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2017-04-22徐良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7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同学

徐良

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寄宿制学校的重要课题,如何对这些离开亲人,离开家庭温暖怀抱的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是摆在我们每个农村老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影响到人格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因此,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心理问题,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那么,如何做好农村寄宿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我们在教育教學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进行。

一、培养归属感,解除学生心理焦虑

所谓的归属感,就是学生来到学校,把学校看作是自己的家的那种感觉。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娇生惯养,孩子一旦离开家庭,离开父母,忽然就感觉到没有了着落,失去了精神的依托。特别是刚刚开始住宿的学生,更是如此。尽管来到学校有同学老师,但是还是不能弥补没有亲人的缺憾。比如,有些孩子平时和爸爸妈妈睡一起,现在离开他们独自睡觉,总感觉不习惯,这些孩子大多晚上睡不着觉,有些孩子半夜想家、想妈妈爸爸等,偷偷的在被窝里偷偷地哭,他们一般不会在老师同学面前流露出来。久而久之,这些孩子的性格就会变得孤僻。还有些孩子整天沉默寡言,郁郁寡欢,一旦有些小的疾病,他们就会感到莫名的落寞,思念爸爸妈妈的心情格外强烈。

对于这样一些孩子,学校教育中老师的角色显得非常重要。老师要弥补孩子没有家长的缺憾,老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家庭氛围,在某种程度上就要扮演家长的角色,给孩子父母般的关怀和温暖,成为孩子最可以依靠的人。学生病了,平时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在这个时候疼爱有加,如果我们老师以他们家长的语气,家长的耐心,化开孩子内心的那种疙瘩,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关爱,那么孩子们就会少一些失落感,减少他们对父母的思念。比如,老师可以亲切地抚摸他的头,以一个父母的身份来安慰他们,还可以及时领他们就医。在生活上,教师要经常走进学生的宿舍和学生交流,不妨和他们开开玩笑,拉拉家常等。每天晚上临睡前,教师要走进宿舍,帮助孩子整理床铺,特别是等他们睡好以后,要给他们拉拉被子,叮嘱他们晚上不要把被子蹬掉了等等。尽管老师不能代替父母,但是,老师的这种角色扮演,会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还存在。从而使他们不再感到孤单无助。

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丰富孩子们的文化生活,去除他们内心的孤独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的天性是贪玩,孩子们一旦玩起来就什么也忘记了。对此,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特别是宿舍文化生活,通过文化生活填补他们内心的空白。比如,我们学校为孩子们添置棋盘,教师和孩子们一起下棋,一起娱乐。其次,在宿舍进行睡前半小时的阅读活动。通过阅读,既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可以使他们忘记现实的世界,在书的世界徜徉。另外,开通校园广播,每晚九点钟准时播出。校园广播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亲自主持,同时学生可以参与进来,为同学来点歌送祝福,或者给同学祝福生日,或者给同学庆祝在某方面取得的成绩。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使学生变得积极乐观,开朗。晚上想家的少了。相反,许多同学还喜欢上了学校寄宿的生活。

三、加大课改的力度,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品质

就学生来说,课堂生活才是他们最主要的生活,抓住课堂也就抓住了孩子。我们知道应试教育的危害非常之大,应试教育也是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一大主因。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就应该大刀阔斧进行新课改,在真正意义上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让每个孩子都有存在感,从而消除他们内心的自卑,消除他们的消极的心理状态。

学生心理问题有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关爱,另一方面是由于学习上出了问题。许多孩子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乏严格的管教,他们的自控能力都很脆弱,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耐心和恒心。对此,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特别是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注重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避免主观单一的教学方法,要充分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给个学生都有一种存在感。有了存在感,学生就有了自信心,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比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那些学困生,重视让他们多开口说话,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教师对学困生的回答,要从积极的方面去鼓励,对他们的认识上的错误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顺着他们的思路,指出他们认识的根源,在肯定的同时指出他们的不足。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同学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