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数字化校园建设 推进中学图书馆服务升级
2017-04-22赵琦
赵琦
摘 要 分析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中学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数字化资源库、打造信息服务平台及建设数字信息空间等,并提出各项目标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中学图书馆;数字化校园;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3-0072-03
1 引言
目前我国很多中学逐步开展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其主要内容是以校园网为背景而建构的集教学、管理、娱乐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即数字化校园[1]。数字化校园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实现校园的各类资源数字化,形成一个数字空间,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中学图书馆要跟上学校数字化建设的步伐,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紧密地联系起来,并借助数字化校园平台为全校读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和更丰富的知识资源。
2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中学图书馆的工作转变
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和获取信息的习惯。而数字化校园建设大背景下的中学图书馆,也不再以纸本馆藏量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其服务质量的优劣更多地取决于其通过各种数字化媒介提供信息的质量、速度与方便程度[2]。对于中学图书馆而言,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工作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图书馆资源提供方式的转变 目前中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仍多以纸本为主,与师生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且存在着信息时效性弱,获取不够便捷的问题[3]。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师生获取学科相关专业知识的效率。而在网络环境下,中学师生的阅读习惯、学习方式都已经产生了深刻的转变。“数字化阅读”以其资源易获取、时效性高等特点日益为人们所熟知。特别对于是成长在网络时代的中学生,具备数字化阅读能力,也是日后进行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必备技能之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学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要适应这种转变,将提供纸本资源为主的服务形式,转变为纸本、数字资源并存互补的服务模式,并提供便捷的获取途径。这样不但能丰富馆藏,还能够满足教师课程设计、专业发展和学生扩展视野、开展研究型学习等更高层次的信息需求,为学校的知识信息环境建设增添活力。
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转变 中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重点是形成一个集成了资源和服务的统一门户,使读者在一个平台上检索到所有纸本和数字馆藏资源,可大大提高信息搜索效率,实现对信息的高效有序管理。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平台还可以成为馆员和师生互动、交流的渠道,通过图书馆员不断地更新信息和提供的泛在化的服务,保证图书馆信息和服务的时效性以及服务反馈的及时性。
3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中学图书馆服务升级实现路径
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建设数字资源库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本要素,也是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图1所示,中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库建设可大致划分为3个部分:引进商业数据库、收集利用免费资源和建设校本特色资源库。
1)引进商业数据库,是建设高质量数字化馆藏见效最快的方式。目前优质的数字图书馆产品,都具备了信息丰富、功能完善、更新快等特点,能满足教师教学、科研、备课,学生课外辅导、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大部分需求。而在实际采购时,则需要根据其内容和功能,加以仔细对比,根据师生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数据库产品。
2)收集利用网络资源,主要是由图书馆员在互联网上采集有价值的、符合师生阅读需要的资源,并对其进行加工展示,充实到图书馆的资源体系中。自建免费资源库的优势是内容新颖、设计灵活、主题目标明确,易体现学校特色。缺点是短时间内难以形成规模。
3)建设校本特色资源库,是最能体现学校教学特色的一项工作。特色资源库的内容可以包括教师的科研成果、学生优秀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也可以针对学校的特色、优势,搜集相关资源建设专题数据库。特色资源库的建设需在数字资源建设初具规模、积累了一定经验和技术基础、学校的师生也对数字图书馆有了肯定和使用习惯之后逐步展开。
为师生打造信息服务平台 在拥有了一定数量的数字资源之后,图书馆作为数字化校园中数字化知识资源的主要提供者,不应固守资源,而应将自身定位为知识资源的存储、传递和交换中心。为此,图书馆迫切需要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将目前及将来可提供的资源与服务进行整合和展示,使之成为图书馆服务门户[4]。同时将服务主动推送给师生读者,减少到馆服务的成本,实现云端服务、泛在化服务。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具体可分解为三项内容,分别为:整合资源、实现互动、快速更新。这三项工作以现有的数字化校园平台为基础,以统一的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为驱动,相互联系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其架构如图2所示。
1)整合资源——发挥资源集中优势。图书馆的各类数据库本身大多是相互獨立的,通过资源整合可以把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提供统一的检索入口。同时,根据学校教学、科研需求将各类信息组织成专题资源,介绍给师生阅读。如一位语文教师在准备关于杜甫和杜甫的诗歌的文献信息资料时,可以从图书馆的网站上得到关于杜甫的生平介绍,对杜甫和杜甫诗歌研究的信息资料、杜甫的肖像、杜甫所写诗描述景物的图像、甚至能检索到关于杜甫诗歌的朗读等。在资源整合基础上的专题服务,能够帮助教师节省大量查找资料的时间,从而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造性教学,更好地为教师减负,从而进一步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
2)实现互动——为师生提供泛在化服务环境。师、生、图书馆员的互动主要是通过图书馆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来实现,即读者提出问题,图书馆员在网站、微信数字化服务平台上进行回答反馈。泛在化的图书馆服务,可以加强图书馆员与全校师生的联系,节约师生查找资料的时间。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开展信息推送服务,利用移动端的服务平台,比如通过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向读者发送最新书目、推荐可能感兴趣的各类文献资源等,更进一步拓展图书馆服务的途径。
3)快速更新——信息发布制度化、常态化。数字资源的时效性是其重要优势之一,图书馆提供的内容只有常变常新,才能保证师生对其持续的关注度,体现图书馆服务的专业价值。因此,需要建立高效快捷的信息发布机制,将收集、整理、发布信息的各个环节梳理成规范的工作流程。同时,要保证图书馆员成为网站内容的主要设计者和维护者,能够得到授权,及时根据收集到的需求更新图书馆网站的内容。
建设数字信息空间 数字资源和服务平台可以看作中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虚拟部分,而硬件环境则是数字图书馆的实体支持。首先,图书馆需要有一定的基本硬件设施,如网络、服务器、存储空间、数字化设备等。在此基础上,要建设一个有网络接入条件、可以方便获取、阅读数字资源的空间[5]。一个集数字文献检索、阅览、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多媒体数字信息空间,不仅能够成为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基地,也能够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学生自主学习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平台,能够使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数字信息空间建设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项具体内容。
1)设计规范的管理制度。设计规范的数字设备的使用制度,并通过一套自动化服务系统实现管理。同时,针对学生尚为未成年人的情况,对其访问的时间、内容加以限制,保证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
2)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基于数字化校园,加强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功能的宣传和推广,引导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平台。
3)配备特定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除了能按照基本规章制度对数字信息空间进行管理、能进行简单的软硬件维护之外,还要具备信息检索技术,能够引导学生使用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帮助学生提高查询效率,同时培养良好的信息使用习惯。
4 结束语
中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过程,需要不断地、持续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在国内中学纷纷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背景下,中学图书馆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将自身建设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规划结合起来。同时要认识到,真正可执行的工作设计一定要符合校情、馆情,合理统筹已有的资源,渐进式的开展工作。这样才能使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与学校主体的教学工作相互促进,更好地为师生读者提供优质的、现代化的图书馆服务。
参考文献
[1]宋静磊.浅析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发展中的问题[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3(8):56-58.
[2]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EB/OL].[2013-09-01].http://www.bjedu.gov.cn/publish/portal0/tab67/info11522.htm.
[3]孫青山.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相关问题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0):45-46.
[4]贾春华.基于数字化校园环境的图书馆门户建设[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3):49-52.
[5]唐克文.试论中小型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与网络服务[J].图书情报知识,2003(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