供精准化、高效化、优质化服务。稳步启动管委会机关搬迁工作,确保对两片区企业和群众的管理服务工作有效衔接。群团组织要发挥职能优势,探索联系和服务企业的新路径。

昆明高新区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要实施“创新驱动工程”,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发挥科技创新的第一动力作用,以创新引领园区加快发展,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继续做好申报和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要继续完善产学研柔性平台、孵化器催化平台、科技金融创新平台。积极探索新型孵化模式和孵化项目加速机制,新增百万元以上税收企业10家,50万元以上税收企业20家,促成零税收企业实际纳税30家。新建孵化平台1-2个。用两年左右时间,培育税收亿元楼1栋。与驻昆高校在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科技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要建设人才特区,营造依托产业留住人才,依靠人才支撑产业提升的良好环境,培育和引进一批高端领军团队、高端科技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为园区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要强化科技金融工作,发挥财政资金作用,建立生物医药大健康、城乡建设两支产业发展基金,撬动社会资源参与园区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直接投资,探索重资产经营、轻资产扶持等方式,大幅降低优质企业、优质项目融资成本。继续推进新三板工作,服务园区重点企业尽快上市。

(五)补短板惠民生,着力增加人民福祉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建设智慧校园,实施“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切实解决东区优质教育资源紧缺问题。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培育优质教育品牌。启动建设高新一小海源校区综合楼建设。做好驻区院校的联络服务工作,实现区内教育资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要进一步完善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增加公共服务供给。马金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内投入使用。积极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民稳步增收。要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扎实推进“一县一示范”工作,加快建设“高新区高原高科技特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园区”。要改善农业发展条件,投入资金1亿元,完成1万亩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5000亩测土配方、梁王山滇池面山樱花定植、热处理垃圾站、乡村道路建设及硬化、危房及建筑风格改造、村庄亮化、病险库塘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探索风口社区宅基地管理改革,做好梁家箐古村落保护。要扎实做好东川区铜都街道挂钩帮扶工作,坚持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确保贫困地方群众与全市同步进入小康。

建设和谐平安高新。要深化法治高新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治宣传、法治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要继续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重大不稳定隐患排查化解、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等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食品药品、道路交通、消防等领域的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从严治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理论武装。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凝心聚魂,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坚守理想信念。要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教育成果,教育广大党员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任何情况下都绝对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深入落实党建责任制,层层压实责任,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要坚持强基固本,抓基层,打基础,围绕强化政治功能、突出服务功能,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加强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增强党员队伍生机与活力。坚持以党建促发展,以党建带群建,深化党建创新工作,筹建产业党组织,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双推进。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着力解决干部队伍断档、年龄梯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配齐配强机关中层领导班子。要着力解决干部职工中存在的老大自居、骄傲自满,推诿扯皮、不敢担当,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因循守旧、思想封闭,井底之蛙、目光短浅,坐而论道、空泛议论等突出问题,倡导善学习、懂业务、肯实干、敢创新、有担当、创卓越、讲奉献的精神追求,树立干部队伍新形象。要着力解决工作能力不适应、知识技能储备不足、本领恐慌等问题,加强干部教育,提高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要深入调研、加强分析、及时了解新情况、新问题,虚心听取企业家、基层干部、普通群众意见和建议,使制定的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园区发展实际,符合群众意愿。

四是加强党风廉洁建设。要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扎紧制度笼子,加强刚性约束。要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洁建设,深入落实“两个责任”,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强化执纪问责,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干事的良好政治生态。要始终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锲而不舍纠治“四风”,整治“庸懒散”,提振“精气神”,推动管党治党由“宽松软”转向“严紧硬”,以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带动社会风气好转。

猜你喜欢

园区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