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7-04-22唐美洁
摘 要 在设计微课课件时,对于内容的选取一定要贴近教学的实际需要,多种表现形式相結合,并注意微课长度要适当;微课课件的展示要坚持适时适度的原则,在重要的教学时机进行展示。利用课后的网络分享和教学讨论,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微课;高中化学;网络学习平台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3-0103-03
1 前言
微课是指以多媒体为依托,以图形声像相结合的方式制作的教学短片。微课是信息化教学的一种新生教学事物,以其短小生动的形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因此,在教学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微课同样能够发挥其用武之地。化学是一门兼具知识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微课能够发挥其作用,将知识和实验结合起来,所以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用途很大。
微课的运用是有技巧的,并不是简单地在课堂中播放一个教学短片,更重要的是要将微课和教学需要结合起来。精心地制作微课,适时地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并且重视对于微课的课后分享,以此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 微课的课前制作
微课的制作是运用微课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好的微课课件才能够在高中教学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微课运用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课课件制作得好不好。在微课的制作中,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精心制作出能够帮助教学效果改善与增强的微课课件。
结合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主题 高中化学中微课的运用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一些有趣的主题,从而能够让微课充分发挥作用。如在高中化学元素的教学中,由于各种元素的特性不同,学生在记忆和理解的时候常常会存在困难。教师可以设计“化学元素大家庭”这样的教学主题,通过微课动画展现的形式展示化学元素大家庭里每一个元素的特性,如活泼元素、懒惰元素,通过元素找朋友的方式展示出不同元素在一起所产生的化学反应。通过这样的教学主题,生动形象地展示出不同化学元素之间的情况,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诸如此来的主题设计,都能够达到教学的目标,教师一定要在主题设计上花心思、动脑筋,从而设计出高质量的微课课件[1]。
教学内容的选取要贴近需要 在化学教学里,需要向学生讲解和传授的知识点有很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微课这种形式。教师在设计微课课件时,对于内容的选取一定要贴近教学的实际需要。一些需要学生识记的内容可能并不是很适合采用微课,这种就要通过板书讲解等其他形式向学生传授。而对于一些适合微课的内容,则可以通过微课进行传授。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取舍,从而真正做出适合教学需要的课件。
如在教授氧化还原反应时候,很多学生可能搞不懂什么是氧化,什么是还原,以及中间发生的化学变化。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用动画的形式展现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以及氧化物、还原物的特点等。学生可以通过微课的辅助展示,清楚地知道这些化学反应发生的全过程。
微课的形式要生动多样 微课取胜之处就在于它的多样性,图形声像等都可以作为微课的材料。在微课制作时,教师要通过不同的形式将化学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展示出来。运用动画、音乐、沙画、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使得微课课件有趣生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整体兴趣。以元素特性为例,化学元素可以是一个个动画形象,其特性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展示,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是视频,这些多种形式的有机结合是微课课件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取得出奇制胜效果的保证[2]。
微课的长度要适当 在微课课件的制作中,要注意微课课件的长度,一般以5分钟左右为适宜。一节课45分钟,教师对微课课件的运用是插入环节,而不是主体环节,对于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展示都不应该过长或者过短,过长学生会疲惫,过短可能讲不清楚一个知识点。教师在微课课件的制作中,要既能够讲清楚一个知识点,又不会过长。微课的所有内容都应该是对教学有用的,对于一些单纯的只是好玩的东西要少之又少,只保留核心内容,从而增强微课课件的实际效果。
3 微课的课堂展示
微课课件的展示要坚持适时适度的原则,在重要的教学时机进行微课课件的展示,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不合时宜的展示则往往事与愿违。微课课件展示一般主要运用于以下几个环节。
课程导入时展示 在新课程导入时,学生对于一些陌生的知识,常常比较难以理解和接受,而化学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口头讲解,学生可能会不懂。因此,在新课程导入的时候,采用微课这种直观的形式,能够较为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新知识,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且微课是一种较为活泼的形式,展示新内容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集中精力,从而能够以较高的热情吸收新知识。再配合教师其后的讲解,新知识的导入便不再是教学中的问题。
重难点讲解时展示 在重难点讲解的时候,微课展示是强调重点、分解难点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微课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让学生记住重点、理解难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化学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重点需要向学生反复强调,对于这些重点,教师一遍遍地重复,学生可能会厌烦,也不见得能够接受和记住。利用微课这种形式,因为比较生动形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识记[3]。
