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2017-04-22王晚娣
王晚娣
【摘要】教师要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给学生,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全过程。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实际生活中体验“用数学”。通过体验学习,使学生能够懂得数学的价值,了解用数学思想来思考并用数学方法来处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和现象的优越。
【关键词】做数学 说数学 用数学
体验学习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能够通过多种活动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这样的学习体验有利于儿童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儿童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要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给学生,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全过程。因此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做数学”是以学生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方式进行的数学学习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我在引导学生探究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的特征时,设计了“搭框架”的活动,让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老师提供的12根小棒为素材,在规定的时间内,动手搭一搭一共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类型的长方体框架。学生通过“搭框架”的实践操作,深刻感受到需要长方体的12条棱分成三组,普通的长方体长宽高不同,特殊一些的长方体有2组长度相同的棱,最特殊的正方体 3组棱都是相等的,也就是12条棱相等。无论哪种情况,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又例如,学生探究了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的特征后,我又引导学生进行“补框架”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将框架做成密封盒,要补6个面,分别要准备几种形状的纸片?每种几张?学生通过小组操作,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对的面是相同的。学生通过“补框架”操作,深刻感受到需要长方体的6个面分成三组,普通的长方体三组长方形的形状不同,,特殊一些的长方体有2个形状相同的长方形,最特殊的正方体 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无论哪种情况,相对的面形状相同。通过这个活动,为后续求表面积的学习做铺垫。这样,通过学生通力合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面的特征有了更深的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二、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先给学生两道算式:(5+7)×4和5×4+7×4,请学生根据这两个不同的算式分别提出现实的数学问题,并记录下来。学生四人小组合作编数学问题,编完后,进行学生汇报,每组一个代表上来展示交流。通过交流,学生把两个数学问题间的联系沟通起来。
又例如在教学《绿地》《小胖过生日》那一个个熟悉的情景,学生用讲故事的形式将它表达出来,通过学生独立小声说,同桌互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形式,每个学生都有口头表达的机会,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说出“我认为,我发现,我还有补充”这些语言,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上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又如在教学“统计”这节课时,教师就带着学生到校门口和大桥路口,让学生在5分钟内数出来往的小轿车、大货车、长安车、摩托车的数量;再回到教室分组讨论出收集数据的最佳方法。这样既实际了解收集数据的全过程,又让学生感到有趣实用,切身体会到生活与数学“同在”的道理。
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數学。”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变成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产生对数学的情感,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和计算”时,我把教室模拟成一个超市,我为学生准备一些实物,请学生做售货员和顾客,再现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开展活动。如买一支圆珠笔要1元6角,给你2元,你如何找钱?让学生说出2元等于多少角,1元6角又等于多少角?应找回多少角的道理;通过多种类似场面的出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元、角、分的计算。整节课学生兴趣极浓,专注之致,发言积极,表现欲强。切身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又例如,我在教学“前后、左右”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辨别位置。利用教室里现有的素材,让学生去找找书架、讲台,好朋友的位置,并介绍一下你走的路线(向左走几步,向前走几步……)。小朋友们立刻热情高涨起来,一改死气沉沉的气氛,而且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是运用的那么熟练。更激发了学生高度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他们自己从事数学探究的能力,成功地解决问题。我们的教学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
通过体验学习,使学生能够懂得数学的价值,了解用数学思想来思考并用数学方法来处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和现象的优越性。使学生学会数学交流,会读数学和讨论数学,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阐述或证明自己的研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