对于一些难点内容,由于化学的抽象性,教师往往不能够很好地讲清楚。利用微课这种形式,能够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将抽象的东西具象化,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从而把需要大脑想象的抽象过程变为可以眼观耳听的直观感受,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
知识拓展时展示 化学课堂所传授的知识并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有时候还需要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一些延伸和拓展,而在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方面,微课又是一个好帮手。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师跟学生讲的时候可能无法表达清楚,但是微课却是能够讲清楚的一个好手段。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一些知识的延伸,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如在讲授一些著名科学发现的时候,告诉学生这些著名的科学发现者,通过微课向学生展示这些科学家的图片或者视频,帮助学生发掘科学探索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的提升。
化学实验时展示 在进行一些化学实验的时候,由于课堂教室的空間局限性,可能后排的学生无法清楚地看到前排教师所进行的实验,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室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在大屏幕上播放实验过程,并且可以采用慢动作、反复播放等方式,让学生看清楚实验的过程以及其中的细节,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化学实验。还有一些化学实验由于具有危险性,比如可能会爆炸,在实验室里无法展示给学生,就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让学生看到实验的结果,从而让他们牢记一些可能出现的危险,避免在自己做实验的时候发生。
直观展示要结合深度讲解 在微课的课堂展示中需要配合教师的讲解。微课的运用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将课堂交给微课。微课是一种直观展示的形式,对于一些表象的或者抽象的东西能够很好地展示,但是对于一些深度的逻辑性的知识则展示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教师配合微课进行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逻辑和思路。另外,在微课播放过程中,由于融入一些动画视频等形式,学生获得的信息比较多,有可能只是去注意这种形式上的好玩,而忽略了对于知识的提取。因此,对于哪些是核心知识,还需要教师进行强调,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强调,帮助学生明白核心知识并进行重点掌握。
4 微课的课后分享
微课课件的运用不仅仅体现在课前制作、课堂展示,还应该体现在课后的分享和讨论。通过分享,让微课作用得以更好地发挥;通过讨论,让教师更好地掌握微课制作的要领。
网络分享 微课课件是教师精心制作的学习材料,对于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微课是一种电子媒介,电子媒介的特性之一就是便于复制和传播,因此,在微课的运用中除了教学课堂的展示,还要注重课后的分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大屏幕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能够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但是课堂并不仅仅是微课课件的唯一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课后更多功能的发挥。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复制微课课件进行课下学习,也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电子邮箱、网络学习平台等渠道将微课课件进行传播和分享,从而帮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也让微课这种形式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学讨论 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式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对于教师来讲,微课也是一种新鲜事物,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完善。因此,对于微课的使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后讨论,也可以在教师群体里发动一些教学技巧的交流和分析。如对于教师制作的微课课件,以及学习过程中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教学的讨论,让学生提出哪些是微课课件制作较好的地方,哪些是不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地方。通过征求学生的意见,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他们的兴趣点以及兴奋点,在以后的课件制作过程中进行改进,更加迎合学生的口味和需求,更好地进行课件制作,切实增强课堂效果[4]。
5 结论
高中化学课程中运用微课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氛围,增强教学的实际效果。在微课的运用中,最关键的在于科学地制作微课课件,要结合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主题,教学内容的选取要贴近需要,微课的形式要生动多样,微课的长度要适当。在课堂展示的时候,要注意适时地进行展示。微课主要运用于课程导入、重难点讲解、知识拓展等环节,在进行直观展示的同时要结合教学需要进行深入讲解。此外,还要重视微课的课后分享,通过网络分享的方式方便学生的学习需要。针对微课中的一些教学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讨论。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切实发挥微课的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金国林,林肃浩.构建高中化学微课“生态”系统:以“化学反应的方向”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10):3-6.
[2]张正伟.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及要注意的问题[J].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6(6):110.
[3]刘瑛.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5(15):139-140.
[4]陈广余.微课,让化学学习更加有效[J].化学教与学,
2015(3):26-28.
作者:唐美洁,山东省莱山第一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化学(26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